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梅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学院艺术学院 617000
摘要:书籍装帧设计作为现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种传递信息的交流方式,各式各样的创意书籍装帧形式给大众提供了多层次的选择,也总能满足于个别大众的审美需要。同时书籍设计体现出的独特特性定能真正吸引到广大人群,因而传递信息的构架也就有了渠道。本文对《走近攀枝花》—书装帧设计之地域性文化的定位,利用地域性文化作为书籍的主题,通过创新的表现手法,并以带有地域特色的概念化书籍装帧设计呈现给大众以此留下深刻记忆,从而达到传播地域性文化的目的。因此需要我们突破一般观念,运用创新思维在传统的设计思维上进行延伸,大胆地学习和采纳现代设计理念,用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新的设计方式来不断提升书籍设计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品位。
关键词:书籍装帧,地域性文化,创意设计
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设计日益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和必要手段之一。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然而各个国家书籍装帧的设计民族文化品位特征逐步消失,被国际特征取而代之,虽然国际性的设计可以带来传达上的方便,但是,缺乏民族文化品位性的设计,却是千篇一律的设计,缺乏了生动性和多元性”。
由于国际交往,国际贸易的急剧增加,国际间对话也与日俱增,这样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视觉语言的形成,使国际主义设计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无论是书籍装帧、广告、海报、交通标志和交通图,以至到电脑网络,设计上日益更新。单看书籍装帧设计在当今的社会因为各种文化层次的需要,设计出了让人们赏心悦目的众多书籍。因而书籍装帧艺术的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书籍装帧的风格和制作工艺也层出不穷,精彩纷呈。同时,市场经济也为书籍设计师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考。设计观念、设计手段、设计方向也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了深刻的变化,具备了很多新的特点,这也是整个设计师群体水平普遍提高的一种反映。 但是在这琳琅满目的设计中我们也需要找到创新的设计手法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即把地域性文化作为书籍设计的主题。但是在设计的手法上过于单一,要设计出怎样的作品让大众能够一眼惊喜,这就是我们需要运用创意理念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做出独特创意的书籍装帧作品,因而这也正是我们在书籍上体现和发展地域性文化与之给予全世界交往传递视觉语言的途径。
课题研究的目的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艺术,它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日趋成熟的消费市扬对书籍装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事设计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在书籍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人性化设计、本土化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创意性思维的过程中,概括、提炼出书的本质精神,从而体现书籍作品的魅力,通过所运用的视觉元素为读者烘托出舒适、愉悦的阅读氛围。
生活中的书籍设计各式各样,并能较好的传递出它本身带给人们信息的价值。一本好的书籍能够正确传递信息这是固然的,但有创意的书籍装帧设计也会给大众带来审美的视觉感受,要创作一种又独特又有创新思维的书籍装帧设计并能吸引大众的眼球,而这将是我们找到这门艺术的突破口,一种独特的创新设计方式,书籍装帧设计才不会千篇一律。正如本课题为设计出与众不同的装帧表现形式,把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与书籍相结合,一是能体现出地域特色文化,二是能把这种特色通过创意手法也就是设计出概念化的书籍装帧形式,以此来表达出本课题的独特之处。从而也能够强又力的起到传播这一最为本质文化特色的作用。
