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奥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运城分公司 山西 044000
摘要:土木工程是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近些年其建设规模拓展,数目与样式均有增加。混凝土结构是当下大部分土木工程的常用结构类型,技术是影响项目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故而相关人员应不断拓展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的深度性,规避各种病害,优化工程建设质量、完善功能及延长使用年限。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发展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结构属于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土木工程混凝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明显问题,导致其缺乏相应规范性,水泥散热性和混凝土质量存在明显问题,裂缝现象和混凝土结构缺乏必要养护。混凝土相关施工技术存在非常宽泛的含义,而其中最广泛的是搅拌技术和配置技术等,施工人员深入探究施工技术,对提高土木工程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1.1原材料选用
选择混凝土结构施工原材料的过程中,需要以工程特点和具体用途等为主要依据,进而科学选择各原材料,尤其是对于水泥材料的选择来说,因水泥材料选择会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所以选择水泥材料的过程应全面了解水泥品牌,同时把不同水泥的凝结时间及稠度等充分明确,基于性价比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对高质量的水泥材料进行选用,为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1.2混凝土浇筑
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应准确把握浇筑技术要点,同时做好浇筑前期各准备工作,严格且仔细检查各岗位人员及设备配备情况,并且还应该在以下事项方面加以注意:第一,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避免混凝土有分层离席现象存在,应为2m以内的自由倾落度提供保障。第二,竖向浇筑施工具体开展的前期,需在结构底部铺垫水泥砂浆,通常情况下,铺垫厚度应以0.5cm~1cm为主。第三,完成墙体及梁柱浇筑后,一般需静置1h~2h时间,这一方式的目的在于避免接头部裂缝问题产生。第四,控制混凝土倾倒,倾倒过程应沿浇筑前的方向以逆向操作为主。
1.3混凝土捣实
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为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强度,必须要规范振捣这一工序,进而为混凝土性能及质量等提供充足保障。混凝土入模时,需要相关人员基于振捣棒的应用,对混凝土进行捣实操作,通过捣实操作能为混凝土充分排除气泡提供保障,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均匀度及密实度等参数。
2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
2.1混凝土调控存在缺少规范性
混凝土属于混合型建筑材料,用水和砂石根据科学比例制成,对水和砂石进行处理和比较,需完善混凝土相关材料配合比川。而且,为保障混凝土相关材料能够达到相应标准,从而满足相应需求,混凝土调控不规范和不合理现象进行系统处理,对此类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实际调配过程中,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工作方式随意,容易出现违规操作,进而对工程整体建设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2水泥缺少散热性
混凝土涉及制作材料在进行拌和过程中,会散发出一定热量,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则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极大破坏,甚至是出现裂缝,对整个工程项目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提高混凝土整体结构运用情况,从而保障混凝土使用质量。
2.3混凝土相关材料质量问题
混凝土生产期间,主要施工材料是以水和砂石为主,其中还包含着许多其他材料,进行形成混凝土这种复合材料,尤其是材料和胶合形成混凝土材质,质量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混凝土相关材料质量在有效保障情况下,能够对所需材料进行有效整合,针对其中存在的材料进行系统检测,尤其是砂石颗粒大小,需深入分析,保障材料质量能够符合工程建造相应要求。
2.4混凝土存在裂缝情况
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裂缝等情况,对建筑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混凝土出现裂缝情况基本包括,结构表自存在裂缝、结构裂缝、贯穿土体裂缝,同时含有施工顺序,由于裂缝出现原因复杂,为最终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情况,施工人员需对整体流程进行规范。
3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施工技术应用
3.1合理设计混凝土结构框架
开展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只重视结构设计的部分基础,不能忽视结构框架的合理性设计。尤其是框架细节的处理,一定要符合土木工程施工标准。结构框架作为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基础,也是施工技术应用的关键。混凝土结构合理设计中,涉及到土木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建筑物外体结构以及相关数据,科学设计混凝土结构的长度与高度,还有纵横墙面设计比例。结构设计工作的科学开展,科学避免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并有效调节其他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进一步将混凝土结构的刚度加以提高,平均分布混凝土结构负荷载面积。在设计时,还需要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进行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计算结构施工中的预埋深度,改善结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沉降问题,并且避免不均匀变形情况。
第二,后期设计中还涉及到圈梁设计,并且保证构造柱设计科学合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混凝土结构的稳固性,增强混凝土结构的刚度。
第三,注意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不能忽视隔热设计。隔热设计主要包括沉降量相关的控制计算,还需要及时做好沉降验算,由此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3.2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控技术的应用
裂缝问题一直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关注的重点,同时也威胁着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为可有效提升结构的施工质量,重视裂缝控制度,并且还需要对裂缝防控技术进行创新升级,及时总结裂缝出现的原因,针对性的最好预防工作。裂缝是建筑施工常见问题,裂缝的出现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不到位、施工条件影响、施工设备或者材料影响等。综合这些原因,多角度优化混凝土施工技术,拟定相关的对应方法,通过实际的施工情况,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具体裂缝控制措施如下:
3.2.1混凝土结构实际施工期间,及时做好施工现场的考察工作,必须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完成全面性的考察。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尽量按照由低到高顺序展开施工,并且确保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一次性完成。
3.2.2混凝土结构实际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情况,若一些施工缝问题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就一定要提前制定好应对措施,特别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后浇带填充环节,注意控制好混凝土的强度。
3.2.3在开展施工浇筑环节,合理、科学控制结构裂缝的问题,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土木工程施工规定控制混凝土振捣棒的振动频率,当然还要去对可能出现的结构坍塌加以控制。根据“快插慢拔”的原则妥善操作振捣棒。结合施工情况与混凝土结构具体需要,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二次振捣处理。
3.3混凝土结构养护技术应用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中,完成浇筑施工后,还要做好混凝土结构养护工作。混凝土养护工作的开展,需要贯穿整个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尤其是施工中温度、湿度等方面。若施工期间气候出现特殊变化,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停止施工,待气候改善后及时恢复施工。在除此之外,根据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养护计划。第一是浇筑完毕7d后按时进行拆模,拆模完毕将混凝土密封包裹,包裹材料为塑料布。重视湿度方面的控制,若湿度变化相对比较快,及时洒水,防止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第二洒水完成后,连续观察4日,工作开展后测定混凝土核心温度,结合温度情况筹备第二次洒水工作。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因此建筑单位要基于社会需求,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影响因素,制订针对性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浩申,许魏魏.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方案分析及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88.
[2]黄鸿达.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1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