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文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柳州 545616
【摘要】《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专业核心课之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理论知识,可针对发动机机械部分的故障进行分析诊断排除。该课程的课程标准规定了课程性质、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结构、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一份教学指导性文件。
【关键词】发动机 机械系统 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原理、维护和修理方面的系统知识,具备对汽车发动机进行结构分析、检测、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技能。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汽车发动机维修和服务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表3 课程功能定位分析
.png)
二、本课程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结构
本课程将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测与维修教学内容分成十个教学单元,每个教学单元再进行分类,保证每一个项目的完整性与独立性,每一个项目的内容按构造、工作原理、拆卸、检测、安装、故障诊断与排除以及考核来进行,讲授按模块“一体化”的要求来进行,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要特征,以任务驱动为主要特点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主要学习发动机各机构、系统及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拆卸、检测、安装、故障诊断与排除。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故障诊断流程的文字表达能力、元件检测并具备发动机的装配调试和发动机(机械部分为主)综合故障诊断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
1.课程总目标
能说出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及性能指标等基本知识;掌握汽车发动机维修基础知识;掌握汽车发动机各机构、系统及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等知识;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拆卸、零部件的检测、安装、故障诊断与排除能力;具备对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进行结构分析、检测、常规维护和修理的基本知识。
2.课程具体目标
表4 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
.png)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即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占30%,终结性考核占70%。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工作任务单。终结性考核指期末统一考试。
五、实施要求
1.授课教师基本要求
本课程授课教师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及以上职称、学校工作2年、中级汽车维修工资格,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教学经验,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2.教学方法和策略
(1)教学方法:根据学情分析和教学内容特征,选择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教学法。
(2)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中采用仿真教学平台实现混合式教学,大量采取图片、动画、视频、实物协助教学。
参考文献
[1] 裴佳兴;中职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维修课程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22期
[2]张永坡;《汽车发动机电控》课程标准开发[J];现代职业教育;2018年14期
基金项目:2019年度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立项课题。沉浸式教学在《发动机机械系统的检修》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课题编号:2019-JGB06
作者简介: 王海文(1980- ),男,山东烟台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汽车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