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8/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第9期(下)   作者:梁娟
[导读] 逻辑思维作为学好数学知识必备的抽象意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认知规律的遵循中,用发展的视角看待问题,并通过知识点间的联系建立更为紧密的结构框架,不断增强学习效果。
        梁娟
        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北市镇北市小学,537819
        摘要:逻辑思维作为学好数学知识必备的抽象意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认知规律的遵循中,用发展的视角看待问题,并通过知识点间的联系建立更为紧密的结构框架,不断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应从小学生性格特点与思维规律入手,除了带领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知识,还应在逻辑思维的应用中强化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保证数学教学高效推进。因此,在教育改革要求下,建立有效增强逻辑思维的数学课堂是笔者主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主观意识;数学课堂;逻辑思维能力
引言
        逻辑思维作为个体理性认知的体现,可以将不同内容以一定的逻辑性进行连接,并利用思维反应其客观存在,使学生在意识的延展中将认知框架快速存储于大脑,达到有效掌握客观事物认知内涵的目的。作为重要认知结构,学生通过逻辑思维的养成,能够有方向性的完成学习任务,并根据思辨意识的延展,有条理的对知识框架进行完善,从而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效果。
1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1.1培育理性认识
        思维能力弱且身心正处于发育阶段,是小学生的普遍特点,只有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快速成长。由于学生并没有形成足够的理性思维,所以很容易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出现难以找到解题关键的问题,既影响授课质量,也会使学生在长期学习效果难以提升的焦虑下,严重抑制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1]。而逻辑思维的锻炼,可以为学生打造更加充足的思考平台,教师不再以灌输的模式进行教育工作,而是鼓励学生通过数学知识内涵的挖掘,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熟练使用推理、概念、分析等方法,挖掘数学问题中的理性思维,使学生既找到学好数学知识的规律,又能在理性认识的提升中,使学习积极性快速提升。因此逻辑思维的锻炼,并不是简单的帮助学生找到学习方向,而是引导其有清晰的认知过程,通过知识的整合与认知框架的完善,既保证学习能力的快速增强,也能使思维模式逐渐向理性认知阶段推进,使思维意识的快速养成更好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1.2强化自主学习意识
        为了使初次接触数学知识的小学生,能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并快速掌握学好数学知识的技巧,教师一般会考虑到学生思辨意识较弱,选择用灌输的办法讲解数学知识,希望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参与中,更好完成数学学习任务。但这种教育手段的弊端,在于十分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意识,不仅缺少自主性,也在过于依赖教师的心理下,使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而逻辑思维的锻炼,可以很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不再一味按照教师要求参与学习活动,而是在精心打造的数学课堂中,更加自主的深入挖掘知识内涵,在思辨意识的调动与逻辑思维的强化中,快速增加学习体验感,使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增强的同时,帮助学生拥有比较清晰的学习思路,以达到快速增强学习效果的目的。这样既能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建立更符合其心理特点与学习需要的数学课堂,也为学生提供更充足的思考平台,通过逻辑思维的应用强化学习效果,使趣味性强的数学知识不仅更好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也在自主学习意识的养成中,使充满民主性的数学课堂在师生的积极参与中有序进行[2]。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
2.1尊重个性规律
        教师所建立的数学课堂,应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个性规律相符,才能使其不断在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中,更加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3]。

为了有效增强学生逻辑思维,教师需要对授课计划进行改变,不能用已有的教育经验设计教学任务,而是因材施教的根据学生的个性规律与知识接受能力,鼓励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中,循序渐进的挖掘知识内涵,从而保证授课效果的高效提升,引导学生在逻辑思维的使用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例如,教师讲解“有关0的运算”知识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与0有关的各种计算方法,所以本节课的教育重点,是希望学生能够在知识的整合中,利用0的运算特性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在逻辑思维意识的提升中找到更好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向。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17-0=”、“0x23=”、“18-18=”等,要求学生在解答中找到算式的共同特点,并思考从四则运算的角度,怎样分类才能体现出0在不同运算法则中的特点,从而在积极思考中更好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很好通过思维的延展寻找问题答案,既不会一味的被动接受知识学习,也使充满探究性的学习内容,更好激发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在逻辑思维的强化中,根据以往所学知识的整合寻找提升学习效果的途径,也能快速调动学习积极性,使民主且充满乐趣的数学课堂,更好助力学生综合素养与思维能力的上升[4]。
2.2明确教育要求
        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广,使以成绩为中心的教育要求被时代摒弃,不仅需要教师在不断学习中优化教育思想,也要在教学经验的积累中,打造更尊重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高效课堂。教师应根据不同数学知识的侧重点,鼓励学生在明确的学习要求下自主探索学习规律,并在逻辑思维的帮助中,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框架,才能使学习效果不断提升,使学科素养与思维能力得到真正强化[5]。
        例如,教师开展“商的近似值”授课时,本节课的教育方向是帮助学生了解四舍五入法的应用意义,学会解决与商近似值有关的问题。为了使课堂内容更满足教育要求,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炼思维能力,通过合作教育方法的引入,要求学生在积极讨论中熟练掌握四舍五入的使用方法,并根据不同题目要求学会保留不同位置的小数。在教学完毕后,教师可以举办数学抢答赛,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出示的练习题进行抢答,鼓励学生在逻辑思维意识的快速激发中,既能够熟练使用知识解决问题,轻松热烈的比赛环境,也更容易使学生提升参与学习活动的乐趣。这样既能体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也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同时,为强化逻辑思维能力提供更好的平台,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并找到更好的学习策略。
结语
        总而言之,初次系统化接触数学学科的学生,往往在复杂且逻辑性强的知识学习中,总是无法快速提升学习效果,尤其是思辨意识尚未发育成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较大阻碍。教师应明确教育重点,通过知识的讲解潜移默化锻炼学生逻辑思维,鼓励学生在认知框架的完善中找到更好增强学习效果的方法,才能激发学习自觉性,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优化授课方法,侧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锻炼,才能发挥教育价值,培育出优秀的逻辑思维学生。
参考文献
[1]王德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中),2019(10):208.
[2]卜慧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读写算,2020(27):52-53.
[3]高玉奇.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探究[J].学周刊,2020(33):47-48.
[4]隋圆圆.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3):96.
[5]拓龙.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1(14):27-28.

作者简介:梁娟(1995.9~),女,汉族,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中学二级教师,广西玉林市兴业县北市镇北市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