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琦
厦门市同安区西塘小学 3611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不仅需要令其在阅读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内容,还需要令其产生深刻理解,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本文将针对思维导图对提升学生深度阅读能力的探究进行深度分析,旨在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为提升深度阅读能力提供便利条件,产生良好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学生;深度阅读;能力
引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课文内容通过另一种形式展现出来,通过直观、清晰的图文引导学生产生良好学习体验,提取多种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实现深度学习的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动手实践、思维锻炼、梳理知识点和捕捉情感因素的方式带领学生完成深度阅读,提升核心素养,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针对知识点简单,条理清晰的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将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告诉学生,让其按照学习的内容自行完成绘制思维导图的探索任务[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绘制导图时适当添加自己的创意想法,可以将自己理解的内容、学习的成就感等内容自行添加到图中,通过趣味化的教学和实践方式带领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任务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称赞,令其产生深度阅读课文的动力,有效提升其学习兴趣。
在《丁香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仔细阅读这篇课文,通过作者简介、重点字词、写作手法、关于丁香结的诗句这四个方面来画一个思维导图。”在学生初步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后,教师可以引导其根据课文内容将该图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完善其内容,锻炼其动手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将关键点提取出来,掌握关键知识点的分析和提取能力,对于提升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提升记忆力,锻炼思维能力
教师在教学准备工作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绘制一个简单清晰的思维导图,并按照该图内容明确划分不同的授课环节,产生清晰的授课思路[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思路进行依次讲解,每次进行新内容的讲解时都可以在黑板或者电子课件上按照“理解作者背景信息、生字、写作顺序、写作手法和中心思想”的顺序依次完成课文的讲解和思维导图的绘制,通过一步步展现的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令其在回想课堂内容时能够产生明确、深刻的记忆,对于提升其思维能力也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在《竹节人》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完善思维导图的对应内容,在完成全部内容的讲解时利用思维导图回顾课堂内容,提出:“在‘写作顺序’这一部分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竹节人的?”引导学生回想阅读课文时得到的信息,引导其产生按照“喜欢、制作、斗竹节人、被没收、老师玩竹节人”的顺序,锻炼其记忆力,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三、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在带领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需要注重导图的绘制内容的多样性,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主题内容绘制出内容差别较大的导图内容,带领其在对比和分析中深刻理解不同的知识点的内容和特征,逐步完成知识体系的完善工作。教师可以设计修辞手法、写作顺序、人物关系、事件因果关系等多个不同的绘制思维导图的主题,引导其在仔细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出不同主题中对应的知识点内容,同时深刻理解其内在联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将多个不同主题的导图内容组合在一起,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在《匆匆》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日子溜走的方式”“修辞手法”等多个不同的主题,提出:“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将涉及这些主题内容的句子分别摘抄出来,在每个句子旁边用二到五个字将重点内容提取出来。以“修辞手法”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带领学生找出多个句子,在其旁边分别标注出“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词语,在梳理知识点的同时锻炼其深度阅读能力。
四、捕捉情感因素,提升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带领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着重针对课文中所表述的情感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分析和理解,在深度阅读中实现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化繁为简,将思维导图中提取出来的关键知识点通过另一种方式再次表达出来,在与原文对比的过程中提升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力。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主要体现在外貌、行为、语言、神情等方面的描写上,教师可以以这部分课文内容为出发点,捕捉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深刻理解其中心思想。
在《金色的鱼钩》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课文中外貌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和神情描写的语句提取出来,通过不同角度的思考理解其情感内涵,锻炼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以“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将这一内容划入“语言”的主题中,分析课文人物对战友的关爱之情,深刻理解其中所表达的优秀精神品质,锻炼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结束语: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对于枯燥的课文文字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可行性较强、效率较高的学习方式。教师需要认清其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其完成文章框架的分析,为实现深度阅读提供便利条件。教师可以通过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明忠.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启示[J].家庭生活指南,2020(12):124-125.
[2]邓蒙丽.关联性阅读让深度阅读真正发生[J].新课程导学,2020(32):34-35.
[3]殷燕军.拓展性深度阅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考[J].天津教育,2020(27):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