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水利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洛阳 471002
摘要: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在规划和设计生态水利工程的时候,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技术水平等多种原因,导致规划设计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保证生态水利工程得以有序开展,在工程施工环节需要强化对施工难点的认知,强化施工策略的运用。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难点及对策
导言
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在运行的过程中,给社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理念,由于缺乏生态性因素的考虑,庞大的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可能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对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现阶段,随着水利事业发展理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生态水利规划设计成为重点工作,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要积极融入生态理念,提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
1生态水利工程的内涵
生态水利工程与常规水利工程有所不同,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生态理念在其中的应用,要求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都要加强对生态的保护与修复。在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中,生态理念在当前的发展条件下已经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在长期的水利事业发展中,大多坚持的是粗放型的理念,更为关注水利工程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实现,缺乏对生态效益的关注,引发区域性的生态破坏与危机,后续所造成的经济、生态危害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恢复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不仅满足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维持了区域内水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了对局部生态环境的保护。
2生态水利工程施工面临的难点
2.1规划设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达不到要求
我国在规划设计水利工程领域当中,缺少具有专业素养的高新技术人才,甚至有些设计人员在设计岗位上不谋其职,不能全面且精准地对规划设计水利工程的相关基础资料进行掌握。例如,在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没有充分地对地质情况、水文信息以及水资源和气象问题展开详细了解,从而导致设计完成的生态水利工程在使用过程当中出现很多不必要的麻烦。除此之外,很多设计人员不能完全理解和透彻地掌握编制的大纲,导致设计完成的生态水利工程施工方案不能与编制的大纲所提出的规范与标准相符合。
2.2规划设计的内容存在问题
设计规划水利工程不仅受到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影响,而且还会受到设计内容的影响。不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内容主要表现在设计图纸的不合理以及单价分析的不合理。不能明确掌握尺寸和标注,不规范的图纸设计等都是在设计图纸的过程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相对比较严重的问题。比如,在确定施工工艺以及选择机械设备型号的时候,这些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基本上都存在着不确定性,从而导致在详细的施工过程当中出现很大的困难。同时,还会对生态水利工程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
2.3审核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问题
在实施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的时候,审核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审核设计阶段,审核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设计规划生态水利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目前而言,市场经济存在着自发性的弊端,导致部分设计单位在设计中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导致在设计完成的生态水利工程结果当中出现了与自然环境不符合的现象,甚至是人为控制和影响审核结果,导致设计完成的生态水利工程出现不科学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审核水利工程设计任务不能够将其固有的价值发挥出来,对设计规划生态水利工程产生不利影响。
3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改善对策
生态水利工程是由传统水利工程发展演化而来,但在规划设计阶段,生态水利工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平衡生态系统健康和水利经济效益是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关键,其规划设计过程中往往也是难点重重,需要通过多方面决策和管理才能实现。
3.1转变传统观念、提高规划设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水利工程活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笔者看来是两者在辩证中统一,即水利工程活动的效益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支持,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需要水利工程发挥优化治理功能。因此,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应转变传统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规划设计的各环节中以生态理念为基础、为指导方针,重视生态学的客观规律,并结合当地水域的生态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促使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发展方向由消极转变为积极。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转变,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来着手:第一、可定期组织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进行生态水利工程知识的学习培训,学习培训内容可主要以生态学专业知识的讲座和国内外优秀生态水利工程案例的分析总结两种形式进行;第二、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可组织召开全市、全省范围的专题研讨会或者座谈会,加强规划设计人员之间的技术经验的交流,通过同行分享心得的形式,促进规划设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综上所述,通过组织培训学习和同行交流,来改变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人员在思想观念以及技术能力上的不足,以克服相关的难点。
3.2提升工程水文和生态水文在规划设计中的融合程度
传统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只用考虑工程水文学领域的内容,而生态水利工程其建设服务目标不同于传统水利工程,需要在工程水文学的基础上深度融合生态水文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从而提高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更好地实现预期建设服务目标,促进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以某水库工程的规划设计为例,该水库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备用水库,由于是备用水库,因此具有用水频率低、换水周期常的特点,针对该水库的这一特点,规划设计人员就需要充分考虑水库的规模设计以及水库水质维护方面的工作,规划设计过程中,基于水库所处水域的生态环境系统情况,将工程水文和生态水文专业知识有机融合,分析推演出水域生态系统结构与水库水质、水量的变化关系,根据水库工程的服务目标,控制水库建成后水域生态系统的变化范围和程度,以确保该水库建成后,在不破坏水域内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水资源储存的要求。
3.3高度重视并明确生态敏感目标
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的明确,是实现生态水利工程服务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所有的生态敏感保护目标进行识别、分类和优先级排序,可以有效指导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形成一套具体可行的设计解决方案。例如,在如今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下,不少水利工程的选址会位于城市的心城区或者开发区,这类区域是当地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大力投入的地区,可谓是寸土寸金。这就要求生态水利工程在规划设计阶段,除了水利功能、生态功能的考量之外,还应综合考量该工程与其服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协调、该工程的经济价值等等,这里就应充分重视、明确并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敏感目标,最大限度地处理好水利工程活动与生态保护目标之间的关系。
结语
传统的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给区域生态造成了极大破坏的现象。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需要积极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以保障水利工程在投入使用后,能够在维持原有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保持最为理想的运行状态,发挥其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媚.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8(11):184.
[2]何苏,冯青,王卓.水利工程规划中生态环境设计的重点[J].科技创新导报,2020,511(7):129-130.
[3]李仲阳.浅议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与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7,40(497):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