简红玉
成都市新津区永商小学 成都 新津 611430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是通过教材向小学生传授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单位的转换等一系列知识,为初中以及日常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小学生从幼儿园转入一年级开始系统学习数学知识时,一年级新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吸收都处于被动状态,为提高一年级新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应充分重视培养其观察、分析以及应用等综合能力。本文对农村一年级新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一年一新生;数学能力培养;农村
前言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一年级的新生从入学到第一年学期末,这个阶段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生活,孩子处于无组织、无纪律、无学习责任感状态,同时孩子个体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表现欲很强。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快进入学习数学的状态,让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很重要。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行为能力
开学初,作为数学老师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告诉孩子,数学课需要做什么?事无巨细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数学学习基本行为的训练[1]。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反复复,成为数学课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夺红旗、奖励小东西等形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上课发言先举手,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轻轻放在桌子上,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声响)。站直再发言,声音要洪亮。又如,学具的整理和摆放位置。上数学课前先准备好铅笔、橡皮擦、本子,数学书都放到相应的位置[2]。拿到数学书,让孩子知道如何来阅读一课,怎么样来填写答案;作业本的书写格式,教师要在投影上先展示,再让学生按照格式完成;最后,在展示完成的较好的孩子的作业等等。这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习数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作家汤·彼得斯在其《追求优秀的热情》一书中所说:“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素质,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不断提高的。最近听一位新教师的一年级数学课,这个年龄的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老师一说话,一大部分孩子迫不及待的开始插嘴,各说各的,老师在这个时候似乎都变成了旁观者。不知道怎么办?带着扩音器,大声的说:“安静”,同时拿着教鞭敲桌子。在这样的威慑下,孩子终于归于平静了。在课堂反馈的环节,可以发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大部分的学生未掌握。尽管课堂轰轰烈烈的,但效果实在是不行。无独有偶,我在三年级去听一节数学课时,老师仍然还在用扩音器上课。除了举手的孩子,其他孩子都坐的直直的,盯着老师在认真听课。然而课后,和老师交流时,该老师说,这个班的孩子听不来课。以上两个案例一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听不来课,并不是他去开小差了,而是孩子关于听数学课的能力太差了。那么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课堂上教师更应该从细节处培养孩子听老师把一句话说完,自己想一想,再举手回答问题。如果有同伴在回答问题,那么不管自己有多少的观点想说,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一边认真听同伴说,一边自己还要思考,我跟他一样吗?一样就可以不说了,我现在举手需要说的是跟他不一样的,或者对同伴的问题进行补充、完善。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3]。
3、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作为农村的教师,我们去观摩名师上课后,会有很多的感慨,我们羡慕名师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氛围好,孩子们的大胆表达,孩子们的能说会道。一和自己所教的班级相比较,真的是天地之间距离的差距。然而,我们羡慕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话可说、想说、敢说、能说会道。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说的能力,我认为:在一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这是最基本的。教师可以先示范一个,然后让学生当“小老师”试着模仿,同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这样说的机会。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不但培养了孩子说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师经常问:“树上有几只小鸟?”学生的回答往往是“5只“。即使全部都回答了是“5只”,但是部分孩子只是跟着别人说“5只”,不知道什么的?其实,这种现象在农村小学还是比较常见的。有的甚至到了中年级,问到孩子的问题,孩子也无法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所以,在数学课上,孩子一定要掌握的基本的能力,是必须学会的。如果教师善于培养,那么孩子说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思维的逻辑性,优化了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
4、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数学阅读[4]。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文字少,出现的相关结论性文字精。不细细研读,是很难让体会到概念的真正意义。读,这点在农村小学分层现象非常的厉害,更多的家长是靠语文课阅读,在家读的孩子特别的少,数学的阅读基本上就是零了。整个一年级下来,特别是下期 ,你会发现孩子在解决问题上已经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了。读的能力强的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很强,读的能力很弱的孩子(读的断断续续,识字量很少),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很弱了[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年级的孩子在阅读时,教师要教给孩子读的方法,首先要用心去读正确,其次阅读后能知道文字中有用的数学信息,再解决问题。然后经常进行数学方面的阅读训练,一定能提高学生理性的数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农村的数学老师,更要像语文老师一样,除了课中培养孩子读的能力,课外一定要有一项读的作业。 一天一小步,六年一大步,孩子终生的能力就是这样养成的[6]。
5、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我们常常会在一年级的课堂上发现孩子能说了,会完成了,却没有落实到本子。我认为在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首先培养良好的坐姿,握笔书写的姿势,这些我们课堂中常抓不懈的东西。不能因为读书,而让孩子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其次规范数学书写。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首先需要一个自己的本子。比如今天完成练习1+1= 1+2= 这些式子的格式在作业上怎么排列?等号如何书写?教师应该在自己的范本上规范书写,然后放到投影下面,让学生知道今天的作业格式是怎么样的,然后学生按照这个格式来完成作业。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无论是做练习册还是试卷,成绩好的孩子卷面书写工整、题目思路清晰,而又的孩子,整个试卷叉了又写,写了又叉,老师经常是到处去给他找答案。在教学时,我们就应严格要求学生按规范写,再逐渐养成习惯,从而正确规范地书写,以求数学的严谨与美观。
6、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很多图形的题,可以转化为动手操作来解决。这样让孩子更容易懂。学习起来不是很吃力,老师教学也轻松。在教学序数和个数时,教师往往在PPT上,或者是黑板上、纸上画上○○○○○○,第一个问题说有( )个○。这个问题孩子没有问题。 第二个问题:从左往右数,第三个图上颜色。这个问题部分学生完成起来就有点困难了。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让孩子在家里带不同种类的水果来,自己数一数有几个,然后排成一排:苹果、桃子、花生、核桃、香蕉。这样让孩子来从左往右数,第三个是谁?我想孩子一下就知道老师问的问题的意思了。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动手操作,既体会了2个问题的不同,也知道了2个问题的区别,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结论
在数学课堂中,善于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各个方面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让师生教学变的更轻松。
参考文献
[1]李福荣.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学周刊,2021(1):33-34.
[2]张雪燕.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 考试周刊,2021(15):81-82.
[3]许莉娟.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J]. 读与写,2021,18(4):171-172.
[4]吴新.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 读与写,2021,18(15):186.
[5]罗双胜. 低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21(1):232-233.
[6]梁庆阳. 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