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县普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5111221976092***76 彭勇 四川资阳 641300
摘要: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工程质量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当前,人们对建筑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质量方面提出了更多要求。只有建设出高质量的工程,企业才能在行业和在社会当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才能受到群众的认可。在建筑工程当中,地基基础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为了确保地基基础的质量,就要运用相应的检测技术来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来进行针对性的加固处理。基于此,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总结了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质量的影响因素,在这个基础上探究了地基基础建设技术的要点和优化方法,希望为检测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技术要点;优化对策
引言
在建筑工程当中,地基基础位于最底层,它的功能是承载负荷,为建筑体结构的稳定性提供保障,同时为建筑物功能的正常发挥创造条件。建筑物上方所传递的重量全部会体现在地基基础上,在没有经过有效处理的情况下,地基受到巨大的压力可能会发生变形,严重情况下还会出现不均匀的沉降[1]。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建设单位要对地基基础进行检测,结合检测结果找到地基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符合建筑使用的要求。地基基础质量检测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这其中涉及到了很多专业的技术,同时对检测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建筑工程地基基础质量的影响因素
1.1上部结构
在实践当中发现,无论是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在使用过程中,建筑工程出现的很多质量问题都与它的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提高建筑的质量,就要对这些问题所产生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将其落实到相应的个体结构上,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在经过分析之后发现,上部结构对地基基础质量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建筑工程的类型、高度以及建筑墙体的厚度都与上部结构有关。在对上部结构进行设计的时候发现,如果它的荷载过大的话,就难以确保结构均匀受力,进而会对地基基础的稳定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会使其在后期出现相应的质量问题,最终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带来影响。
1.2地质条件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会派遣专门的技术人员到施工场地进行现场勘查,尤其是要对土质的情况进行勘查,了解土壤的性质。这是因为地基基础需要在地下完成施工,部分高层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深度比较大,在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土壤性质等地质条件的影响。除了土壤因素之外,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质量的影响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地质条件会对地基基础的持久性产生影响,进而对建筑上部的质量产生影响。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地基层与土层直接接触的话,就会受到相应荷载力的影响[2]。在荷载力传递的情况下,如果土壤层无法承受相应的荷载,就可能会导致建筑物发生倒塌,对建筑使用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其次,如果地基基础的桩基需要直接穿越土层的话,为了确保其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就要关注地下水的影响。
1.3施工环境
在建筑工程施工尤其是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环境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在选择施工技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施工环境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环境对施工的保护与促进作用,将环境对工程的破坏有效规避。在地基基础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周边的施工环境进行有效控制。一方面,要关注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不可控性,在考虑该因素的时候要以适应为主,必要情况下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改善。另一方面,要关注人工环境的影响。这种环境主要是由于人为的因素而产生的,因此控制和处理起来也更为简单。
2.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
2.1天然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
对于天然地基来说,在进行检测的时候要关注建设区域内的地质情况,在做好地质勘察的基础上提高检测的效果。具体来说,检测人员需要关注地基基础中岩土的颜色、岩石的深度和岩体的种类,在这个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到准确的数据。天然地基的特点是没有经过人工的干预,部分地基内部的地质条件比较特殊。在对其进行检测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关注检测人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多次检测的方式来搜集各类参数,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消除,降低不良因素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对软土地基基础的检测,这种地基的特点是含水量高、硬度小,在对其分布特征等进行检测的时候难度比较大。在这个过程中,要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对那些经常出现问题的位置进行重点关注[3]。与此同时,检测人员也要关注自身的生命安全,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好处理。
2.2复合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要点
与天然地基相比,复合地基的复杂程度更高,检测技术的专业性也更强,这其中会涉及到很多专业化的知识和技术,对检测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对其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结合复合地基的实际情况和现场的施工环境,在这个基础上选择最为合适的检测方法,同时还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比如在使用动力触探法对其进行检测的时候,要关注地基基础的基坑是否经过强夯或填埋等处理。如果发现施工人员已经使用砂桩或者搅拌桩对其进行了处理,那么就要使用荷载试验法进行检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在对复合地基进行加固处理之后,还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检测。如果检测发现加固效果不符合需要的话,还需要进行二次加固。
