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232219820926XXXX
摘要:为解决化学工程领域生产加工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缓解自然生态系统正常的运行压力,满足大众、社会、国家对化学工程与工艺明确提出的“环保、节能、绿色”的现实性要求标准。领域人员应透彻了解到绿色化工具备的原料控制、原料选择、产品检测等根本性原则,以绿色化工技术中代表性的生物技术、清洁技术、环境友好型产品的科学应用为突破口,整体加强化工技术的使用实效,促进化学技术趋向绿色化持续发展,助推我国化学工程领域早日收获发展新成绩。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纵观化学工业近年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因部分化学品持有的污染特性,导致化学生产常伴生出自然环境污染现象,无法契合我国极力倡导的“绿色、环保”这种社会主流发展理念。对此,化学工程领域创新研发的“绿色化工技术”应运而生,且一经诞生就聚焦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目光,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大规模推广使用的现代化新兴技术之一。化工领域将这一技术深层次整合于生产作业,不仅可依托化学原料、催化剂等绿色化工材料的科学发展,大幅强化化学产品实际利用率。还能够为我国环保事业拓展污染治理的作业思路,驱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能够与化学工程领域实现协调发展。
1.绿色化工技术实践应用原则
简化描述“绿色化学”的定义概念,其就是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污染的化学,可预控化学生产作业中的环境污染。为保障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优势可充分体现,应侧重秉持以下原则:一是在绿色化工作业中,应着眼原料把控、工艺流程改良,在源头处控制环境污染;二是在化学产品设计中,需注重增强原料的使用效率,优先选用具有节能、环保性能的材料;三是在化学产品全面分析中,应着重检测其综合质量与毒害性,依托有关规程客观鉴定产品能否达到使用标准。
2.化学工程与工艺中的绿色化工技术应用
我国绿色化工技术日趋完善成熟,将其深度融合于化学生产,可达成原材料反复循环利用的作业目标。以生产过程举例,将废弃物混合于原料,则可实现废物的价值型转变,成为有价物品,最大化提高材料资源利用率。站在化学生产的传统流程角度分析,以煤、汽油等自然能源为主推进生产作业时,将随之催化出较为严重的材料资源、能源的高损耗与高污染现象,这与我国倡导的生态自然环境保护理念背道而驰。据统计,截止2017年年底,我国化工生产已排放出约为3000t的二氧化碳,直接为大气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1]。而前沿性绿色生产工艺的引用则可扩大能源的选择多元性,在实践性化工生产中,能够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对应代替石油、煤等资源,保证绿色化工工艺能够在化工生产作业中多角度发挥对自然环境污染的控制作用,还可在实际利用中不断完善、发展绿色化工技术。
2.1生物技术
化学工程领域明确提出的生态化、常态化发展目标,驱使领域人员对化工生产作业中的环境保护逐渐提升了重视程度,侧面助推了绿色化化工技术的健康发展。而科学运用该技术则可跨越加强生产工作综合成效,提高环境保护强度。“生物技术”作为绿色化工技术领域的新兴技术之一,可细致划分为“微生物”、“微基因”这两种现代技术。据了解,在推进化学生产作业进程中,合规运用生物技术可促进生产过程实现生态化转变,强化生产实效。例如以生物酶为化学催化剂时,其特有的转移性、高效性等优势特点,可对应减轻化学工程作业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顺应化学生产领域正面推出的节能、环保、绿色的标准要求。
当前,我国化学工程领域的化学生产作业常以绿色化工技术为核心技术,确保各类再生资源能够科学演变为化学产品,为绿色生产提供良好铺垫。
此外,灵活运用自然环境中的生物酶,能够在其衍生出丙烯酰胺物质后加强能源实际利用率,保证节能绿色理念能够全程贯穿于化学生产作业中。具体来讲,围绕绿色化工工艺展开化学生产工作时,需周全考量技术优势、社会效益、企业利益等各项关键要素,逐步摸索出更为契合我国化学工程领域发展的科学性绿色技术应用渠道。
2.2清洁技术
分析化学工程各项生产作业可知,在引进绿色化清洁技术后,能够多方位彰显绿色技术特有的积极性应用价值,达成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生产目标。
一是对于生物工程领域来讲,可承载细胞、细菌等内容的深度研究,增强清洁技术在化学工程作业中的引用成效;二是关于“绿色催化”,根据催化反应的突出性特征对应采用相匹配的清洁技术使用手段,可优化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三是针对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应用而言,分析、处理水与CO2的时下临界状态,可减少有害物质、成分的随机生成几率,进而为清洁技术引入化学工程领域的应用成效的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撑[2]。以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为例,因城市污水的核心来源有生活废水与工业污水这两方面,所以可通过绿色化工技术的合规使用解决城市水污染问题,在污染物排放终端施以正当性污水处理,净化污染物质。当水资源通过规范、合规的净化处理后则可再次投入社会利用中,如绿化灌溉、道路洒水等,加强废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益。由此可见,新一代绿色化清洁技术能够在城市水污染治理作业中充分展现技术优势与应用价值,为化学工程实现自然环境保护目标辅以技术支持。
2.3环境友好型产品
“环境友好型”产品简单来讲就是在化工实践生产作业中不会对自然环境带来污染、侵害的现代化产品。对于通过无毒无害的安全性原材料与先进性节能设备产出的环境友好型产品,将其深度整合于化工生产则可强化化学工程领域作业的环保性、节能性,保障化学生产效益。如今,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性环境优化型产品有有机食品、新型家电、新能源电动汽车等。同时,为减轻我国自然环境的被污染程度,领域人员需迅速探寻到可替换传统能源的绿化性、再生化资源。并减少、控制化学工程领域生产作业中的污染物排放,强化自然资源实际使用利益,助力化学工程领域的健康、持续发展[3]。基于我国社会整体发展实况,风能、太阳能是我国目前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型清洁能源的代表,为提高绿色化工技术运用于化学工程领域的实效性,需以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创新研发为切入点。例如运用具有降解性能的塑料针对性替换传统塑料产品,降低塑料物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对传统高污染、高能耗的化学生产模式加以创新升级,构建出以绿色环保技术为重要节点的现代化化学工程加工生产新流程,高质落实节能、环保、绿色的主张理念。
3.结语
综上所述,站在我国市场经济近年稳定增收的良好新时代背景下,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了社会各界重点聚焦的热门社会问题。对于化学工程领域而言,为充分顺应我国全面践行的“绿色发展”理念,增长化工企业日常运行的效益利益,驱动我国化工领域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实现长足进步。当务之急应与时俱进的升级革新运营新思想,以控制原料与改良生产工艺为抓手,淡化化学领域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性,以此助推化学工程领域向绿色化方向长远发展。对此,领域人员应深刻解读化学工程绿色化发展的现实意义,立足化工的利益效益、环境因素、技术要求等各项实情,增强化学原料资源的使用有效性,完成绿色工艺对化工生产的深度渗透,维护我国自然环境生态秩序的长期有序运转。
参考文献:
[1]董黛,曹家琪,魏菲宇,窦丹阳,秦玉嵘.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J].清洗世界,2020,36(11):118-119.
[2]李连峰,熊东,方磊,周峰.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应用的几点探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0,40(10):238-239.
[3]王蒙,毛桂月,朱慧宏,管晓俊.化学工程工艺中绿色化工技术的实践应用研究[J].石化技术,2019,26(09):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