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学素养评价方法在科学课堂应用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四月第10期   作者:许佳
[导读] 通过尝试构建多元化的科学素养课堂评价体系
        许佳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第二小学 110180
        摘要:通过尝试构建多元化的科学素养课堂评价体系,即评价内容具体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有利于了解学生实际学习和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科学素养,评价方法,科学课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 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 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明确提出:“学习评价必须做到主体多元、方式多样”。
        作为培养科学素养启蒙课程的小学科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笔者尝试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法三方面,构建多元化的科学素养课堂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具体化
        科学课堂上观察实验多、探究活动多、学生需要准备的材料多,许多教学目标难以完全落到实处。对此笔者采取的策略是:
1.制定具体化的评价细则。
        在制定评价内容时要具有全面性、及时性、激励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具体、全面的评价方法,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调查反馈,以此不断修正、改进教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另一方面可以使课堂教学高效、低耗、愉快。
        笔者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要求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 ,目前正在教学中使用。其中,评价项目包括八项:
1.备品。备品是指教材、实验册、笔记、鞋套、实验耗材等上科学课的必备用品。
2.纪律。评价学生上课是否准时,守纪;
3.卫生。评价学生在教室上课或离开实验室后的卫生情况,如教室地面是否有纸屑,实验台是否整洁等;
设计意图:以上三点主要评价学生“科学行为习惯及科学态度”的科学素养。
4.发言。评价学生发言是否准确或有创意;
设计意图:主要评价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和“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的科学素养。
5.作业。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
设计意图:主要评价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的科学素养。
6.成果。评价学生在课上自主探究时获得的成绩;
设计意图:主要评价学生的“科学方法与能力”的科学素养。
7.合作。评价各小组组内是否团结,组间是否友好;
设计意图:主要评价学生的“科学行为习惯”的科学素养。
8.创新。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
设计意图:主要评价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与价值观”的科学素养。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课标》 强调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参与评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学生也可以自评互评,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这样一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师不再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评价不再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为主,而是要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
        评价分师评、自评和互评三部分,每节课教师对学生的八个方面进行过程性评价,表现好加一分,表现不好减一分。下课后进行自评和互评,一颗至三颗星(一般至优秀),每颗星五分,三者相加是一节课的总分,每个月核算一次分数。分数最高的小组为优胜小组,颁发“科学小博士”奖状。由于用小组成绩取代了个人成绩,而且小组之间要进行竞赛,因此每个小组的内部都很快形成了积极的互赖关系,他们彼此监督、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作用很快显现出来。
    
三、评价方法多样化
        综合运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 ,全面、深入、真实地再现学生这一评价对象各方面的特点和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师语言激励
1.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激情
        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所谓“适度”,就是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必须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赞美也一定要真诚。评价语言避免单一、重复,如“你真棒”。教师应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短处,比如“观察很仔细”。在课堂上中适当的时间运用恰当的语言给予学生激励,学生才能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自信中走向成功。
2.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两种方式的批评效果很好。
(1)幽默式批评。用一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让他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他们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2)自省式批评。批评的智慧在于让学生成为自我的批评者。自省式批评的最大优点是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较持久。
??课堂评价要求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反馈信息,准确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对自己的提出更高的标准,在一次次的练习中扬长避短。
(二)学生互相鼓励
        学校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促进合作,共同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互评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学生共同发展。避免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时,总是挑对方的“刺”,老师的评价语言应该引导他们慢慢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能正视自己、正视伙伴。课堂评价必须纠正“为了课堂热闹好看”的浮华,必须注重人性化,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关注自己的发展和进步,真正体现评价所应有的教育意义。
        总之,在科学课堂上运用多元化的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即评价内容具体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能够帮助我们多角度的了解学生,进而能准确的对学生的反应和需求做出判断,从而使教师有针对性的改进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沈玉顺. 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