在对复合地基进行检测的时候,还要对持力层进行准确判断,这也会对最终的检测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岩土地基等内部结构比较繁琐的地基来说,只有对持力层进行准确判断才能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进而为后续施工操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如果在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复合地基内部存在软弱夹层,需要使持力层保持延续,使其一直达到人工挖桩柱的顶端位置。除此之外,检测人员还要对复合地基沉积岩的分化程度进行检测和判断,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已经破碎的沉积岩的情况和岩石的裂缝来设置桩端持力层。在使用钻孔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水和泥浆等因素的影响,确保钻孔的位置延伸到治理层当中,在持力层内部达到3米以上的位置。最后,部分地区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复合地基可能会出现破碎,尤其是一些黄冈岩等地层破碎的可能性更高。这些破碎的地层还可能会出现陡倾角裂缝的问题。因此,检测人员要参考实地勘察人员所采集的数据来准确地开展检测活动。
3.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优化对策
3.1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
实践证明,检测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会对最终的地基基础检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4]。在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的过程中,开展相关工作的人员不仅需要有效掌握相关的各种关键技术及理论知识等,在检测过程中,也应重视明确检测对象的尺寸、标高等数据,对基坑土层的分类状况进行仔细的考察和研究,避免在后期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牢固程度不足甚至坍塌等问题的产生。同时,需要了解建设区域地下水的实际分布状况,重视避免渗漏等问题产生。而实际上,部分检测人员个人的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专业素养也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因此,施工单位要重视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更多的检测技巧,提高检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检测活动的要求来制定培训计划,通过强化管理的方式来提高人员的操作水平,提高检测技术的专业水准。在完成培训之后,还要对人员进行考核,要求每一位检测人员都通过考核。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针对检测人员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鼓励他们利用工作之余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检测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建筑工程检测技术检测工作当中来。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在人员招聘的时候要做好人才筛选,引进更多能力素质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检测人员,并根据这些人员的优势和特点来完成岗位和工作的分配。尤其是在开展人员调配工作时,要对检测人员自身的工作素养以及擅长的管理内容进行分析,达到人岗匹配的状态,这样可以使得其工作效用更为完整地展现出来。
3.2完善地基检测制度管理内容
建筑施工单位编制出较为完整的地基监测管理机制,将其制度落到实处,大力推行地基检测管理制度,使得地基管理工作进展更为顺畅。此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制度管理,使得地基检测工作流程可与相关的规范标准相贴合,操作要以具体流程为主。企业还应编制出更具科学合理的操作检测方案,从源头上进行质量的管控,保障其所开展的检测工作的有效性。补充完整检测管控制度,使地基检测制度更加完整,利用地基检测制度更为顺利地开展地基检测工作,保障其工作开展的科学性[5]。建筑施工单位要及时地完成制度管理工作任务,提升地基检测工作开展的有效程度,同时还需要不断地简化其施工流程,精细化地管理各个环节,提高其各项操作的规范程度。项目的监理人员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依照检测流程进行施工,不断地提升总体检测工作开展的有效程度。
3.3 合理应用先进的检测技术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这一时代发展背景下,各个行业的技术发展也在不断加快,取得了较大进步。想要让地基检测工作开展得更为高效化,同时可以满足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企业就应构建检测机构部门,对其进行技术升级及优化性的处理,使得地基检测的级别上升。引进国外的一些先进的工艺技术以及机械设备,补充完整检测的流程内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对于房屋建设的工程质量要求标准。而房屋建设施工中,地基施工技术是影响建筑安全稳固的关键因素,但由于不同地区地质土层不同,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难度和较大的复杂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当中,地基基础检测是一项复杂程度高、专业性强的工作,但同时这也是一项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工作。无论是在对天然地基进行检测还是对复合地基进行检测的时候,在检测人员、检测机构、检测报告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检查人员的安全也没有得到保障。在对检测技术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培训,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要求,同时运用更为科学和更为合理的检测技术。
参考文献:
[1]吕广平,邝伟源,卢永健.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与平板载荷试验在天然地基土检测中的探索[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1,4(03):19-22.
[2]郑宇,王天勇,杨铮,金灿国,王建华,张相勇,董素芹.强夯+CFG桩复合地基在较厚回填土中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3,43(02):79-82+27.
[3]黄天文,卢婷,包棕榈,杨辉,刘小菊,罗晶,杜鸣鹤,彭仕永.探析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检测技术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8(50):55-56.
[4]李培,周笋,齐五辉,孙宏伟,王雪生,方云飞,王媛.首创丽泽金融商务区F02和F03地块地基基础设计[J].建筑结构,2018,48(20):65-70.
[5]龚经平.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N_(10))推定天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工程技术研究,2018(02):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