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超
(桂林四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当前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施工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在建筑项目的基础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极为重要的。本文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各环节的控制标准。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标准;施工质量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是施工单位必须要认真对待和仔细研究的问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会受到许多外界环境的影响,是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且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必须要严格落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控制标准,才能够有效保障施工的质量和水平。
一、大体积混凝土的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指的是其混凝土的结构实体的尺寸大于或者等于一米的大体积混凝土,或者是由于混凝土中的物质材料水化过程中导致温度的改变或者体积收缩,从而可能会产生有害裂缝的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一般来说会被用作基础筏板,其有着体积较大、工程量大、连续施工条件复杂、体积结构厚实等特点,对施工的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必须要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不然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以及安全性产生重大的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在水化的过程中容易变形,随着平面尺寸的加大,其产生的温度力也会加大,从而加大了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可能性。因此,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对其施工标准进行严格的控制,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物建得越来越高,随着我国的建筑技术不断的发展,建筑企业也在不断挑战高度,随之而来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说高层的建筑物安全性怎么样,要如何来保证。建筑物的本体结构决定了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会用于一些特定的施工环境,有着自己的施工特点。
第一,大体积混凝土一般会用于高层建筑、地下建筑或者半地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材料具有非常高的防水性,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重点预防裂缝问题的出现。
第二,大体积混凝土会由于周围环境或者自身的情况变化而进行许多的物理反应,所以在建筑物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或者大体积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化时,其结构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第三,在大体积混凝土现场施工的过程中,会需要用到部分的水泥材料,而水泥材料会发生水化热现象,水泥的水化热在比较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施工人员对裂缝的把控。
第四,大体积混凝土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采用筏板等相对基本的施工方式,因为这个方式是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施工的质量,但是筏板的使用也有弊端,由于筏板较厚,导致其表面很容易产生裂缝。
总体而言,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比较容易操控的,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及原材料的选配也很容易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会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把控施工的标准。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控制标准
(一)施工前材料控制标准
在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去供应商监督挑选施工的原材料,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按照科学合理的配合比去进行调配,在调配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混凝土调配的用水量,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水化作用,要选用粗砂、大粒径且均衡的石子作为骨料。在施工的过程中,在保证混凝土的强度的基础之上,要尽量地采用水化热反应比较小的或者收缩性小的水泥。除此之外,水泥的使用量也是十分关键的,通常来说,随着水泥的使用量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也会随着增加,但是一旦水泥使用过量,就会出现比较大的水化热现象及问题,这样会加大裂缝产生的风险。因此,应该要最大程度上减少水泥的使用量,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去控制水化热现象,从而有效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混凝土中加入分量恰当的膨胀剂、抗裂添加剂或者缓凝剂,这样也可以通过一定程度上延长终凝的时间或者调节混凝土结构的收缩反应,达到控制裂缝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在混凝土的调配、搅拌过程中加入适当的粉煤灰,这样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以及能够降低水化热现象的产生,从而能够有效控制裂缝的产生。
(二)浇筑施工控制标准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来说,浇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最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施工的顺序以及混凝土浇筑的方向,跳仓法可充分利用了混凝土尚未稳定和没有彻底凝固前容易将内应力释放出来的“抗与放”特性原理,它是将建筑物地基或大面积砼平面机构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工,其模式和跳棋一样,即隔一段浇一段。相邻两段间隔时间不少于7天,以避免混凝土施工初期部分激烈温差及干燥作用。与此同时,在混凝土遭受节点以及剪力墙的时候,混凝土的高度与厚度都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在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的过程中,需要把浇筑的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在对受力柱进行浇筑之前要预先设置一个钢丝网,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浇筑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在对梁板以及底板进行浇筑之前,要确定一定的坡度,当发现底板与梁板的混凝土强度不一致的时候,就要在钢筋完成捆绑之后,利用钢丝网对最后的部分施行封闭措施,在这个过程中,要先浇筑梁柱,然后再浇筑梁板。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进行浇筑操作之前,必须要在最重要的梁柱位置添加配筋固定,才能够进行浇筑。一般来说,当标号达到了两个级别以上时,就一定要进行处理,但是如果在两个级别以下,那就不需要处理。
(三)温度控制标准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为了减少裂缝的出现,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必须要对温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设置多个温度测量点,并且要对每一个测量点的温度予以同步记录和保存,为了保证测量点温度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一定不能让温度计和钢筋进行直接的接触。由于混凝土施工完成前后的温度差是比较大的,施工周围的环境变化也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问题,所以对于现场模板的拆除时间可适当延长,避免产生拆模裂缝或拆模过早。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其面积是非常大的,需要浇筑的面积也非常大,所以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的成品面积也会非常大,这样就会导致在混凝土凝固的过程中发生水化热反应,从而会挥发许多的热量,产生的热量对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温度迅速提高,而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却会快速降低,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内部和外部的温度差,会产生一定的内外部张力,因此就会导致裂缝问题的出现。另外,混凝土结构的温度还会受到许多别的方面的影响,比如施工周围的环境等。为了减少混凝土结构内外部温差大的情况产生,必须要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应用降温法,采用冷却水循环系统,或者也可以采用保温法,应用相关的保温材料,保持混凝土外部的温度,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内外部温差的平衡,从而减少张力,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
(四)成品养护控制标准
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以后,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尽快对完成的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施工人员需要观察施工周围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来采取合适的保湿措施,一般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在二十一个小时左右,而在夏季养护工作的时长会相对延长,通常在二十八个小时左右。在对混凝土进行降温工作时,通常会采用冷却水水管,利用凉水的淋灌来降低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温度,减少内外部的温差,避免裂缝的产生。需要引起注意的是,采用的冷却水要均匀缝补,其水平和垂直的间距必须在两米到三米之间,而水流量需要保持在十六升每分钟到二十二升每分钟之间。一旦发现外界环境的温度降低,就需要利用保温材料使得混凝土的温度降低速度减缓,避免裂缝的出现。
结语: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来说,严格落实其施工的控制标准是极为关键的,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以及建筑项目的质量。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以及质量,必须要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质量的控制,要保证施工材料的科学配比以及质量,在施工的过程中工人要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进行操作,才能够避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出现,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志彪.关于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123-124.
[2]刘玉会.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6):44-45.
[3]王水转.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产生裂缝预防措施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3):39-40.
[4]黄磊.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的探讨[J].科学技术创新,2019(16):146-147.
作者简介:刘小超(1988.7—),男,汉族 ,籍贯:广西桂林,单位:桂林四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