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四月10期   作者:王程芬
[导读]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中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
        王程芬
        博罗县博师高级中学 广东 惠州  5161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中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随着我国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新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应运而生,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现代教学的现状。在高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基于当前高中教学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策略
        引言
        近些年,国家与社会各界愈发注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数学校均已开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是,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时间较短,在建设积极心理健康体系层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基于学生具体发展状况,明确影响学生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逐步完善与健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现阶段国内高等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
        自21世纪以来,伴随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兴起和广泛运用。诸多心理学研究者与工作者以学校育人目标、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为基准,牢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点与重点,建设完善且科学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致力于探索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积极心理健康工作模式,使学生在习得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健全自我人格,有效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1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近年来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都在强调要把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工作的重点。
        为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做好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地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部门,按照政策规定配备心理咨询老师,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力求全方位促进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2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2.1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不清晰,认识不充分
        根据权威部门调查显示,高中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比重正在逐年上升,很多一线高中教师也多次强调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面对高考的重要压力,很多高中班主任都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在社会升学率的压力之下,班主任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多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解决。
        2.2心理专业师资力量匮乏,组织管理体系尚未完善
        近年来,国内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优秀人才匮乏,部分学校始终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有些教师在毕业后便直接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岗位工作,其心理学理论还未达到深厚与扎实的程度,且部分教师也并未接受专业训练,所采取的心理疗法及咨询方式较为陈旧,无法充分满足当代高中生群体的心理发展特征,心理健康教师职业技能与专业素质均亟待提高。与此同时,学校建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属于系统化工程,需要学校各个方面共同合作,惟有各个学科互相渗透、充分配合,才能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国内部分学校欠缺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并未构建系统性与相关性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仅是以心理健康教师与思政理论课教师为依托简单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终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成效甚微。
        3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高中班主任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班主任教师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知。

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包括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班主任教师要合理定位自身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角色,在学校及家长的支持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中校方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将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
        3.2大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所处的人生发展关键期,学校一直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学校新时期工作的切入点之一。学校要大力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高中生全面健康发展。
        现阶段,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认识片面、了解浅薄等问题。通过心理测试和交谈简单武断地把学生的心理分为“健康”和“不健康”两类,这种绝对化的“二分法”会使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认识出现偏差,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高中生。
        (1)氛围营造
        学校应营造一种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应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心理特性,针对高中生进行系统性、持续性、科学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根据不同阶段高中生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多媒体传播
        除通过校园内可利用的载体外,学校还可使用微信、微博、QQ、抖音等更便捷、更有吸引力、更有效的新型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扩大影响范围。广泛的宣传与普及可以为学生搭建起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平台,引导高中生提高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和调适能力,促使其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3.3优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涉及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其对应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定要适应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等群体特征,如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所以,适当教育模式可以促进教育的进行,收到可观的效果。高中学校首先应积极提高落后的教育模式,改善师资,积极改进心理健康服务的水平,将常规教育、德育以及人生观教育深度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高中学校应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用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适当进行多学科课程的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更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丰富性和趣味性。还可以拓宽教育的渠道,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如邀请知名专家和一线专任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写实用的教材;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校园生活,更加贴近学生。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日常心理变化。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运用教育心理健康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促进高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在班级中形成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恰当的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曾荣侠.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路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1):68-71.
        [2]丁闽江,苏婷茹.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J].扬州高中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2):66-72,111.
        [3]常荣.校园文化建设和高中生心理健康素养培养的联动效能[J].校园心理,2018,16(3):220-222.
        [4]于雪丽.提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素养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2019,18(23):52-55.
        [5]杜琼.“一本四全”视域下高中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项目的探索与实践: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24):181-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