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级别文物建筑保护修缮方法技术探索—松阳“拯救老屋行动”实践 陈仲寅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陈仲寅
[导读] 拯救老屋行动对低级别文物建筑的直接定义为:“低级别非国有产权文物建筑”

        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杭州  310000

        拯救老屋行动对低级别文物建筑的直接定义为:“低级别非国有产权文物建筑”,这些建筑主要分布在松阳本地的山区为主,目前对修缮和保护此类建筑国内存在很大的通病,本文针对修缮设计层面通过松阳实践进行探索。
        一、低级别文物修缮现状问题:
        1、建筑产权情况复杂:低级别建筑内多数情况为多户产权,要一起完成修缮计划难以形成统一意见。
        2、修缮技术标准不一:住户自行采用不当的修缮方法,将对建筑造成历史价值受损,甚至加速居住条件的恶化,大面积的更换构件加大了修缮造价。
        3、工匠水平参差不齐:施工现场工匠的经验丰富与否、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完成效果。具有修缮经验的工匠稀缺,同时建造经验丰富的工匠不清楚修缮要求,往往造成保护性破坏。
        4、工程造价存在差异:建筑修缮聘请工程队还是同村匠人,其中的造价差异巨大,没有统一标准,使得修缮价格无据可依,造成维修队伍虚报价格。
        5、方案编制要求不明:文物建筑修缮需要进行现场勘察、绘制图纸、明确技术措施,在此类文物建筑中如何简化方案流程,又满足验收质量要求,形成可复制经验,是面临的大问题。
        二、针对问题进行松阳实践
        1、修缮程序简化:
        简化项目程序,优化工程管理,建筑要不要修、谁来修、怎么修,由产权人自己决定、自行申报、自我监理。
        工作程序作为修缮实施和管理制定很重要的一环,为了达到“简化程序,创新机制,探索出适合老百姓传统做法,又要规范管理的方式”的目标,前期在工作流程、法律支持、是否便于老百姓操作等方面进行斟酌。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松阳县初步形成了一个实施流程:申报—修缮方案和概算编制—项目合同签订—施工组织—竣工验收—档案整理,一步步紧紧相扣。相较于一般文物修缮保护工程,松阳“拯救老屋”行动走的流程大大简化。
        2、技术指导文件制定
        a《导则》:它是松阳文物建筑价值特色保护、地方传统工艺传承、修缮与使用兼顾的引导性文件,以不改变文物原状、能修不换、坚持乡土做法、保护文物建筑景观环境为基本原则,以消除建筑的危害因素、保存建筑的传统风貌和特征要素为目的。导则的编制内容除制定针对建筑基础、地楼面、墙体、木构架、木装修、屋面、装饰的修缮和防护的技术要求外,同时还在不影响建筑特征要素的前提下,针对增设屋面防水层,配备给排水、强弱电设施,增设厨房、卫生间等建筑合理利用方面制定技术要求,努力改善老屋的使用功能,增加老屋居住的舒适度。导则中关于建筑构件及工艺做法的描述兼顾专业术语和地方叫法。
        导则通过明确修缮内容来控制工程量,包括保存状况差需要修缮的量,结合使用需求的量以及可以不用修的量。其中保存状况差的需修复;结合使用需求的,比如老屋的地面,原来是三合土地面,住户在使用过程中改为水泥地面,是保留还是修复?首先要判断地面是否位于老屋的公共区域,如位于公共区域的,建议修复。但如果位于辅房这种非视觉主要区域,对建筑风貌影响较小的,又直接关系到住户使用体验的,允许保留现状,暂不修复。可以不用修的量,如三合土表面磨损,地砖面层缺损麻面程度较小的均可保持现状。
        编制导则前,结合以往项目参与经验以及松阳产权人的诉求,导则的编制在明确修缮内容来控制工程量的基础上,着重在低级别非国有产权文物建筑保护与利用方面寻求平衡点。
        项目希望通过导则的引导和控制,保障修缮质量的同时,减少管理环节、降低工程费用、培育振兴松阳乡土工匠队伍。当地工匠在传统技术方面有优势,但在文物保护理念上还有所欠缺。因而导则还通过对老屋的风貌保护要求和功能改善引导等形式向工匠传达文物保护理念。
        b《方案》:为了符合老百姓的操作,方案进行简化,用文字加图片的方式,不需要建筑施工图,只需以填表的形式写清楚文物建筑的基本概况、残损情况及修缮措施和概算。
        方案编制虽然简化,但起初操作的时候却颇费时间,比如往表格里插图片以及算工程量,有时候因为与工匠计算方式不一样,理解不一样,量的计算颇费时间,且随着也随着老屋产权关系复杂增加方案编制的难度相应增大,时间成本也较难把控,在编制过程中,住户会提出自己的意见,主要是关于楼梯的位置、建筑格局、修缮量、资金等方面的意见,这些意见反映在编制方案过程中需要反复调整,更是增加了方案编制的耗费的时间。尽管如此,方案编制利大于弊,其优势在于坚持产权人自主申报和产权人投入两个原则,相比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类高级别文物的修缮,老屋的修缮更加关心文物保护要求与利用关系的处理。
       
        简便易行的方案编制(部分)
        c《概算指南》:有了户主简单易学的修缮方案范本后,为了测算一幢老屋修缮需要多少钱,制定了符合该项目的特定概算文件,该文件是依据2016年松阳县建筑材料市场价格和人工工资价格,结合当地工匠传统做法工价综合编制而成。《概算指南》的编制过程经历了“现场调查→确定框架→确定子目→汇集近年修缮价格→初定修缮价格→测算→修改→大范围征求工匠意见→完善细化→专家审查→定稿”多个环节。
       
        概算指南编制流程
        项目的根本的想法是用最少的钱来解决问题。概算的价格如何定,首先是现场调查,抽查调研十几家工匠,询问他们修房子时的报价,随后找产权人了解实际情况,核实工匠报价的真实性,这样得到老百姓自己修房子的价格。然后是用正规项目招投标的价格与老百姓自己修房子的价格比较,并针对工程测量进行修改,几轮下来以后,最后确定一个概算指南,再大范围征求工匠意见后,专家审查后定稿。
        d《验收办法》:验收主要目的是检验修缮的方案落实程度、质量、资金使用和住户满意度等。综合考虑国家资金管理要求和建筑验收流程后,编制了老屋修缮的验收办法,主要在验收参与人员、时间及流程、材料等方面的提出要求。修缮工程完成后,由申报人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交修缮验收表,依据修缮导则、修缮方案、概算指南等相关文件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意见。申请验收资料包括:修缮方案、修缮验收表、修缮工程合同、工程材料购买凭据、工程付款凭据等。
        四个技术文件《导则》《方案》《概算指南》《验收办法》就是这样在不停地经过多方探讨、反复修改之后形成的。在技术导则和其他文件的规范下,松阳县的老屋修缮有了自己的规矩,一套老百姓一学就会的“松阳标准”就此诞生了。由此,松阳“拯救老屋”行动中“不出施工图、不公开招投标、不要求修缮资质、不需要工程监理”的修缮模式有了技术保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