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县农村水利服务中心 浙江龙游县 324400
摘要:饮水安全问题是人们最关心也是最关注的事情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工厂从城市逐渐转移到了农村,虽然带动了周边的经济发展,但也对农村的水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给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要加大投入力度,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更好的建设。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思考
引言
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及应用,对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影响。在国家积极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政策引导下,各地水利工程建设活动纷纷开展。但是在其竣工投入使用后,却普遍存在管理维护缺失的现象。由此导致水利工程的功能作用受到影响,而且容易出现提前老旧、破损的问题,增加建设成本。
1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1.1工程整体质量标准较低
工程建设质量是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监督内容,水利工程的质量安全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安全发展。由于早期设计水平有限,大部分基层小型水利工程即便能维持正常运转,也因施工时未严格依据相关标准及规范不能正常运行,更无法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当前基层部分地区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有:建设效果不理想,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规划不合理,设计规划人员认知偏差等诸多因素致使现阶段的工程建设质量问题重重,利用率较低。
1.2维护成本过高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支出。在我国的部分农村地区,人们对饮水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不能认识到饮水安全的重要性,也缺乏有偿服务的意识,再加之部分地区的农民群众经济收入较低,导致在这些地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维护中的付出较多,回报较少,导致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而且还存在着较大的落差。这种现象导致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与维护工作很难得到良性的发展。
1.3缺乏完备的水质检测与净水系统
我国农村具有人口数量庞大、分布比较广泛等特点,偏远地区经济实力往往是最弱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设施比较单一、粗陋,甚至在有些地区只是在一口井里放入一个水泵来解决农民的饮水问题,缺乏完备的水质检测与净水系统,农民饮水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农村饮用水现状及长效管理机制构建策略
2.1提高思想重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针对上述农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多方面问题,首先应在思想上提高重视,明确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确保水利工程各项功能作用的正常发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水利工程管理比建设更加重要,由于水利工程在农村实际生产活动中承担着相应的功能作用,使用较为频繁,因此基础设施和设备的折旧速度较快。如果没有及时开展维护管理,不仅容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而且容易导致水利工程提前失效。在此情况下,会浪费大量的前期投入成本。因此,必须提高对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工作的重视,积极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在此方面,也需要发挥地方水利部门的主导和监督作用,确保水利工程管理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定期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更新。在此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开展相关宣传工作,提高地方农业部门对水利工程管理维护的重视,坚持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确保水利工程维护管理工作开展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2健全保障体系,合理分配资源
针对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经费不足、缺乏技术支撑的问题,需要加快构建农村水利工程的保障体系。
实现对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资源的统一调配,科学开展管理经费预算工作,提前调拨资金,避免对实际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影响。同时应适当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经费投入水平,支持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改革。通过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的设备,搭建统一的管理平台,更加高效的开展信息采集和处理工作,信息管理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由信息化管理系统根据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完成资源调配工作。同时,也可以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相关部门的沟通配合效率,提前就责任范围内存在冲突等的事项进行交流,进一步细化责任分配机制。利用信息化系统对工程管理经费进行核算管理,也可以提高各项经费使用的透明度,防止出现管理经费违规挪用的情况。
2.3打造全新的管理队伍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积极对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加强重视力度,从多个角度创新,完善现阶段的发展模式,制定全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打造全新的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水平。明确现阶段的农村饮用水管理现状,注重人才优势的发挥,针对性的开展创新,如积极提升人才的管理意识,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引导人才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可以全面的落实各项管理工作,优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及时解决传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开展创新,深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可以积极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促使人才的综合素养水平提升,可以推进城镇与农村实现一体化管理,优化水资源的分配,针对性的开展管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提升管理质量,保证农村饮用水安全性提升,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服务。从城乡一体化角度开展分析,通过建立全新的人才队伍可以促使水资源合理的分配,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降低外界因素产生的干扰,优化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提升管理水平。积极进行宣传,提升农民自身的管理以实际,农村饮用水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宣传活动,将饮用水安全意识传递给村民,促使村民自觉的维护,明确农村饮用水安全对自身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共同进行管理,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为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提升整体的管理水平。
2.4创新经费筹集办法,构建工程管理保障体系
工程管理经费直接关系到管理措施的落实,基层水利工程管理经费主要由镇、村承担,但镇村财力有限,能承担的经费非常有限,因此创新管理经费筹集办法,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的首要任务,关键是落实经费筹集渠道。各级政府可以从财政转移支付中划拨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工程的管理经费;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收取河道占用补偿费或者从水资源费、建设基金等经费中,抽出一定比例费用,用于河道管护工作;还可以向受益群众筹集部分专项经费。同时,还要加快基层水利工程保障体系建设,实现资源的统一调度,运用科学手段开展经费预算工作,实行专帐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的管理模式,提高信息化技术经费的投入比例,加快基层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建设步伐。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是我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政府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发展,要加强对农村饮水水源的管理,定期进行检测,保障水质安全,要合理定制水价,促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发展,并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的到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卫阿红,卫迎伟.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22):180.
[2]陈小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建设研究[J].居业,2019(12):152+155.
[3]孙发荣.长效管理机制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应用[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4.
[4]陈洪.《淮北市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解读[N].淮北日报,2019-09-04.
[5]康龙.加强农村水源保护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昆明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A].云南省水利学会2016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