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中心小学 南京 210012 邮编:210012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笔者一线教学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阅读前的铺垫,阅读中的策略,以及阅读后的延伸活动。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运用使得课堂效率不断的提高,教学效果显著增强。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学习兴趣;课堂效率
一、背景分析
小学英语阅读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阅读前进行的铺垫、阅读中的教学策略、课后延伸活动。在既定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理解和优化教学形式。假如教师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懂得灵活变通,知识机械重复的生搬硬套教学环节,这样的教学形式走入了模式化教学的误区。“很多老师在模式的左右中多了些盲从, 少了些思考;教学活动多了些程式,少了些个性; 教学过程多了些呆板,少了些灵动;学生多了些 被动,少了些生动。”英语阅读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使得语言知识得到内化以及整合、在此基础上理解语言和文本的含义,最后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情感。
二、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阅读教学前多模态化的铺垫
在阅读铺垫的环节,最好是根据阅读相关的话题和内容,充分利用一些图片和音像资源,利用视觉和听觉模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相似经历。或者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故事话题,在铺垫环节教师需要对阅读中出现的一些生僻词汇进行讲解,运用丰富的眼神、动作模态贯穿整个阅读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轻松的理解和掌握阅读的故事。
1)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核心素养的积累重在实践与应用,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应用英语交流和写作,营造良好的英语读写氛围,创设鼓励写作交流的情景。
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Holiday fun”这一课时,我给学生们布置了多模态化的课堂作业,鼓励他们结合课本人物故事,灵活运用“What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来描述课本人物活动。孩子们看着图画以及所给文字,利用图片和文字两种模态的符号,快速记忆,积极地思考,大胆表达,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本课的巩固提高中,我让学生们准备好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或者已经去过的旅游地多模态PPT课件,然后对着照片或视频用英语给同学们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对句型和词汇应用规则会理解的更深刻,相比阅读和背诵英语句型,这种方法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更为有效。
2)开展文化熏陶教育
语言和文化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和纽带,文化的发展又为语言注入新的活力。小学生要学好英语,必要的国外文化熏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小学生们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开拓他们的国际视野,激发他们学好英语的内在动力。
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At Christmas”这一课时,里面提到了西方的二大重要节日—感恩节和圣诞节。我除了要求学生们掌握感恩节和圣诞节的拼写,还给他们聊了聊这二大节日的来历和意义。
感恩节是为了纪念欧洲移民刚刚来到美洲大陆时面临严峻生存考验时,善良的印第安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拯救了他们。圣诞节则是一个是庆祝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宗教节,也是西方国家新的一年的开端。学生们听我讲完二个节日的文化背景后,对英语国家的习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学好英语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这样学生在阅读相关故事的时候,理解的更加深刻了。
(二)阅读教学中多模态符号的融合
美国一位心理语言学家提出:“阅读是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包含思想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在阅读中猜词义是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已有的学习经验,对未知信息进行预测、思考和认识的过程。有些教师经常会担心学生在阅读中会遇到很多生僻的词汇这些是英语阅读的障碍,或是将英语阅读中的生词以选择题或者是填空题的形式进行分解来测试学生对于词汇知识的掌握。但这样生硬的将文本内容分解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英语学习的兴趣。
单词以及句型只有在语境中学习才能够更好的悟出去含义,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的内容猜测出单词以及词组的含义,不排斥阅读中遇到的生僻词汇,这将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根据语境猜出词汇的含义,例如根据描述,找出所对应的单词,或者是将单词与图片连词成对。
以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8 Dolls 中 Story time的教学内容为例,甲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概括出两个洋娃娃的具体信息。(Are his/her eyes big? Is his/her nose small? Is his/her hair long? Are his/her ears big?),之后让学生在表格里填写相应的信息。
教师乙让学生先观察卡通图片,然后回答洋娃娃的眼睛大小;让学生用判断语句的正确与否得出洋娃娃的头发长短;最后让学生自己阅读独立完成填空题,总结出洋娃娃的详细特点。
教师丙让学生们分组阅读,根据文章的插图以及课文的内容同桌之间通过绘画的形式描述洋娃娃的特征,并在画图的过程中用英文标注出描写洋娃娃主要特征的单词,活动结束后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与及时的打分。
教师甲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完成了教学内容;教师乙也井然有序的完成了教学内容;教师丙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也并没有因为生词阻碍学生的阅读兴趣。英国知名的教学法专家韦斯特指出:“教授英语的基本任务,首先是培养直接阅读能力。”阅读本身就是将语音、词汇、句型结构的综合运用,也是学生英语实践的过程。教师丙给学生们设计的就是一个孩子们向往的课堂,在课堂中融入了教学模态符号,竞赛式的教学让课堂趣味横生,更加适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可以展现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阅读后延伸活动,培养孩子多模态识读能力
为了考察学生对阅读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设计很多类型的题目,让学生们作答,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为了进行阅读课外拓展活动,教师们设计很多拓展活动,有的时候活动的内容脱离了阅读文本本身。然而教师立足于读本的阅读内容,抓住阅读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拓展内容可以是教材中没有提到,但是又和阅读内容关联密切的内容,也可以是生活中存在对的和阅读内容紧密相连的阅读内容。以此为基进行拓展训练,无疑可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阅读拓展活动要结合阅读的内容进行拓展,脱离了阅读内容的阅读拓展训练是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在进行阅读拓展活动时,要对阅读内容进行发掘和开发,设计出实施可行的阅读训练活动为个性鲜明的阅读教学提供知识与能力、语言与意义的融合点。实践证明,阅读后,如果灵活融入多模态方式,可以培养孩子多模态的识读能力,也能帮助孩子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后作业的布置这一块,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能够运用多模态的方法来复习巩固,最终实现孩子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钱希洁.找寻属于自己的教学[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116.
[2] 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
[3] 张海燕.小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赵静,女,汉,江苏盐城,1988.05.10,大学本科,工作单位: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中心小学,职称:中小学二级。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小学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