课题研究意义
在装帧艺术形式的变化过程中,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文化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审美意识,也使得书籍装帧设的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如今说一本好书,除了它的内容外,还要看它的形式美,没有好的装帧形式,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自然就无人问津。一本好书应该以优美的封面、插图、编排、字型来吸引读者,增加读者的兴趣和舒适感,在视觉直观让读者产生购买欲,使读者在买到书后从材料、编排、美化上感到赏心悦目,爱不释手,这就达到了书籍装帧的目的。因而,好的书籍装帧设计第一时间就能够给读者传达基本信息,同时又给予大众视觉感受。尽管中国或国外的一些书籍装帧设计都有自己的特色,也很精美,但是针对于地域性的设计手法却不是很多,在书籍装帧设计上有效的把地域性的东西表达出来,才能使“大众交往”形成最为简单的视觉交流语言途径。运用攀枝花地域特有的文化元素,作为本课题的主体,通过创新的表现手法让大家简单地了解到地域性的文化,又有效的传递着其独有的信息和视觉感受,让更多的人了解攀枝花,通过这一系列的装帧设计,把攀枝花独有的文化特色传播给大众,真正体现出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方法
书籍装帧设计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主要是系统论主导的思维方法问题,而我们面对的各种各样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在现代设计早已成为了一门科学的背景下,我们不能总习惯于靠经验设计这一手工艺时代的观念来行事,要靠理论,靠思维方法;而且思维方法不光只有指导技巧的作用,而是对各种设计信息、各类技术数据、各种计划模式进行分析、优化和影响。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设计才能,并使其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与书籍“文化形态”的内蕴相呼应。不只是停留在政治书籍要庄重大方、文艺书籍强调形式多样、儿童图书追求天真活泼。更要求进一步深入达到对书稿理解尺度与艺术表现尺度在创作中的充分的和谐性表现。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内容.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视觉生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视觉心理)获得高度统一,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封面的形式要素同样包括了文字和图形两大类,封面设计也同样需要突出主体形象。但从构思到表现都讲究一种写意美。表现在以文字为主和以图形为主的设计上,都是如此。
本书设计所采用的创作方法,主要是运用手工制作及电脑软件做辅助。设计以平面立体化的效果呈现书籍装帧,表现形式主要以雕刻及立体方法体现。在创意上来打破传统的平面书籍装帧设计,以多样的视觉画面感来抓住大众的心理。尽管平面立体化的书籍已经初露锋芒,但还没有普及开来,以此来扩展它的视觉效果。设计创作融入地域性文化概念的书装的立体表现形式来达到它给大众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这种创新方法从而确立一种独特的设计空间理念。
《走近攀枝花》书籍装帧的设计创意分析
书籍作大众传媒的一种交流工具,所传递的信息及创新的形式表达能够与大众异曲同工,这种设计也是我们需要进步的。好的创意装帧设计特别是封面设计能够给大众带来第一时间美的享受又能较好的传递信息,封面设计继而成为书籍无声的推销员角色。因此就需找出一个共同点来贯穿整个设计的始终。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因而“攀枝花”则成为了本课题设计的“代名词”。另外需要选择怎样的元素才能准确的代表出地域文化的特色,这也是本课题需要考究的。然后把其通过艺术的形象设计形式表达出书装所传达的信息。
材质
