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芳
湛江市遂溪县遂城镇城西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300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既是学生语文知识发展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在日后的高等语文学习中不断前进的基础保障。因此,培养学生对于各种阅读文章的总结归纳能力就十分重要,在高年级的小学阶段,要不断提升小学生对于课文阅读段落的内容理解能力以及对各种核心知识点的总结归纳能力。而本文主要对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旨在帮助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升语文教育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概括能力培养
引言:在小学的高年级语文阅读知识教学中,关于学生的概括能力的培养主要在教师方面,就是带领学生通读各种教材文章,深入理解和分析文章段落的主要含义,通过体验文章中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总结及归纳出文章中表达的作者情感,然后学会用简明的词语进行自我表达。而学生的概括能力不是短时间就锻炼出来的,而是需要他们在长时间的自觉文章阅读锻炼中才能有效增强的,所以就需要学生慢慢的积累,这样才能实现概括能力的“从量变到质变”。而教师的责任就是通过一些教学手段或阅读训练来增加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积累,使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水平的提升不断从量变积累发展到质变的提升,但是,要明白一点,小学生的阅读归纳概括能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慢慢积累学习,因此他们只有打好当前的语文知识基础,才能在阅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
一、锻炼小学生知识概括能力的价值
小学生的知识概括能力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对于文章概括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的语文教育阶段切入。对于知识的概括能力基本上等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个人理解能力+文章主旨总结能力+自我意识编辑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当然,小学生的概括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它需要语文教师每天为学生安排适当量的阅读练习,以便学生能够从一段话中迅速得出自己的推论。而学生需要长期的坚持,因为每天阅读文章可以有效地锻炼自己的文章阅读能力,进而慢慢积累自己的阅读技巧,这样有效地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概括能力[1]。
二、提升小学生知识概括能力的方法手段
1、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做到由浅到深
由于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成熟,这就导致他们的记忆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比较低,然而小学生正处于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的时代,一旦语文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比较枯燥,就很容易让学生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因此,对于一些长度较长、段落较多的阅读文章,教师应该转变思路,引导学生一段一段地进行学习,这样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也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学习上。比如三年级以后学习中,各种阅读文章一般都很长,所以老师要进行一段一段的分散式讲解。首先,要让学生自己默读一个段落,然后通过让学生大声的朗读,达到加深自己理解的目的,然后引导教育学生理解这些段落的主要内容以及大意,让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文章的主要知识点。可以问一下学生,“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这段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而对于能够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应该进行不断地鼓励以及表扬,这样这部分学生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自信心,也能更容易的理解自己学习的内容,还可以激励其他的学生主动思考。教师也可以快速的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情况。当学生理解了每一段的大意后,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通读全文,并根据他们之前对各个段落文章的理解来总结文章的表达内容、主旨思想以及作者感想等各方要素。而这种阅读方式就可以使学生把文章理解的非常清楚,并且对于每一段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在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时十分便捷,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总结能力[2]。
2、通过对文章题目的扩充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对于教材上各种文章名字的标题进行展开,就是教会学生能够通过标题了解到文章的大体内容,根据标题的要点进行阅读文章,更加快速有效地的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理解。在总结每段的内容时,我们也可以把文章这一话题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拆分,使学生对每一个方面有一个更清晰的想法,并帮助学生迅速的掌握阅读这篇文章的关键点在哪,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于文章内容总结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关于《草船借箭》这篇较长的文章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读整篇文章,然后老师就可以提问“草船借箭中的草指的是什么?”,当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找到关键点:“是稻草人”,老师这时就问:“那诸葛亮为什么要用草船进行借箭呢?”,学生在文章中找到事情的起因之后回答道:“因为周瑜自己比不上诸葛亮,处于妒忌的心理出的难题为难他,要他在十天内为攻打曹操造出十万支箭,因此诸葛亮就想到了草船借箭的主意”,老师再问:“箭是向谁借的?”,学生回答:“曹操”,老师再问:“不是要攻打曹操吗,怎们还能向曹操借箭?”,学生回答:“是曹操疑心病重,怀疑是诸葛亮使出的计谋,即使会造成浪费,为了防范诸葛亮,还是进行了射箭,才让诸葛亮完成了草船借箭”。这样通过对文章题目的解读,很容易就能概括出文章的大意主旨[3]。
3、对于文章中的各种关键要素进行串联提升概括能力
由于不同类型的文体,其文章的要素也不同,因此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就要特别注意,要经常笔记,便于以后文章的知识进行总结回顾,而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各种知识的总结能力。例如,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记录下文章中各种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发生的事件。当阅读全文后,学生们就会了解到时间是在1961年,主要人物是周总理,邀请人是各位傣族同胞。而活动主要讲述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举办的泼水节。因此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能够从这些方面进行总结,那么学生就很容易概括总结得到文章的大意内容:在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快的度过了傣族的泼水节。而因为傣族人认为泼水节意味着各种的美好祝福,所以他们积极的邀请了敬爱的周总理与他们一起度过这个传统而美丽的节日。而总理的到来也使傣族人民更加的激动。他们纷纷用最热烈的形式来欢迎我们的周总理。通过这种总结要素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4、学会从重点语句、中心语句出发找出文章的中心点迅速进行概括
文章中的重点语句、中心语句基本代表了文章的脉络走向,同时也在每篇文章中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一篇文章中有许多的中心句和过渡句。通常每个段落都有一到两个中心句子。在学生总结这些中心句之后,我们就引导他们进行总结全文的核心内容了,因此,小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的学习中,是在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阅读文章任务的时候,都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在文章大意总结中锻炼自己总结文章主旨的能力。这样的长期训练下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对于这类中心句子进行总结的习惯,而且因为它往往是文章主旨的构成部分,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应当如何根据段落中的过渡句以及中心句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结语
结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对于文章的概括总结能力,小学生要想达到较高水平,就要从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掌握一定的概括技巧与能力,这样在会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有一个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艳.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21(31):43-44.
[2]郭海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段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50):73.
[3]江永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