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安徽合肥 230088
摘要:地勘单位转型发展过程中,党建思想工作日趋重要。本文结合地勘单位和党史学习教育实际,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个方面浅析了地勘单位如何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动转型发展,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勘单位;党建;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当前在全党推进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就是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不断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思想力、信仰力、道德力、实践力,用教育实功推动工作实效,赋能地勘经济转型发展。
第一、从学史明理中感悟思想伟力,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让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学史明理,就要结合党史学习,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全面学、系统学、贯通学,学深悟透、入脑入心。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如此,才能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好肩负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
第二、从学史增信中激发信心动力,始终保持顽强意志战胜重大困难和严峻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个自信,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铸就百年辉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理想信念的矢志不渝、坚定执着。学习党的历史,就要从中汲取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为实现崇高理想努力奋斗。联系到我局实际,当前地勘事业转型发展面临着地质找矿投资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市场竞争加剧、体制不够灵活,内部管理制度缺乏规范、部分干部职工创新意识、开拓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不强等问题,但也应该看到随着基金项目的重新开启、国家“十四五”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的谋划,以及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地勘单位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因此,地勘单位既要正视困难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更要看到有利条件,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市场机遇,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力争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第三、从学史崇德中赓续奋进力量,始终传承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优良传统。
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在道德观上的具体反映。红船启航引领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井冈山上星火燎原红旗漫卷,长征路上万水千山只等闲,宝塔山下的窑洞里写下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从西柏坡带着“赶考”的警醒踏上新征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学史崇德,就是要在重温历史中经受思想洗礼、精神锻造,延续红色血脉、传承伟大精神。几十年来,几代地质人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他们栉风沐雨,风餐露宿,行走在悬崖峭壁、田野阡陌,穿梭在茫茫戈壁、江河湖泊,在地质调查、找矿勘探、减灾防灾、服务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用行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地质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实践证明,“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是穿越历史时空,在今天依然放射光芒的行业精神,是地勘行业核心价值观。在当今推进地勘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下,只有将“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传承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地勘事业才会充满活力和希望,才会在新时期创造地勘事业的新辉煌。
第四、从学史力行中厚植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为人民办实事谋福祉解难题。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翻开历史的书卷,无论是“农村包围城市”“枪杆子里出政权”等革命历史经验教训,还是“给群众留半条被子”的女红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等英雄人物感人事迹,都生动地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切为了人民”写在纸上、放在心上、更落实到行动上。正是因为紧紧依靠群众、不断根植群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夺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结合当下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员领导干部要立足岗位为人民服务,从最困难的职工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开展走访调研,深入职工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征求意见、多方听取建议,了解职工群众需求,把准职工群众关怀,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解决方案,推出一批加快转型发展、惠民利民的实招硬招,解决一批损害职工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出台一批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完善内部治理的制度方法,着力解决基层和职工群众急难愁盼的困难事、烦心事,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职工群众。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方能开辟未来。我们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导航前行,一以贯之在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上担当作为、忠诚履职,坚持不懈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站稳立场、践行初心,努力开创新时代地勘经济转型发展新局面,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
田苏骏(1990.05-),男,汉族,安徽省霍山县人,党校硕士研究生学历,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机关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