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动车组智能化型腔穿线工装研制与应用 曹永利 代晓明 苏建 王玉周 张彬 白硕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曹永利 代晓明 苏建 王玉周 张彬 白硕
[导读] 对影响CRH动车组型腔穿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生产及现车使用条件,研制智能化型腔穿线工装并推广应用

        摘要:对影响CRH动车组型腔穿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生产及现车使用条件,研制智能化型腔穿线工装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型腔穿线 拽缆工装 送缆工装 送缆小车 遥控器


        1.引言:动车组自投产以来型腔穿线全部手工完成。存在如下问题:1、每一束线至少需要五到六人完成,费时费力。2、由于穿线速度、前进惯性难以控制,线束容易在型腔内产生较大划伤。3、型腔入线一侧两人配合送线,空间有限作业人员弯腰用力,线束极易与型腔口磨碰造成线束破损。效率低下质量风险大。针对型腔穿线特点制造工装。达到如下几点性能:1、使用拽线部件线束均匀受力前进。2、使用电缆输送部件提高入线效率。3、使用线束运输小车方便线束运送。通过三个工装组成客车电缆穿管敷设系统,两人操作,减少人员作业强度,加强质量可控性。随着CRH动车组事业的飞速发展,引进机械化作业提高型腔穿线的整体效率已经势在必行。因此研制高速动车组智能化型腔穿线工装并推广应用对于提高CRH动车组的整体质量和生产效率是有必要的。
        2.工艺使用技术分析
        工装由送缆机构、拽缆机构、控制电路及电缆放线小车组成。所有工装部件均安装在可移动的小车上,并配以相应的支撑装置,操作者可以方便移动和定位。各部件外形尺寸适合现场空间工作要求。装置应具备长时间(至少24小时)持续工作、并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的能力。
        3.设备详细方案分析
        客车铝合金车体地板型腔电缆敷设时,将需要敷设的电缆端头绑扎好牵引钢绳,把牵引钢绳另一端穿入客车地板型腔,在地板型腔入口端与穿敷电缆连接,再将穿敷电缆回送入地板型腔,出口端拉拽牵引钢丝绳,使电缆通过地板型腔进行电缆敷设。拉拽过程前,装有送缆机构的送缆小车,通过上下支撑固定入缆口车底部,同时装有拽缆机构的拽缆小车定位于车端部;穿缆时,拽缆机构收紧牵引钢绳,送缆机构电缆送入地板型腔入口,牵引机构在预设牵引力下将电缆敷设于地板型腔内。
        工装可以同时输送数根、外径不同的电缆。输送速度、输送力可以随时人为调节,也能按照预设参数自动运行。送缆机构、拽缆机构两部分,通过其内部的压力、拉力、速度等传感器,和设定的技术参数控制系统协调一致的工作,电缆顺利敷设地板型腔内,保证不会发生危害穿敷电缆情况。本工装配备可折叠电缆放线、运输小车,满足电缆线的短途运输,并配合电缆穿敷设系统的放缆需求,使用结束车体折叠收起,减小占地尺寸,和通过狭窄通道。
        3.1 送缆小车
        送缆小车包含:送缆机构,小车气动定位顶升固定机构,送缆机构电控系统,蓄电池组等。送缆机构,利用尼龙滚轮对电缆进行输送,能更好地和电缆外表面贴合,实现电缆最小正压力下最佳输送力。此机构将放在电缆槽内的电缆按照设定的输送速度、输送力值向型腔内型输送,输送力值大小、输送速度均可人工调定。送缆小车在型腔入口处装有润滑脂涂覆机构,实现自动对穿敷的电缆外表面进行进行润滑油脂涂覆。
        3.2 拽缆小车
        拽缆小车包含拽缆机构、拉力测量系统、电控系统、端墙支撑机构、自动收揽筐和小车等组成。拽缆机构采用伺服电机控制方式,可对用于牵引被敷设的电缆速度、距离、牵引力进行控制。拽缆方式采用轮盘传动,滚轮链条压缆结构,拽缆绳接触面积大,损伤小的优点。拉力测量系统,对拽缆绳实时测量牵引力的大小。
        3.2.1 端墙支撑机构,采用大面积的弹性材料做支撑,并且和小车灵活的回转传力结构,可有效的将穿敷电缆的较大的牵引力,分散作用在铝合金车体端墙表面,避免对车体表面的损伤。
        3.2.2 自动收揽筐,在电缆穿敷结束后,穿缆绳自动盘缚到收揽筐,便于人员使用。
        3.2.3 收揽小车结构通过力学强度验算,保证强度刚度满足要求;小车底部脚轮除了设有万向轮还有过轨轮,在满足小车平底自由灵活移动情况下,可自由通过车间地面的钢轨轨道,不会发生卡滞颠簸现象,便于人员操作。
        3.2.4 拽缆电控系统,实现拽缆过程中的控制,并通过无线传输与送缆小车协调一致的工作,可通过无线遥控器实现遥控操作。
        3.3 可折叠电缆放线运输小车
        可折叠电缆放线运输小车包含:小车车体、辅助支撑盘、回转定位芯盘、小车拉杆等组成。
        3.3.1 小车非工作移动或存放时,收起小车中央弹性可调回转定位芯盘,折叠。两侧辅助支撑盘,小车以最小宽度尺寸(800mm)进行存放运输,装入人工牵引拉杆,可通过拖拽拉杆移动。
        3.3.2 小车带电缆运输时,打开两侧辅助支撑盘后,将定卷电缆平放小车圆盘上,人工牵引小车拉杆,以拖拽方式对电缆实现平稳运输至工位。
        3.3.3 小车放电缆时,在电缆穿敷设工位,收起小车牵引拉杆,顶升小车中心弹性可调回转定位芯盘,小车电缆盘可实现沿芯盘灵活回转,实现放缆功能。
        3.4 基本技术参数及要求
        输送力、牵引力:500~2000N;额定1000N
        输送电缆外径:16~40mm(也可同时输送外径16mm 以下电缆多根);
        同时输送电缆:1~3 根;输送距离:5~30m;输送速度:0~10m/min;额定2m/min送缆小车重量:<35kg;拽缆小车重量:<40kg;供电电源220V,50hz;功率:2kVA。
        4.智能工装研制与应用
        4.1拽缆工装及应用
        将拽缆工装支撑于车体终端箱端部,连接电源、将带线与电缆可靠连接。

        下转第334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