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品质课堂的小学英语时态复习“三构”语篇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吴莹瑜
[导读]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品质课堂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吴莹瑜
        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3
【摘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品质课堂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为发展学生素养为目标。本文根据具体课例,分析运用语篇意识进行英语时态复习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展示该课的“建构语篇,复习时态意义;重构语篇,强化时态形式;异构语篇,巩固时态运用”的教学过程,探讨主题意义和语篇意识下英语时态教学及复习课,以期开辟学生高效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和正确运用的途径,构建高效品质课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篇意识;文本再构;一般过去时;高效复习
        一、引言
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些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就是核心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 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
鉴于此,本文在语境和语篇教学理论的支撑下,探讨基于在核心素养理论的支撑下运用语篇意识进行英语时态复习课,以便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英语语法中有关时态的认识和运用。
        二、语篇意识下的小学英语时态复习策略探究
本文笔者将以《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 “一般过去时”复习课为例,探讨主题意义和语篇意识下英语时态教学及复习课,以期开辟学生高效掌握英语语法规则和正确运用的途径,构建高品质课堂,并且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建构语篇,丰富教材,体验时态意义
        1.呈现情景,激活语言储备
“语言需要语境,因为语境产生意义。因此,上课伊始,教师即通过PPT呈现教师某次旅游的相片,创设真实情景,引出本课的主线“ A happy trip”, 并以此引导学生先根据PPT里的特殊疑问词进行brainstorm的游戏。真实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还能调动学生的内隐学习机制。
此环节师生对话如下:
T:I had a happy trip.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my trip?
S1: When was your trip?
S2: Where did you go?
这样,教师通过创设的情景和brainstorm的游戏呈现了一般过去时特殊疑问句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本复习课的内容与一般过去时有关,迅速地调动了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一般过去时的规则、形式和用法,并让学生复习了一般过去式问句中“did”加原形动词的结构和“to be”动词形式。
        2.呈现语篇,初步感知体验
语篇可以不死板受语法的约束,既可以是灵活、生动的口语,也可以是较为规范的书面语。接着教师通过听力语篇,揭取brainstorm中问题的答案。
语篇录音文字材料:
I took a trip last summer holiday. I went to Australia last summer holiday. I went there by plane. I went with my sister. I did many things there.I had a great time. It was unforgetable. What did I do there ? You will know it later.
通过听语篇录音了解教师的 A happy trip 的部分内容,回答brainstorm中提出的问题。这不但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再次感受一般过去时的意义,还检查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是否能记住和正确使用动词一般过去时的形式。


        (二)重构语篇,丰盈教学,强化时态形式
         1. 延续语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阅读教师的旅行日记,并按教师的要求完成找出关键词——尤其是动词的任务,在获取“What did I do in Australia?”的信息的同时,学生对一般过去时句子中动词的形式有了更深进一步的印象。通过日记这种在生活中常用的语篇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如何正确地运用一般过去时准确地表达信息,为学生应用过去一般时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养成,起了积极的作用。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语法规则
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教师的旅行日记,重构了语篇。由于动词的过去式是在语篇创设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的,学生在急于获取教师的澳洲之行的具体信息的阅读活动中,需要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在正确理解语篇所表达的意思和传达的信息的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在关注本日记中所出现一般过去时动词的form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发现和小组探究的活动,主动归纳和建构起语篇中一般过去时句子里动词的过去式形式和变化规则。
        3.跨学科融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完成归纳和建构起语篇中一般过去时句子里动词的过去式形式和变化规则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优势,在网络上搜索澳大利亚英文宣传片并带到课堂。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模态的形式呈现澳大利亚概况,让学生了解主题中“Australia”国家文化背景:语篇中出现的Sydney Opera(悉尼歌剧院)、Koala(考拉)和kangaroo。
        (三)异构语篇,丰润课堂,巩固时态用法
        1.异构语篇,延展主题
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目的,要让学生真正具有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还需要大量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的技能的训练。因为没有一种语言技能是孤立存在。基于这观点,在以上进行了听、说、读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一份教师的朋友Lily写邮件给教师描述旅程的语篇,来训练学生的 “写”。
        2.挖掘文本,丰富表达,拓展思维深度
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师朋友旅行邮件内容,回答问题。结合语篇,用三种不同的时态的问句来提问,以检测学生对一般过去时的意义理:
(1)What did Lily do last May Day?(一般过去时)
(2)What does Lily often do on her holiday?(一般现在时)
(3)What is Lily going to do tomorrow?(一般将来时)
        3.多元评价,连接自我,迁移运用
学习完teacher’s trip 和Lily’s trip后,教师设问:“How was teacher’s trip?” “How was Lily’s trip?”这两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组内深入思考,表达自己的真实的观点和情感,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在师生交互活动中,探究语篇的主题意义:It is better to travel ten thousand miles than to read ten thousand booke.(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样的活动避免了生硬老套的贴标签式教育,实现了语篇的思想教育价值。
        三、结语
时态复习课的设计可以从“建构语篇,复习时态意义;重构语篇,强化时态形式;异构语篇,巩固时态运用”。利用语篇意识,创设语言情境,明确复习的主线,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对已学过的英语语法的规则、形式、意义、功能和用法的体会和理解。培养学生学会用英语做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打造小学英语时态复习高品质课堂。
        参考文献
[1]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教育外语出版社,2009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任傅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王婷.2012.强化“语篇意识”锤炼高效课堂[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1):3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