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 秦汀 向珺玥
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重庆市 400074
摘 要:交通运输不仅具有满足客观要求的物理结构和功能,同时还具有美化人类生活的审美意义,该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在一定程度起对精神上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将美的概念与交通运输相结合是一条新的研究路径。以人为本的交通美学即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交通美学设计,即在道路设计、汽车设计、交通控制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人性化设计思想,把人作为交通美学的核心,最终达到人对交通需求与心理需求的目标,为出行者提供人性化、快速便捷且舒适优美的交通空间。
关键词:交通美学;以人为本;人性化设计
1 引言
交通,是人类衣食住行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伴随着社会经济提高而迅速发展。以人为本的交通美学,是以人为核心,满足人类基本要求以后的进一步需求。美学设计不只停留在空间形态、体量色彩等形式层面,需要了解人的行为特点与交通需求,以满足基本功能为首要目标,最大程度满足人类生活需求,创造从物质到心理的交通环境[1]。本文先以交通美学分析研究,从以人为本的角度阐述汽车美学、道路美学、交通控制美学。
2 以人为本的交通美学
“以人为本”不难理解,就是字面意思,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是“为了谁”?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在我看来,以人为本的交通美学,是从交通要素设计出发,以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为基础而产生的交通艺术体系,从行车道到步行街设计,从绿化带到路标路灯设计,从车辆内饰到外饰设计,体现的是一种关怀。首先是以人的使用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之上考虑人对体感与外观舒适的追求,使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感。下面,我将从汽车美学、道路美学、交通控制美学三个方面阐述以人为本的交通美学在生活中的体现。
3.1 汽车美学
人对汽车的视觉感官先从它的形状开始,其次是颜色,进一步为车的要素组成,到色彩特点感受,驾驶者及乘客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观赏道路上的美观车辆,可让他们的视野更开阔;触觉感官表现为车内提供的活动范围与可操作性。以人为中心的内部美观设计,可提供舒适的空间环境与操作便捷性,使人们心情愉悦的同时,有效进一步降低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1)车辆颜色
汽车涂色在保护车身材料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于提高汽车的美观及动感。根据人体对色彩的研究可知,色彩对人的心理及视觉有重要作用[2],包括色彩的亮度、色相、纯度给人一种象征性情感及意义,同时,汽车颜色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深色汽车容易与道侣混淆,鲜艳的颜色比较明亮,显眼度高,交通事故发生率低。在车辆颜色的美观设计中,除了考虑对消费者用车作用及心理感知,还会对驾驶安全性进行考虑。
(2)车身设计
汽车行驶过快会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且还受到路面的冲击,因此,汽车的流线设计是关键,在保证美观的基础上还需要给人们行驶平稳的感觉。车身设计还受到人们审美观点的影响,上个世纪初,“T”型汽车出产,体轻、坚实、简朴的它广受欢迎,20年后该汽车被人们追求新式、美观的观念所淘汰,因此车身设计还需考虑现代人的审美特点,需要与时俱进。汽车车身对美观有很大的影响,除了通过黄金分割线使汽车各部分比例均匀协调,产生丰富多彩的尺寸变化,给人赏心悦目的静态美感,还需要有抽象性、流畅线条及光滑表面增加动态美感。汽车的腰线设计也可以改善人们的视觉。
(3)内部设计
汽车的驾驶者与乘坐车均为人,首先应当确保人的空间性,保证乘坐的舒适性与便捷性,因此汽车的外形设计,应结合人体工程学研究。例如世代MAZDA 3昂克赛拉对汽车内部设计时,采用了“驾驶者中心布局”的设计理念,将驾驶相关元素以驾驶者为中心呈左右对称进行布局,并且以“减法美学”进行取舍,打造了人车之间的舒适体验。汽车内部设计美学推崇以人为中心出发,将美学的相关理念与物理研究相结合。
.png)
图1 汽车美学设计理念
3.2 道路美学
人对道路的审美取决于道路的线型与周围环境的结合,同时也取决于行人与驾驶者的期望,即对环境与接收信息的意愿。人性化的道路美学设计一方面为满足出行者安全出行及其需求,另一方面为其在出行过程中获得放松舒适的体验。
(1)线型设计
从美学的角度思考,长笔直的路线与平坦路面不能构成美观的道路景观,这样的景观使人单调乏味,美的景观应当有一定的变化性及多样性;从人体感知角度看,景观的单容性易使驾驶者产生疲劳与厌倦之心,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适当的弯曲线型给人变化和耐人寻味的感觉,曲线变化丰富且具有节奏性。在对道路进行美学设计,除了考虑线型比例、弯曲角度,和坡度组合的美观性,设计者还会考虑人的感知对驾驶过程的影响[3]。
(2)桥梁设计
桥梁是公路的重要组成,从道路美学的角度出发,桥梁设计需使桥梁部分保持合适的比例,与公路构成有机整体,具有美观的外形。当汽车行驶过程,人们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设计足够大的净空,宽敞空间感增加人们心理的安全感。
(3)绿化及安全设施
对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时,除了考虑交通便利的问题,还需考虑道路对环境的影响与路面景观设计是够满足人们的人文需求。在道路的侧端,通过绿化景观提高环境空气质量,降低由汽车带来的污染,同时是道路具有可观赏性,减轻驾驶者的驾驶疲劳,一定程度上缓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图2 道路美学设计理念
3.3 交通控制美学
交通控制是通过交通法规及交通设施协调人、车、路之间的关系。交通控制是交通优化的关键,它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在交通控制设计中引入人性化理念,即遵循以人为本准则,提升道路美感、优化道路景观。
(1)交通标志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驾驶员需要实时了解道路及环境状况,采取最佳决策完成出行过程,设置交通标志可以提供驾驶员有关信息。交通标志除了方便驾驶员辨别做出相关反应外,其形状大小和颜色符号,需要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给人美感,富有想象的设计还可以改善标志的外观,达到更加悦目的效果,也可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在标志牌后植树有助于减少相向车辆的影响。交通标志美学设计归咎还是以人为中心,给其欣赏价值与信息反馈。
(2)交通岛
交通岛用于控制车辆运行和行人避车,此外,还具有协调环境的作用。控制车辆行驶方向和保障行人安全的同时,设置成装饰绿地为驾驶者与行人提高艺术观赏性。
.png)
图3 交通控制美学设计理念
4 总结
本文主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了交通美学的含义与其在生活中的体现。交通因人而产生并随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追求美是人的一种天性,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强调精神感受。诚然,交通美学不只停留于简单的色彩、形状差异,且伴随人体知觉与视觉感官相统一为起点出发。在交通美学的研究领域中,以人为出发点,在满足人类基本使用的基础上考虑人们对交通要素体感与外观舒适的追求,在道路设计、汽车造型与交通控制中运用美学的原理和方法,改善了道路设计,汽车制造和交通控制,最终达到一种安全、舒适、美观、理想的交通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健.试论交通美学[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84(02):44-49.
[2]陈秋盛.城市道路路段人性化交通设计方法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5):68-70.
[3]程远.基于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汽车造型的人性化设计[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01):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