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超
黑龙江省桦南县土龙山镇中心校 154453
摘要: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应用,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好奇心、重视组内的合作、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保证讨论的时间和对学困生的发展五方面做起。
【关键词】 好奇心、组内合作、动手操作、讨论时间、学困生发展
普劳图斯曾经说过:“个人的智慧只是有限的。”我认为这句话是经典的名言。一个人智慧再高也抵不过多人的智慧。在现在大力提倡智慧课堂的小学教育中,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一、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诱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有的学生非常迫切的渴望展现自己,只有渴望成长,才有求知的欲望。我认为,首先就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暖心可爱的事物、直截了当的形式和别出心裁的问题,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促使他们以最愉悦心理状态和积极的思维状态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进行《伯牙鼓琴》这一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入《赠汪伦》这首古诗中的一句诗句引入本文的课题,“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古诗表达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赠汪伦》这首古诗学生比较熟悉,由这首古诗引入,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伯牙鼓琴》这一课,让学生通过预习后小组内讨论这两课的异同点,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既可以使我们所学的知识前后进行衔接,又可以更好地发扬了我们中华文化,真是得哉甚哉的好方法。选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二、重视学生的组内合作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用到学生的小组合作这一教学手段,但是能否真正有效的让学生组内合作是重视形式还是重视效果,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了。我在教学的时候就特别注意学生的组内合作。
例如在教学《太阳》一课时,第四段引导学生抓住“植物”“动物”“吃的”“穿的”“煤炭”等关键词语来理解内容,让学生小组内充分讨论太阳的给人们带来的好处,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氛围,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于教师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三、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性
数学课堂,可以说是一个动手操作的课堂,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课堂。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节课时,先让班级的同学小组内准备一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又让学生准备了脸盆和沙子。在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利用学生手中的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了解了等底等高的圆柱是其圆锥体积的3倍这一规律,并根据这一规律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这节课上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探索出所学问题的规律,对于孩子们来说,这节课的知识掌握读不次于教师讲N遍的课,孩子们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我想是终身难忘的。
四、保证讨论时间,体验合作乐趣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围绕问题展开合理的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当有不同意见时,小组内可以针对某一观点达成共识,然后讨论出最终的结果。当然对争执不定的问题,也可以请教老师,让老师给与建议。当回答问题时,可以让组内学习稍差的学生来回答问题,组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这名同学回答后,不足的部分再由组内其他同学补充完成。同时把小组内同学们的想法加以拓展延伸,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体验到小组合作的乐趣,从而达到小组讨论的目的。
五、小组学习有利于学困生的发展
学困生,对于每名教师来说都不陌生,每个教师的班级里都会又学困生的出现,可以说学困生对教师的成绩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教师或一个班级成绩的好坏跟学困生是成绩是密不可分的。我班也用学困生,对此我采取的策略是,平时对其足够的关心和辅导。但是,大家都知道,作为一个小学的班主任,你一天的工作又多么累,你一天事又多么的多,你一天对学困生的关心又能有多么多。所以我采用了智慧课堂小组帮扶的形式。我先把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把各个小组的学困生和优等生有机的结合起来,让他们一对一的收徒拜师。让优等生当学困生的师傅,徒弟的成绩记到优等生的成绩之中,我又设立了相关的奖惩制度。这样一来每一个学困生都有优等生做师傅,优等生为了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为了能在奖惩制度中获得优秀,都会竭尽全力的帮助自己的徒弟。在平时我忙不开的时候就由这些优等生来辅导组内的学困生,他们会想方设法来教会自己的徒弟,让自己的徒弟成绩尽快赶上来,也想让自己的徒弟在班级有所表现。都会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慢慢的许多学困生都“出徒”了,成绩也不那么差了。作为老师的我感到高兴,而作为学生师傅会更高兴的。
现在的课堂,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是课堂的辅助者,是知识的引导者,教师一定要确定好自己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智慧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落到实处,让孩子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归纳者,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做到的。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我相信,合理的利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智慧课堂一定会大放异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