书装与所对应的材质是不可分割的,什么样的内容决定搭配与之融合的材质,这样才能真正较好的传达出书籍给人们带来的信息。作品需要用怎样的材质还需看主题内容的取决。正如攀枝花给大家的第一认识就是“钢铁城市”,留下的第一影像也是一天到晚的采集矿产原料,到处充满“钢铁的味道”。然而就因为如此致使这里钢材产量位居全国前茅。有了这样的旗号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攀枝花,同时这也是攀枝花最具地域特色的元素。因此根据这样的特点《走近攀枝花》书装设计的材质选用则为仿不锈钢材质和不锈钢材质。运用这些材质来做出攀枝花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做出不一样视觉感受的概念书籍装帧设计。利用立体的表现形式直观的把攀枝花的地域特色传递给大众,从而真正的体现出书籍最本质的作用。
色彩
书籍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传播的使者,通过书籍装帧可以吸引人们的视线,引发购买欲望。色彩是重要的视觉元素,在塑造书籍个性和创造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攀枝花是一座工业城市,主要经济来源于钢铁生产,这是大多数人在知道攀枝花后得出的第一反应。颜色给人的感觉灰色多过于蓝天,这也是无奈之处,但是唯一能弥补这一劣势因素就是这充满火红色的亚热带气候。因而在色彩上选用了不锈钢的本色银色、攀枝花的红色及煤炭的黑色的组合,体现出了钢材的本质特色及攀枝花工业城市的稳重之感,同时在重重灰色包围中,那火红的攀枝花(木棉花)盛开在金沙江两岸,真有点“日出江花红似火”韵味,攀枝花(木棉花)就是我们找寻的――象征着新的“生机”及“纯净”的天空,还自然一片蓝天。
本课题也针对《走近攀枝花》套书的装帧封面设计使我们能够找到一条可以传承民族特性及传递地域文化的渠道并将之继而创新。设计出带有地域性文化的概念书籍装帧设计,这也正是我们在书籍装帧上来体现和发展并以传递地域性文化最为直观的视觉语言形式。
《走近攀枝花》书籍装帧的实物创作
《走近攀枝花》书籍装帧创意设计主要是封面的设计的辅助效果:利用不同材质来表现出攀枝花的地域性文化,让这些不同材质的书籍装帧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本土文化传递给大众,让更多的人近距离来了解攀枝花,客观的认识攀枝花。书籍装帧设计的创作方法主要是手工制作及运用电脑软件做辅助设计。设计以呈现平面立体化的概念书籍装帧效果。在创意上来打破传统的平面封面设计,以不一样的视觉画面感来抓住读者的心理。
仿不锈钢材质书籍装帧制作
攀枝花作为新兴的工业城市,主要经济来源于钢材的获取。那么针对这样的特点书装所选用的材质则与之相关的仿不锈钢材质双色板(银色和黑色)来做一系列书装。主要采用的是机器雕刻出地域性元素,分别把这些地域特色雕刻在三本书面上。银色的面呈现一种自然的肌理效果,与钢材溶解的工序呈现出异曲同工的效果。通过雕刻的手法去除银色的表面呈现带有地域元素黑色的图形,两色之间产生非常强烈的对比关系。同时通过雕刻的手法使整个画面体现出浅浮雕立体效果,此效果一是打破传统的平面书装效果;二是立体效果表达出来钢材的特质以及攀枝花工业城市的稳重之感。三本书的封面设计主要是以地理(自然)资源、民俗文化、人文景观来体现这一系列书装。并在每本书的第二页分别写上攀、枝、花三个字,然后再每本书的第一页上切除与字相对应的部分以此漏出第二页上的文字,在视觉效果上呈现新颖之感。内页部分则用拼音加篆体字交替的贴在透明薄纸上形成透叠的效果,并用红色在内页上呈现视觉刺激作用体现“红色攀枝花”这一点的代表元素。整个内页主要是对书装设计起到辅助作用,能成为完整的概念书籍装帧设计。另外就是在装订上,主要采用不锈钢的文件夹子,分别把他们串联起来以及文字的排序使之形成能够连续性的书籍装帧。
这本书籍装帧设计同样是以仿不锈钢材质呈现,整体设计体现出攀枝花的厚重之感。此书籍装帧整体主要是以立体效果呈现。首先,在三块仿不锈钢板上雕刻出代表攀枝花地域特色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切割出来形成独立的图形。其次,将这些元素用一根铁丝连接在四方形的空架子上使独立的图形能够360度旋转,既让大众可从每个角度去认识攀枝花的地域特色又可形成互动的关系。再次,在被切掉地域元素的仿不锈钢板上镂空的部分中夹上一张透明薄纸,并在薄纸上写上相应的文字和具有代表性的点“红色攀枝花”。不仅能让大众简单的从文字上了解攀枝花,而且融入了传统书籍的手法令此书装“味更浓”,实体图形与切下镂空出的图形相互透叠使整个概念书籍装帧设计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不锈钢材质书籍装帧制作
此书装与仿不锈钢材质的雕刻手法及地域元素表达不尽相同。区别在于材质的选用,此材质更加有厚重感和真实感。整个书装以小册子的形式表现,元素同样采用雕刻的手法呈现出立体效果。利用黑、白、灰的颜色使整个画面富于层次感,画面效果不显单一。同时在每个页面上漆上半朵红色的攀枝花,使五个页面合在一起形成四朵完整的“攀枝花”的地域代表元素。在五个页面的右上角分别写有走、近、攀、枝、花五个字,再用圆环把其链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带有地域特色文化的小册子。以物形化来体现本课题这一创新概念书籍装帧设计。
