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摘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建筑行业工作质量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此背景下,人们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建筑设计过程中,BIM技术不光是单纯的技术概念,同样是信息模型,与建筑生命周期有直接关联。绿色建筑设计着重强调不同性能在建筑生命周期中的价值与作用,将BIM技术应用其中,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可靠数据支持,以此为依据对建筑物性能的优劣势进行分析。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对BIM技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关键词:BIM技术;绿色公共建筑设计;运用
1BIM技术定义
BIM技术指的是信息建筑模型,该技术能够对与建筑工程有关的信息数据进行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创建建筑模型,通过数字化技术创建一个与真实性能相仿的模型。BIM技术的应用分为如下三部分:一是BIM技术能够使知识共同分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并为相关设备设计、应用、拆除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详细地了解其生命周期。二是BIM属于数字技术,该技术能够将建筑工程中的物理特点及功能性体现出来。三是将BIM技术应用在不同的建筑项目之中,能够获取到各不相同的利益。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对BIM技术进行提取、修改,并对数据信息进行更新,以此为依据,对各部门的协作情况进行综合性体现。BIM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具备可视化、真实性、协调性、优化性等特性。正因上述特点使其成为建筑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该项技术经过专业人员的苦心钻研,历经多年发展,当前该技术的应用水平已与国外发达国家应用水平相持衡,成为促进建筑行业兴起的支柱力量。逐渐的,各地方政府、企业及科研机构等已经意识到BIM技术的重要性,并且创建了BIM技术研发团队,着力研究该项技术,希望BIM技术能够走向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工程概况
海珠广场商业、办公楼项目,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53号,项目用地面积:8427平方米,建筑面积:72363.6平方米。总工期:合同工期671天。建筑功能:商业、服务业兼文化设施。项目先后共派出23人参加企业内、外组织的专业BIM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另外项目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全面推动包括BIM、绿色施工在内的创新型工作的开展;该工作室也被评为中建三局首批局级示范性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
3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措施
3.1在施工图阶段的应用
为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项目在进场后,邀请业主、设计、施工、BIM咨询四方参与其中,利用BIM可视化的优势讨论并优化设计图纸,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开工后立即组织开展各专业图纸核对工作,利用BIM模型直观可视化的优点,对设计图纸核对并提出优化建议,目前已发现问题112项,提出优化建议86项,较传统图纸会审更为准确高效。创建精确的电梯模型和土建模型进行整合,检查电梯支座以及电梯动线问题,消除电梯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MEP模型精度越高即可保证后期施工的返工问题发生的越少,利用BIM的精细化协同设计,不仅优化管综排布、碰撞检查,还要精准定位设备末端及孔位的敷设位置,提前规划管道暗敷走向,减少材料及施工成本。
通过BIM技术,对关键路线进行管线深化设计优化,并深化管线支架和管线洞口,根据深化深度导出专业图纸,指导现场施工。
泵房设备选型前,通过BIM软件提前将管道附件安装位置在三维模型中布置好,预留检修空间,水泵安装位置靠近建筑物时预留足够的检修空间槽钢基础每米小于等于1mm ;
同一泵房多台水泵安装时,应保持水泵安装高度一致,相应管道、阀部件安装位置一致,保持美观。
本项目塔楼为22层的办公楼,商业裙楼4层。其中塔楼外框柱部分为劲性柱(钢结构),利用BIM技术深化H型钢构造形式,优化施工,保障现场质量。采用框架式幕墙,主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在几何上表述准确,反映物体实际的外形,保证在碰撞检查和施工模拟中不出现错误判断,项目利用BIM技术精细表现构件信息如几何尺寸、材质、属性等。
3.2施工阶段的应用
本项目位于市中心地段,对过程质量要求较高,项目利用BIM技术进行三维模型交底,清晰明了,有效指导现场施工。为满足现场施工材料堆放需求,项目利用BIM技术合理规划场地,动态模拟,实时调整更新,有效保证了项目施工。项目位于核心城区,场地狭小,为满足现场施工材料堆放需求,项目利用BIM技术合理规划场地,动态模拟,实时调整更新,有效保证了项目施工。
项目南侧大门正对沿江西路,局部占用市政人行道,门口为解放南路与沿江西路人行道途经点,人流量较多,项目利用BIM技术,合理制定交通疏散措施,保证现场施工。
项目塔楼层高4.3m,采用铝模+爬架体系,前期铝模深化阶段充分将砌体构造柱、反坎、过梁、电梯圈梁及设备基础等二次结构随主体结构一次成型,并利用BIM技术可视化的特点,对现场各工序穿插进行动态推演,保障施工进度。
项目利用BIM技术通过三维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对现场进行交底,使复杂结构或工序能清楚、直观地呈现出来,有效避免了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累计目前,项目已完成三维交底17次。
3.3创新性BIM应用
为确保实现本工程绿色建造目标,项目前期配合设计单位利用BIM技术对已建立的建筑信息模型进行运算分析,并对日照模拟、施工照明布置、日照得热分析等方面进行绿色深化设计,确保符合绿色建造要求。
根据绿色建造分析所得结果,本项目设计在夏至日该时间段内,15F-19F核心筒区域采光照度在20%内,采光较弱。
根据绿色建造分析所得结果,本项目设计在夏至日该时间段内,15F-19F核心筒区域采光照度在20%内,采光较弱。
对于大空间建筑,一般都会存在气流局部不均匀的现象,由于流场的不可视化,传统设计和施工中很难发现这一问题,如果设计中风口送风射程不足、位置不正确、布置不合理都会造成建筑内部局部高温或低温区域。针对本项目上部分分区,如:商业,包括商铺、餐厅等,尤为需要注意。
对超高大空间的空调系统进行气流组织的CFD模拟,找出可能的最薄弱的气流组织,用模拟得出的气流场、温度场结果来指导施工及系统调试,特别是针对不利条件提前采取针对性改良措施,确保超大空间气流组织能达到设计最初系统参数。
项目利用内环境分析软件HY-CFD(软件是以BIM模型为基础,以OpenFoam为模拟引擎的室内环境模拟分析软件),优化设计方案,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
4实施效果总结
(1)BIM应用对项目管理为隐形提升,从不同的方面对项目产生影响。
BIM应用在项目上是逐渐深入到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很大一部分的影响都是隐形的,比如可视化,管理流程信息化,沟通效率提升等。
(2)BIM应用在深化设计等方面效果较为显著。
项目应用BIM技术在深化设计中发现了大量的碰撞等设计问题,极大的提升了深化设计效率和质量,减少现场返工;在提升可视化,加强专业协调、提升商务成本管控方面效果较为显著,现场应用方面需要扩散更加多的应用点,创新BIM应用。
(3)BIM在EPC工程的应用优势。
BIM技术作为新型管理平台,其强大的信息共享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和专业任务处理能力,可以使EPC模式中原本点对总分散管理的状态得到有效的整合,更好的实现业主、设计与施工等各方的协同、对接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采用BIM技术对于绿色公共建筑的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升设计的可视化程度,还能保证节能环保设计效果。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应着重使用BIM技术进行绿色公共建筑的设计,完善节能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红燕.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69.
[2]白佳程.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12):63-64+67.
[3]魏逸飞.探讨BIM技术在绿色公共建筑设计中的运用[J].低碳世界,2016(18):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