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变电站建设“邻避效应”的“组合拳”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4月   作者:刘飞翔
[导读] 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变电站建设都朝着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主流方向发展,但伴随而来的“邻避效应”也愈发凸显。如何化解风险、走出困局是电网建设者必须完成的一道题。以下用拳击套路作比喻,将近年来广州供电局应对变电站建设“邻避效应”所做的一些工作作一番浅析与分享。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刘飞翔   广东广州  510620

摘 要: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变电站建设都朝着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主流方向发展,但伴随而来的“邻避效应”也愈发凸显。如何化解风险、走出困局是电网建设者必须完成的一道题。以下用拳击套路作比喻,将近年来广州供电局应对变电站建设“邻避效应”所做的一些工作作一番浅析与分享。
关键词:化解;邻避效应;组合拳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逐渐富足,法律和维权意识已经走上日常生活舞台。对于变电站这个在以前年代毫不起眼的普通厂房,现在却变成人人“谈站色变”、唯恐殃及自身的“厌恶型”建筑,甚至为此发展成影响社会稳定事件,纵观全国各地都有类似情况发生。对于这种业界普遍称谓的“邻避效应”,我们不对它的起因由来作过多探讨和描述,今天主要针对如何破解这种困局所做的努力作一个浅析与分享。
        二、应对举措
        广州供电局针对上述问题做了相当大的努力,经过多年不断地积累,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从自身及客观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充分吸取过往工程实施的经验和教训,归纳总结了一套有效化解“邻避效应”的“组合拳”:
        (一)自身抗击打能力要强——各项合法性文件齐备
        在依法治国依法治企的大环境下,依法依规是开展电网建设的宗旨。变电站建设涉及的合法性文件复杂繁多、前后紧扣,缺一不可。根据相关法规要求,开工前必须取得发改、规划、国土、环保、水利、住建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复文件,且办理过程也要依法依规,接受监督。如果出现反对建设声音,建设项目的合法性必须经得起考验和推敲。在外部“打击”来临时,我们自身必须具备很强的抗击打能力,才能在不变中应万变,才能在各种反对声中屹立不倒。某110千伏变电站在取得环评批复时的建设规模是2台主变,到了实际建设阶段规模已经变成3台主变,由于未及时做补充环评,无法在办理工程规划许可时提供同等规模的环评批复,工程规划许可暂缓批复。后续做补充环评时引发小区居民强烈反对,发起游行并甚至一度“占领”某区供电局营业大厅,造成非常恶劣的社会影响。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定要确保开工前各项手续合法齐备,才能在各种质疑声和阻挠声中站稳脚跟,坚定信心。
        (二)稳固有力的下盘支撑——紧密依靠各级政府
        电网建设必须紧密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种审批手续需要政府监督指导,征地拆迁安置更需要政府的强力支撑。在涉及维稳风险的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紧密依靠属地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某110千伏变电站自2016年3月开工后,不断遇到周边小区居民强烈反对,于5月暂缓直至次年1月复工,停工大半年时间。期间,属地区政府、街道办、以及公安、综治、城管等各专业线的政府工作人员上下联动,宣传、接访、劝导等面面俱到。供电局与政府之间密切配合,通过制定施工组织方案和紧急预案、维稳方案、设立现场指挥部24小时轮值、接访室随时接待来访答疑、上门向住户沟通解释宣传等全方位工作,最终齐心协力推动该变电站成功复工,且未发生任何涉稳事件。可以看出,如果没有紧密依靠政府,该变电站的建设将会举步维艰,我们耗费的将不仅仅是人力物力财力了。



        (三)“左勾拳”——合建变电站模式
        合建变电站是通俗说法,其正式的名称应为“开发项目配套变电站”,是指供电局与开发单位在其开发项目红线范围内合作建设变电站的一种模式。由于合建变电站在土建建设期间,站址土地权属人不是供电局,所以主要由站址土地权属人(通常为开发单位)负责办理开工前各项合法手续,完成变电站及部分管沟的土建工程,并将不动产权变更登记至供电局名下,按有偿或无偿形式移交给供电局的全过程。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快”和“安全”。“快”就在于开发单位负责合法手续报建以及土建工程施工,发挥了其协调能力强和建设速度快的自身优势。而“安全”则指的是由开发单位负责对接、沟通和解决反对建站问题,供电局在此阶段暂时不用介入太多,“邻避效应”对供电局造成的影响也不大。某110千伏合建变电站自桩机进场那一天就开始出现反对潮涌,开发单位勇于承担、直面问题,做了大量的对话、沟通、宣传、协调工作,最终妥善解决,变电站顺利封顶移交供电局。而整个过程供电局无需介入和应对,极大地减轻了外部环境带来的建设压力,为后续供电局进场电气安装、投产送电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在用地规模日益紧缺的城市中心区以及开发小区内建设变电站,将会更多地出现这种合建变电站模式,对于化解邻避效应、减少因反对建站而产生的群体性事件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四)“右勾拳”——土建电气分项建设模式
        上述说的合建变电站土建是由开发单位负责实施,这里说的主要是针对广州供电局自主建设的变电站。借鉴合建变电站的成功经验,广州供电局也在摸索土建电气分项建设模式的操作可行性。该模式的出台主要是为了满足在特定区域内变电站快速布点的战略需求,解决敏感区域变电站建设环评难、施工难、维稳压力大等问题,同时也可以降低因变电站超前布局而引起广州地区容载比持续提升的负面影响。其总体思路是“一个统一、三个分项”,即对外统一按照一个项目办理核准,对内分为土建工程、电气工程两部分,分项纳入投资计划、分项建设、分项计增资产。也就是为了加快变电站布点落地,但又要视负荷发展需求可暂时不上电气设备的一种合理、优化的建设模式。先在有利时机把土地“圈好”并上盖建筑物,可能在初始时期会遇到零星反对建站的声音,但是由于暂不上电气设备,没有产生电磁环境,即通常老百姓所担忧的“辐射”,也就可以迎刃化解邻避风险。待日后需要安装电气设备时,由于不存在大规模的目视范围内的土建工作,可以预见反对建设声音将不会出现或少之又少,“邻避效应”将可化解至最小。目前,广州供电局已在多个变电站建设中试点运作此模式。
        (五)“直拳”——提前部署变电站辅助工程
        为了更快更好地将变电站用地围蔽起来,同时提早开展相关临时设施的报建、安装工作,广州供电局经过研究探讨,创新地开展变电站辅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加快变电站正式开工前做好相关临时设施的准备工作,规避类似因未施工招标而提前围蔽、提前开通进站道路等工作带来的法律法规风险。目前,广州供电局开展的变电站辅助工程建设管理范围主要涵盖变电站的临时围蔽及标识、施工用水用电、场地平整、进站道路、市政路口开设、绿化迁移、围蔽期间安保等内容。此项工作开展一是可以提前开展围蔽提前建造临时设施,为后续正式开工创造便利条件和节省时间;二是提早对周边环境广而告之,让已处在萌芽阶段或潜在的反对声音及早显现,让供电局有充分的时间去分析研判采取何种建设模式、如何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提前寻找可预见问题的解决途径等,为变电站按计划正式开工争取提前量。
        三、结束语
        通过多年的摸索,广州供电局在变电站建设实践中逐渐练就了这一套“组合拳”,对于化解“邻避效应”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也让电网建设的“拳脚”施展得更顺、更快、更强。今后,广州电网建设者还将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更高效的方式方法,向各行业类似的成功案例取经,并结合自身特点锤炼出化解变电站建设“邻避效应”的硬功夫,为建设安全、可靠、绿色、高效、智能的广州电网添砖加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