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10期   作者:徐云芳
[导读] 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徐云芳
        丰顺县汤坑镇明新小学   广东省 梅州市   514300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然而要想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就需要具备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极为关键,小学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地融合在一起,可以使学生在形成优秀德育理念的同时,养成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促使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措施作出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德育教育;融合
        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尚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才可以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得到更好地发展。因此,小学老师一定要把握住小学阶段的这个关键时期,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不断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水平和心理健康发展,从而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一、以德为先、用心做好心理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逐渐提升,身体的变化以及外部的矛盾也就随之而来,心理也不断发生着冲突与变化,如果在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没有及时地对其进行疏导,导致其一错再错,最终酿成祸事。因此,为了使家长和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并针对其中问题作出有效地处理,就需要老师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地结合在一起,把两者的教育作用最大化,逐渐引导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德育素质,从而使学生的未来更为的开阔[1]。
        例如,我在一次校门值日中突然发现602班的小丽同学手腕中几道不正常的疤痕,悄悄地把她拉到一边询问,她却说不小心划到的。想到最近网络上一些不良网站对孩子的影响。我不敢轻视,反映到她班主任那,请班主任了解情况,以防万一。班主任老师与她单独交谈得知:她最近经常晚上睡不着觉,比较烦恼,白天上课精神不好,晚上心情不好时就用尺子划自己的手腕刺激自己。班主任马上与其家长联系,了解其家庭情况。她父亲说:家中并没有其它变故,偶尔听她说几次她的睡眠不好,但她在家并无其它异常表现,分析认为是学习压力所致。学校的老师与她多次进行谈话疏导,但是小丽同学并无好转。在深入了解她与家人的关系、学习、交友等情况后再次与家长联系,建议带她就医。后来经市医院医生诊断为轻微焦虑。返校后,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专门针对小丽同学进行心理辅导,每周抽出一个时间,听其诉说,化解她的焦虑原由,指导她发泄方式,纠正其不当地自残行为,鼓励她勇敢地克服困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丽同学心理问题和身体问题得到好转,顺利升上中学。
        二、家校合力、共同开展心理教育
        小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具有两个关键的生活环境,分别为学校和家庭。

为了可以有效地为学生开展德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就需要将两者充分地结合在一起,建设出一个家校合作共赢的教育体系,通过这种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家长和老师及时地进行及时地沟通,这样的话,学生在校的情况家长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老师也可以及时地进行了解,从而通过学生真实的情况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2]。
        例如,在一次集体活动中发现班里的张瑜同学表现有异常,情绪较低落,联想到她白天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与她单独交谈得知,她最近因母亲重组家庭,母子关系较紧张。为了不让学生带着情绪和负担来学习,我主动与她的家长联系,了解她的家庭情况,同时反映孩子的一些表现,让母亲对她多一些关爱。同时向学校反映情况,学校非常重视,校长经常与她亲切交谈,开导她勇敢面对生活,指导她多读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也特别关注她,抓住她的闪光点表扬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瑜同学的心情变得比较开朗了,她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并把精力投入在学习上。当然后续工作还做了许多,比如到她家进行家访,辅导她学习,组织一些班级活动或心理专题课等,让她感受到学校老师、同学的关爱,学会感恩,学会自强、自立,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三、创设情境,积极融入心理教育
        教学课堂是学生吸收知识的关键空间,学生在平时掌握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到心理健康以及德育方面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人生观念,还可以使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3]。
        例如,在老师对学生们进行“规则”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从学习规则、游戏规则,以及交通规则等这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规则着手,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一些较为常见的规则之后,再引导学生们进行尊老爱幼、爱护公共设施、遵守交通规则等方面的教育。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不同职业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但理解到各个职业的不易之处,懂得规则的重要性,从而使其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更加自觉地遵守规则,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融合,也是传统课堂与实践的融合,符合新时代的教育方式。
        另外,在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时,为了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地结合在其中,就需要老师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行为习惯进行全面地分析,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或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不断地提升自身德育素质和心理健康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可以充分地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以及引导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个优秀的心理状态以及德育素质,同时还可以使老师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得到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邱原鸿.浅谈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融合[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19(5):130-130.
[2]张妍梅.浅谈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新课程(教研版),2019,(12):336.
[3]胡芹.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文渊(高中版),2019,(8):439-4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