地域性文化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达
书籍封面是书籍装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音乐的序曲,是把读者带人内容的向导。 好的向导自然也会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就如书籍装帧设计的表达上,各种各样的设计都有存在,城市宣传类、旅游宣传类、产品宣传类、传媒宣传类等等。为了更好的给予读者,设计师会绞尽脑汁去想一些特别的效果呈现给读者。而这样的书籍设计也的确给读者带来了不同的视觉语言感受传递了独有的信息。正如城市宣传类,这种带有地域性文化的书籍设计最为直观的让读者了解到城市的文化及信息。这是对于中国安庆的一个城市宣传案例,安庆的地域文化给大众的传播概念就是黄梅戏发源地,此书也正好抓住了这一地方文化特色,以这一特色贯穿整个书籍始终,而读者也能从这个具有地域性文化的封面设计上,让大众不仅了解了中国安庆这个有着文化底蕴的城市,而且也感受到了视觉语言美的享受。把地域性的文化较好的体现在封面设计上也是表现出书籍设计的独特之处。又如四川攀枝花,“他的”地域性文化也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身的魅力,有别于不同的地域性文化,“从荒山崛起一座移民城市,许多到这里的外国人都认为是个奇迹。他们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勤奋和创造力是惊人的。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这里的资源和发展潜力。被誉为‘富甲天下聚宝盆’的攀枝花市拥有独特的立体气候、丰富的矿产资源、充足的水利资源等。如果说上海是万里长江龙头的一颗明珠,攀枝花市就是这条龙尾上的一颗崭新的珍珠。也是我国唯一用花卉命名的城市”。这些独有的地域性特色都充分的体现了本土文化。因而利用这些特殊的元素借用不同的材质及立体效果来设计出带有攀枝花地域特性文化的概念书籍装帧设计。通过《走近攀枝花》的书籍装帧设计让大众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攀枝花及创新的书籍装帧表现形式。
当然,攀枝花作为金沙江文化的腹地,聚居着34个民族,司马迁在《史记》开篇就记载了黄帝把他的次子昌意降居若水(雅砻江),其孙颛顼,就是统一中原的高阳氏。从《史记》的记载中我得知:5000年前,中原黄帝部落,便与金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发生了联系。然而。本课题篇幅有限,却无法尽数地表达出来。
结论
书籍是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种知识储备的渠道,好的书籍对各个年龄层次的读者都会发散最为直观的吸引。书籍不管是封面设计、图形、文字等都是能引起读者兴趣的最初始印象。书籍的装帧作为书籍最为灵魂的部分,同样如此。没有装帧的书籍就无法称为完整的书籍,因此书籍装帧是我们需要精心设计的部分。本课题是通过调研后在定位上加入地域性文化的概念,在创意上打破传统的装帧方法而形成有着地域性元素的《走近攀枝花》概念书籍装帧设计。随着人们观念的提升和审美需求的提高,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创新的设计理念。书籍装帧设计师也将会寻求新的艺术语言来适应人们不断扩展的新的审美及阅读需求。当代概念书籍装帧设计将对设计师提出新的书籍设计思维模式,从形式到观念,当代概念书籍装帧设计将超越传统的书籍形态和阅读方式。当代概念书籍装帧设计集创意性、趣味性于一身,从书籍的结构、材料、阅读方式等方面打破传统,是对当代书籍装帧设计的探索和尝试,必定会使当代的书籍装帧设计更加富于多样性、独创性和现代性。
参考文献
[1]袁璐.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民族化特征[J]. 东方艺术,2005.4.
[2]杨波. 论美术创作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J] . 新西部(下半月),2007.6.
[3]中共攀枝花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编.攀枝花对外宣传辑录1995—1998让攀枝花走向世界[M]. 1998.
[4]袁珂. 山海经校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5]吕敬人. 从装帧到书籍设计概念的过渡[J]. 中国编辑,2003.1.
大创项目: 基于地方特色文化构建概念书籍装帧设计研究——以《走近攀枝花》创意设计为例,项目编号:02550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