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电气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21年第六卷3期   作者:周胜军
[导读] 电力系统是维系现代生活开展、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力系统电气工程是整体系统建设和运维的核心,因此电气工程本身的施工质量也得到了多方的关注。
        周胜军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电力系统是维系现代生活开展、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电力系统电气工程是整体系统建设和运维的核心,因此电气工程本身的施工质量也得到了多方的关注。本文便是以提升电力系统电气工程施工有效性为目的,阐述了当前电力系统电气工程施工期间的关键技术体系,结合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电力系统;电气工程;问题及对策;施工
        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逐步发展,现代化建筑的构成,离不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电气系统,因此结合实际的生产生活需求,打造多功能的电气系统已经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是电气工程领域创新期间必须要关注的话题,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在电气系统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较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来源于工程施工的主体,也来源于外界的客观环境。
        1、电力系统电气工程主要施工技术体系
        1.1配电体系施工技术
        首先必须要按照整体工程设备的规划位置安装配电箱,配电箱安装结束之后要清理内部和外部,避免杂物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且在表面做好标记,这样能够为后续的一系列接线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在进行配电室电源线,复合线以及导线接线的过程中,必须要压实压紧,确保所有的设备之间利用弹簧垫圈进行加固,接线之后进行初步的质量检测,符合标准之后才可以完成配电体系的施工。
        1.2防雷技术体系
        电力系统电气工程在运行的过程中必须要具备安全性保障这其中防雷接地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整体系统的运行安全,可以维持人们的安全用电环境。大部分的防雷接地引下线,往往是与建筑的钢筋体系相连的,在进行防雷接地引线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整体建筑的结构与接地网进行连接,焊接期间可以通过u形钢筋作为主要的材料,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适用性材料进行焊接[1]。
        1.3管路敷设技术
        在进行管路敷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前期检查工作,确保排除安全隐患,并为其中存在的矛盾点和困难点,这样能够为后续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现场检查完毕之后,要由专业人士进行现场看护管理,避免受到二次破坏。施工期间必须要严格按照具体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管理和规划,也可以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bim技术构建三维立体模型,能够有效提升管路敷设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提前定位交互点和冲突点也能够进一步提升施工的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省时省材。需要注意的是分线盒处的不同电压交叉位置,需要通过隔板进行隔离,防止出现短路的情况。
        2、电气系统电力工程施工期间的主要矛盾
        2.1临时用电矛盾
        在电气系统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搭建临时用电线路,而临时用电线路是否具备安全性,已经成为了影响整体施工的主要因素。若施工期间临时用电线路未能与激励体系进行充分连接,或者安装了较多的分支和开关,却未能进行备注和系统优化,在日常使用过程中便会存在安全隐患,或者是将自动空气开关代替原有的隔离开关,会进一步加强整体系统的风险。另外由于缺少现场管理的制度体系,临时用电的电源线存在乱搭乱建、私自安装等情况,这种违规现象将进一步提升临时用电系统的不稳定性。
        2.2配电体系不规范
        整体供电系统的配电体系主要以电气主接线以及其他的辅助设备为主,在配电体系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整体的工程内容较为复杂,细节较多,因此可能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例如配电房的日常使用往往将重点放置在特殊功能方面,却忽视了强弱电的管理,配电房本身的温湿度控制以及通风控制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导致配电设备自身的运行环境较为恶劣,会直接影响整体配电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2.3人员问题
        电力系统电气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要求,导致当前的部分施工团队在进行施工人员培养和选择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其专业性,却忽视了人员的综合素质[2]。当前部分人员在实际施工期间,安全管控意识较差,缺乏职业道德素养,部分工程的施工体系不够规范,缺乏协同互助意识,这导致施工团队不仅无法及时应对电气工程施工本身的高危风险,也会埋下较多的系统安全隐患。
        3、电气系统施工优化策略
        3.1强化前期施工准备的有效性
        电气系统电力工程的施工,整体较为复杂,因此必须要落实好前期施工准备工作的规划,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具体的施工现场以及施工方案进行对比严格的设置施工图纸,并且建立在全方位监控的角度,寻找其中的矛盾点和冲突点,技术人员要和工程师共同进行图纸交流探讨,明确施工流程,并且针对存在疑问的重点进行全方位的审查和分析。在施工之前严格落实好相关物料和器材的准备工作,并且做好质量检查,结合具体的施工需求备好备用物品以及医疗用品,能够及时应对施工现场的突发情况。
        3.2强化施工期间的质量维护
        在电力系统电气工程施工期间,由于当前的电力系统逐步向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因此也会应用大量的电气设备,这些智能化的电气设备需要进行全过程维护,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智能检测和质量管理,这就要求在前期选择电气设备的过程中落实好质量,把关选择口碑较佳且性价比较高的设备体系,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不同设备自身的性能进行检查和维护,加强日常工作的落实质量,避免偷工减料,这样能够为后期的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奠定稳定的基础。
        3.3强化人员安全管理
        针对施工人员来讲,施工团队是提升整体施工质量的主要角色,因此必须要落实好施工人员团队的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首先在选择施工团队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招标体系运行的稳定性,落实好施工团队的质量检查以及资格检测。在施工期间要打造具有针对性的培训体系,要通过阶段性的理论知识培训以及实践演练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兼具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具备安全管理意识以及质量控制意识,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和规范进行操作。另外还要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体系,要配备安全帽,工作服以及安全防护工具,及时的排查施工现场的隐患,落实好人员的安全保障作业[3]。
        3.4构建针对性的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的构建可以为电气系统电力工程的施工提供约束框架,同时也能够为实际的施工管理工作落实奠定基础。首先必须要建立在全过程监督的角度,打造立体化的监督制度。内部的监督小组要联合外部监理团队,共同实现双向监督,及时的定位施工重点,并且进行重点审查。建立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要确保专人专岗专则,尤其是针对不同公主的管理人员,要强化其责任认知,这样才可以确保分项项目的落实具有安全保障。打造与施工质量相应关联的业绩考核制度和薪酬制度,这样能够从根本上激发所有施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及时的落实施工体系的质量管理和创新。
        结束语:
        在电力系统电力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制定前期优化方案,并为施工重点和施工难点。通过信息技术的加入,构建智能化的现场管控体系和人员管控体系,进一步强化施工制度的建设,有效性和全面性能够合理的挖掘隐患,并且提出优化方案。同时还需要建立在技术体系以及管理方案角度,落实创新,确保整体的施工体系只有灵活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够提升电力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樾.配电线路运行维护技术及防雷措施[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12):241-243.
        [2]王行昌.电力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理[J].住宅与房地产,2016,(33):192+197.
        [3]花清国.供电系统中电气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通病及防治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7(13):111-112.
周胜军 18955124718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莲花路999号(1本)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