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模型课堂的情境建构方式浅探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7月   作者:何伟
[导读] 情境建构,是青少年校外素质拓展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对照教学目标而引入恰当的外界因素来优化教学设计的。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乐趣,勤于思考而主动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科技模型课的讨论和实践中,将为科技教学设计和实践带来启示和参考。

何伟    四川省成都市青少年宫  四川  成都  610015
【摘要】情境建构,是青少年校外素质拓展教育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对照教学目标而引入恰当的外界因素来优化教学设计的。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带着乐趣,勤于思考而主动学习,全身心的投入到科技模型课的讨论和实践中,将为科技教学设计和实践带来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情境建构;科技模型课;多样化教学情境建构;多媒体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1)07-017-01

        “科技模型”课程是当下很热门的校外素质拓展课,主要面向中小学生进行,注重科技模型实践能力培养和科技素养提升。每堂科技模型课一般会分配至少2/3的时间给学员,放手让学生亲手制作出模型作品,因而教师启发讲解的时间相对较少和集中。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藿姆林斯基说:“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这需要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题的探讨,并高效的带领学生参与到合作探究的课堂,让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满足和发展。
        建构主义之父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这提示教育者需要为儿童建构恰当的易感知、好参与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互助、自助学习环境中进步。本文拟通过情境建构的方式来打造高效的科技模型课堂。
        科技模型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学员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员融入到活泼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激发他们天然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其探究欲和行动力。这样,学员在生生、师生互动以及独立探究中,获得主动学习。
        一、课堂导入时的情境建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科技模型课的课堂导入很关键,课堂导入可以有多种情境建构方式。
        科技模型教师要第一时间抓住学员的注意力,可以根据学员心理诉求或课前表现、知识掌握程度等,多角度思考课堂导入方式。学生常常在课前急迫询问老师当堂课做什么模型,这时老师可以出谜语,或者预设一个问题,让他们思考并猜到当堂课内容。模型课前后节内容一般都有联系,呈逐步递进提升趋势,老师可以呈现上次课几名学生做好的作品(如拼装机枪模型优秀、次品各2件),主要让学员发表见解,指出作品做的好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而提示本堂课需要关注的重点,切入到课堂主题。老师也可以播放与当堂制作模型相关的比赛视频、优秀制作短片,来导入课堂,学生观摩视频时的欢呼雀跃表明他们求知的热情已经被点燃。
        二、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建构方式
        校外教育的科技模型课上,学员来自不同的小学或者中学,虽然他们彼此陌生,但都怀揣动手实践,制作出心爱的作品或小发明的想法。这需要教师高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启发性,较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动手操作,但存在思虑不周、急于求成、盲目自信等问题。那么学生在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前,可以参考建构如下教学情境。
        (一)课堂植入游戏,孩子在观摩中习进
        科技模型课堂容易限于单调、沉静的氛围,充分引入游戏,可以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科技模型课需要使用到美工刀、钳子等工具,一些家长也担心孩子的使用安全。


老师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传递刀具的游戏环节:先经过自荐上台,几名学生传递时,需要把刀把递给别人并说谢谢;然后班内分成几个小组,其中一部分组进行刀具传递的展示,其他组负责观摩后的评判;一轮之后,小组交换展示和评价。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互动中有了收获,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再比如,中小学生都有爱好表现的欲望,讲到较难的拼装时,可以让他们上台参与体态姿势的模仿演练:找个学生做出孙悟空的姿势做模特,另一组中的一人负责指挥,另一人配合做出模特姿势。科技模型课中还可以开展一些识图找差异、积分大比拼等游戏,让学生在参与中收获快乐,互动中增长教益。
        (二)设置问题教学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当学生领到模型素材和说明书,学生特别是低龄孩子往往还不具备足够的阅读能力,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时老师可以发动学生,采用“老带新”的方式,主动参与到问题探讨中来,引导学生看图纸,分析哪些步骤不容易做,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好,从而难点得到突破;老师在此基础上,可以深化讲解正确的操作规范与流程。例如:学生拼装飞机模型机翼常常遇困难,老师可以提前启发学生探讨:机翼是朝下还是朝上?左右机翼差不多一样大,装反了怎么办?机翼是固定在哪里的?这些问题在制作前探讨清楚了,则学生就会在动手操作中有了试错思考的方向。
        (三)鼓励经验和故事分享,培养反思和表达
        科技模型课堂要给孩子更多的表达空间,他们在生活中的感悟和学习中的经验分享常常使他们获得更多自信和灵感。因而,科技模型的课堂要更多的把话语权留给学生。往往,有小孩子忽发奇想用木棍搭个飞机;天太热了,上学的路上孩子可能想到要是做个可以隔热、吸汗的凉垫就好了。把这些孩子的想象力引入到课堂中,其他孩子会受到启发牵引。孩子在科技动手中遇到问题并解决的过程,实际上是孩子进步的基石,老师也可以让他们分享他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分享中所有孩子会身临其境想办法,获得创新思维、逆向思维等提升进步。
        (四)指导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合作探究习惯
        校外的科技模型课中一般会做一些综合项目,涉及内容较多,要在一次课上完成可以分小组协作实现。例如:要制作一个亭台水榭的公园建筑模型,可以让全班孩子分成每组4-6人的多个小组,每组自行创意设计并制作。选择优秀学员做组长,统筹安排小组成员各自完成内容,设计者、房屋制作者、亭台制作者、围湖制作者……各得其所,在合作探究、互相支持中完成;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观摩构思,也可以竞争比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学到本领,合作精神得到培养,个性得到锻炼。
        三、借助多媒体辅助情境建构
        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应该是当代教学的应有之义。在这个信息时代里,抖音、微视频、照片等数字媒体资源容易生成,也很方便引用,恰当将其引入课堂,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增加趣味性、促进课堂生活化。
        (一)科技模型项目经常有一些活动赛事,模型展演,这些展演常常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在网络上,也有一些模型发烧友的制作视频活跃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模型教员应该关注并收集这些视频,在讲授相关模型制作时,播放这些片段,从而让学生了解科技模型的时事动态,被带入时代和生活场景中去思考。
        (二)科技模型的一些综合课有一些难度,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去设计和制作,这些规范的呈现方式如果仅仅局限在板书,常常费事不起作用。这时,老师预先拍图、拍制视频片段,课堂上播放图片或者视频片段则常常有很好的效果。视频或者图片呈现方式,便于制作步骤、制作细节的充分展示,便于控制其呈现时间,便于结合学生完成进度调控课堂进程,也便于为进度慢的学生提供回放。当然,老师也可以充分关注学生的制作进程,录制一些短视频,这些视频可以课后回放反思,也可能用在后续的课堂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境建构,可以帮助带动课堂的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对于科技模型的学习热情,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去发现,从而真正掌握应知应会的知识,锻炼他们探究学习的能力,获得科技素养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