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李浩达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时代建筑》2021年5期3月上   作者:李浩达
[导读] 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设计思潮涌动,许多建筑设计专家提倡在设计现代建筑时,要积极融入我国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将古典美和现代美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的现代化发展。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李浩达   北京  100089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建筑设计思潮涌动,许多建筑设计专家提倡在设计现代建筑时,要积极融入我国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将古典美和现代美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推动我国建筑业的现代化发展。论文对传统建筑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方法,同时结合具体案例,论述了具体的应用措施,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元素;现代建筑;设计
        引言
        传统式建筑设计民间文化不仅可以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宽阔的思维空间,也能够将建筑设计的个性化特质完整的呈现出来。但是现阶段,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并不理想,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对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以供参考。近年来,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旅游资源的古镇、特色村落被发掘出来,建筑师也着力在研究和保护古镇建筑。有一部分美丽乡村建设确实很成功,一方面充分发掘了地域民居文化,充分利用其建筑设计的艺术特色,保留其原生态的建筑组合模式,传承传统文化意蕴;另一方面借鉴现代建筑设计中环保、科学、可持续的理念,使乡村建设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焕发新时代建筑的活力。然而,也有一些巧立名目乱搭乱建,对当地原生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过度开发的例子。
        1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方法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建筑设计思想不断涌入我国,使我国的建筑设计风格越来越多元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传承建筑传统是每个设计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在新时代下,将传统建筑元素应用到现代设计中需要呈现出多种面貌,体现出现代的特征,具体有以下4种方法。1)现代与传统结构的统一。现代建筑设计主要采用砖混和框架结构,承接了传统的木框结构,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把握好木框架结构的应用,重新赋予建筑的内涵。2)色彩的重组。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需要建立自己的色彩语言,从传统建筑色彩中重新找到符合当代建筑设计的色调。如香山饭店,室外以白色为基本色调,体现了江南名居的特点。而室内主要是以灰白色和竹木原色进行组合,既有民族色彩,又有新意。3)借鉴中国传统的吉祥寓意图案,比如,北京的王府饭店,细部设计处理细腻,白墙上分格线相交处的“田”字状图案用了传统的朱红色,有古代王府大门的庄严意味。4)利用灯具、家具及陈设品等进行营造场景。比如,窗棂、山水画、博古架和多宝格来进行摆设,营造出一种传统韵味。
        2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建筑符号的融合
        传统的建筑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划分为新旧对比、抽象简化、材质还原3种形式。新旧对比是在同一建筑中同时应用现代建筑与古建筑的设计元素,新建筑以依附的形式与古建筑形成整体。欧洲国家对于古建筑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而且建筑物的新旧更迭非常缓慢,所以,往往会通过优化旧建筑的方式使其具有更多的现代化功能,若旧建筑无法适应改造,则会选择在建筑旁进行新建筑的建设,以此来体现时代特征。新老建筑的更替不仅能彰显时代特征,还能让整个街区呈现出一种发展带来的历史延续感。在我国,新旧建筑的交替通常是选择将旧建筑推倒重建,在重新构思建筑设计时,思考传统的延续方式,但是这种方法过于粗暴,无法实现传统的延续,所以,可以在优化建筑形式的过程中融入传统建筑的特征符号,以此完成建筑历史的缓慢更迭。抽象简化方式则是通过解构、重构等方式提取古建筑意象,并将意象融入现代建筑中。


通常情况下,传统建筑的美学解构往往与其复杂程度有直接关系,而现代建筑多追求简单的几何美学,所以,为了传递古建筑中的传统意象,可以通过符号简化的形式体现古建筑特征,例如,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中的兰溪亭,经过简化后的兰溪亭通过自然、走兽等装饰的衬托,兼具现代几何美学与传统风韵。对古建筑进行特征抽象简化时,必须同时关注意象的传达与简化程度,如果刻意追求形式,变成细微精简,会失去简化的意义。而若过度简化,则无法完整地表达出建筑的传统意象。材质还原属于隐晦的符号表达方式,对于现代建筑并没有过多的形式限制。在这种符号表现中,由于其不属于视觉符号,而是从建筑材料出发融入古建筑设计理念,所以,这种方式往往更加接近于古建筑本身。在建筑材料中,木材因为质感、加工便捷性的特点,在建筑中广泛应用。然而在众多新型材料的冲击下,木材因为性能缺陷逐渐被替代,在如今的建筑行业中,木材已成为非常难得的一种建筑材料。在木材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榫卯结构、斗拱等方式还原传统意象。
        2.2空间要素的传承
        空间要素是中国现代建筑对传统文化的隐性传承方式。建筑塑造空间,用空间这一隐性要素以无形的空间体验和感受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体验。贝聿铭先生善于从哲学的角度去解析现代建筑,他认为,可以依老子的思想去追求“道”和“器”的关系,用“器”来隐喻建筑,用“道”来代表文化和生命。同时他把“中庸”思想很好地运用到建筑设计和作品中,这就和在中国美学和文化史上占主要地位的儒家美学所提倡的“中和美”宗旨相契合。在他的设计中,善于以空间要素体现传统文化。以苏州博物馆为例,建筑空间叙事借鉴了传统江南园林的组织方式,具有历史性的特征。整个建筑在大量使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同时,以木材为主体,保留了苏州传统建筑中的木质梁架结构特点,使得建筑融合与周边环境达到深层次的文化联系。以“厅堂”作为活动中心区域,与苏州传统建筑中“间”的空间组织要素相联系,以廊的形式将各空间单元相连接,视觉上强化了开合与虚实的感受。空间要素的传承是通过建筑内在的空间组织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达到契合,体现文化传承性。中国现代建筑设计通过空间要素传承文化,是对文化内涵的延伸和空间场域的精神塑造。
        2.3传统建材的运用
        将传统建材运用到现代化的建筑设计之中,也就是将新、旧两种建材结合在一起使用,例如将旧式的木头和砖头原料与新式的水泥原料、玻璃原料等结合起来使用。新式原料性价比较低,在种类上比较单一化,规矩的形状也使其缺少了一丝情感,体现不出中华文化的蕴涵,但是将旧式原料和新式原料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使两者产生鲜明的对比,不仅能够体现出文化的蕴涵特色,还能够让建筑性能更好、更稳定,实现新技术和旧原料的完美融合。传统建材讲究自然、天然,即使时间推移,其外观、性能也不会有更多的变化,利用旧式的建材和新式的技术,能够让旧式的建材得到创新和改进,使其外观得到一定的美化,还能够通过新式技术优化旧式建材的缺陷和不足,让其更加实用、稳定。将传统的建材和新型的技术有效地结合,能够创造出更具有特色的建筑,但是两者之间的融合并不简单,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很多的因素和影响。两者的结合并不是将其组合在一起,而是在创新、探索和更美的前提下,不忘根本、追溯过往,这样才能将传统和现代的文化有机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在厚重的历史建筑文化中,我国各个地区都有丰富的建筑元素,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设计的灵感和方案,营造出古典庄重的场景氛围,筑造舒适、简约的生活空间,并且重组色彩,定格建筑基调,从而迎合国民的审美心理,创造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
参考文献
[1]吴德兴.现代建筑设计对地域古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5(3):111-115.
[2]刘雅婷,李宪锋.由中国近现代仿古建筑复兴思潮总结现代仿古建筑的发展与革新[J].明日风尚,2020(5):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