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韶
广东省阳江市南恩学校 广东省 阳江市 529500
摘要:初中学生解决数学问题需要有良好的运算能力,其与初中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记忆、表述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若初中学生可以培养较好的运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较好的把数学题结出,反之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加大其工作量。本文根据当前的数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与探讨,为初中学生运算能力培养提出相关建议,为相关工作人员做出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敏捷;教学策略
一、引言
数学[1]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性与对抽象事物想象力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好就要花很多精力与时间,如果让学生在数学上解题方式增多或解题速度增快,需要教师制定相应的策略来进行解决。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对于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2]要求更高,学生不仅要在规定时间内把数学题作对,还要根据题目中的相关指示按照逻辑顺序进行作答,因此培养初中学生[3]的思维敏捷性和严谨性是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若初中生经老师培养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对其中考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中考对于学生数学思维敏捷性进行考察,因此学生对于数学思维敏捷性与严谨性的优劣会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因此我们必须分析学生数学思维敏捷和严谨的形成原因,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改善现状。
二、初中学生数学思维敏捷性和严谨性形成原因
初中学生在接触新生事物时喜欢去思考问题,但因其逻辑性思维尚未形成,所以思考不会过于深入,若长期没有人的引导或自己思想上的变通,会产生固定思维,容易形成思维误区,影响初中学生数学思维敏捷性和严谨性的培养。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一样,固定思维模式会使学生无法全面考虑问题,思考问题不到位则容易在做题过程中产生错误,花费了较多的时间但效果不是太好,若不加以改正,将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其次是学生态度问题,对于数学思维敏捷性和严谨性培养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只要把题解出来就可以了,不需要解题的策略与技巧,且培养数学严谨性还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效果不是太过于明显,认为其对于数学的学习不是太过于必要,对于此认识不够全面,若老师又没有说清培养数学运算能力之后的解题优势与相关事项,将会影响学生培养数学运算能力,最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老师在讲述数学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讲述解题的方法与思路,还需要对学生讲述为什么是这样的运算过程,且需要花费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运算,让他们明白数学运算能力对于数学的重要性,才能使学生对于数学运算能力培养产生重视,引导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如何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数学运算能力。
三、初中学生数学思维敏捷性和严谨性培养策略
1、培养初中学生夯实基础
因初中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没有清醒的认知,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不能让学生产生夯实数学基础对于考试作用不大的错误理解,不是考试时把数学题做对就万事大吉,若答题的思路不对,对于以后的成长是很大的阻碍,初中生的思维体系还没形成形,对于夯实数学基础的理解深度不够,更多的是不会花时间去思考这个问题,由于错误的认知产生的结果也不会太好,在运算过程中不该出错的地方因严谨性不够导致出错,对于数学逻辑推导不利。
例如,学生在对数学题中的绝对值进行验算时,首先要对绝对值的概念理解透彻|a| =a(当a>0时);|a| =0(当a=0时);|a| =-a(当a>0时)。如果学生基本概念都不清楚,就很容易产生如下错误:|X-5|-|1-X|=(X-5)-(1-X )=2X-6;数学问题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才能把基本概念完全吃透,但因为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因此大多数学生无法夯实数学基础,对于数学运算时的快捷性与严谨性均影响较大。
初中学生若想要夯实自己的数学基础,首先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教会学生该如何看数学课本,通过做课后习题或练习册练习题进行扩宽基础面,明白自己的缺陷在哪里,进行针对性解决。其次需要学生在课后多翻课本反复记忆老师在课堂上画的重点知识,通过做题明白自己是否真正掌握基础知识,出错的话先自己分析错误的原因,实在解决不了求助老师帮忙。
2、老师应引导学生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思路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拥有自己的解题思路需要通过大量的数学题练习与独立思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之前若能够掌握老师讲的数学解题思路,可以解决很多遇到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在数学习题的练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做题态度。
例如在解不等式 时,首先应清楚该不等式的解应满足,再进行同解变形,得:;从而得到;由于X2+1总是大于零,所以只有X-2>0;即X>2.∴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2;但是要注意,如果把不等式变形为,去分母,得:X2>-1.得到的结果X可取任意实数是错误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应清楚,数学不仅仅是对自己解题思路的考察,更是对自己逻辑性的考察,通过深入思考数学题的解决方式,对培养学生数学严谨性和逻辑推导能力均有较大的益处。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敏捷性和严谨性,必须提高其推理能力
数学计算需要从已知的数据和公式中进行推导计算结果,若推导不合理就将出现错误,若学生的推导能力较强,其逻辑性思维能力较高,对于初中学生数学思维严谨性与逻辑性的培养有较大益处,因此提高学生的思维严谨性与逻辑性,必须对其推理能力进行提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运算”,还要理解“为什么要这样运算,而不是用别的方法计算”,这样运算的好处在哪里。老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对此不是太过于重视,不会对学生的错误推理方式进行纠偏,常以答案正确为基准,在课堂上也会出现这样的讲述“这个题要消去x或y,便可得到结果……、“这道题的运算步骤是...,同学们下课了计算下”。至于学生课后会不会去做,是否问题得到解决,教师对此也不是太过于在意。学生在做作业时做完题就会去对答案,不会先看课本找类似题进行学习,对的就不管了,错的再看下错在哪里,若实在解决不了就不管了,拖在那里不进行解决。时间一长,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影响了学生在数学考试中的思维敏捷性与严谨性。因此,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此类问题,减少这种重运算结果、轻推理过程的现象。
4、培养学生在做数学题时良好习惯
学生做数学题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数学题做出来之后重新验算又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很多都不会进行重复验算,因为过程太过于枯燥,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若没有老师的监督与指导,对于其数学敏捷性与严谨性的培养是极大的阻碍,因此需要老师强制性的要求与引导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在做完数学题后花费时间去进行再次验算,对照课本查阅相关概念,再次学习基础知识,保证数学做题的正确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时给予相应的奖励,若多次测试均达不到数学做题的正确率应给予相应的惩戒,使其进步呈螺旋式逐渐向上。
四、结论
数学学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但学会之后会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清晰、推导能力较强且具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抽象的事物理解的更加快捷,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对于初中生必须进行数学思维敏捷性与严谨性培养,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堂和课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做题习惯,扎实基础知识,逐渐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有助于初中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与改进。
参考文献
[1] 郝凯红. 如何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好家长. 2017(65)
[2] 李云香.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 学苑教育. 2018(16)
[3] 王禄均. 探究初中数学中有效性教学法[J]. 数学大世界(中旬). 201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