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医院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月4期   作者:张西静
[导读] 口腔是微生物聚集场所,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受器械与口腔唾液、牙血接触的影响,就极易导致污染问题的发生,加之器械如若没有得到充分的消毒,则会引发交叉感染,情况严重还会演变成院内感染,故做好医院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张西静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口腔是微生物聚集场所,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受器械与口腔唾液、牙血接触的影响,就极易导致污染问题的发生,加之器械如若没有得到充分的消毒,则会引发交叉感染,情况严重还会演变成院内感染,故做好医院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就医院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口腔器械;消毒灭菌;问题;对策
   现阶段,在基于口腔医疗器械污染的前提下来说,最受关注的要属HBV、HAV及AIDS感染,故医院口腔医疗设施的配置,需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布局的合理性及相关制度的规范性。同时,从事口腔诊疗的医护人员,要进一步对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的意义进行了解、掌握,具备熟练运用技术的能力,树立器械严格消毒灭菌意识,以为口腔诊疗的安全性及质量提供保障。
1、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存在的问题
(1)医护人员缺乏消毒灭菌意识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相较于其他科室,医院对口腔科并没有予以较高重视,从而就引发了制度不健全、卫生行政管理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的出现,且对于感染问题,也未正确的展开应对。同时,在基于行政方面来说,也没有较大对技能的培训,加之长期工作自我思想麻痹大意的影响,促使一些医护人员就没有树立较强的器械消毒灭菌意识,没有全面的了解、掌握消毒灭菌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未严格遵守相关要求,存在操作随意的现象,这就增加了较差感染的危害性,最终造成消毒效果难以达到理想化,为口腔诊疗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1]。
(2)口腔器械没有达到灭菌要求
   在口腔诊疗中,仍然存在牙钳、钻头等与患者伤口等接触后,灭菌水平未达到相关要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于口腔器械的灭菌,需现予以浸泡消毒处理,临床往往会采用中高效消毒剂,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消毒剂存在作用时间慢的缺陷,浸泡时间达10小时以上才能确保消毒效果。实际操作中,受器械周转快的影响,就会出现浸泡不充分的现象,导致器械上仍然残留较多微生物。另外,对于0.5%碘伏的应用,其只能起到表面消毒的租用,如若器械污染严重,那么内部就难以达到全面灭菌,一些医护人员,由于消毒灭菌意识的薄弱,往往会为节省时间,抑或是图方便等,简单的对表面进行擦拭,最终埋下了使用风险。
(3)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缺乏规范性
   针对口腔器械而言,其具有种类多、数量大等特点,在进行消毒时,需在基于器械选择的前提下,合理的选择消毒方法及时间,如若方法不合理,抑或是处理时间不足,就会造成灭菌不充分情况的发生,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口腔器械大部分为精密仪器,内部狭小,不易清洗,一些医护人员为图方便会使使用流动自来水展开冲洗处理,没有应用超声波清洗机,或含酶洗剂,导致有机物残留在器械表面,清洗效果不达标。另外,消毒人员在展开消毒时,也存在未严格遵守相关规范的现象,如随意配置消毒液,抑或是没有及时将状态标示添加在配置消毒液上、未定期检测消毒剂等,这就会直接造成消毒效果不理想现象的发生[2]。



2、强化医院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对策
(1)强化消毒灭菌意识
   医院可采用定期讲座培训、发放纸质资料等方式,对医护人员展开培训,强化人员对口腔医疗器械的认识,包括医疗器械传播、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等,增强人员的责任、安全意识。同时,要求医护人员在上岗前,需接受口腔诊疗器械消毒、个人防护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丰富人员的知识,确保人员能够熟练的应用器械消毒灭菌方法,掌握相关注意事项,培训完成后,还需落实考核,只有考核过关的人才能上岗,反之则需培训至合格为止。
(2)健全规章制度
   医院应在基于口腔科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参照操作规范,不断完善、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并实施领导人负责制,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追究责任人,促使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避免操作随意等行为的发生,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约束人员的行为,以为口腔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3)重视诊疗环境的消毒灭菌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对诊疗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避免病原微生物的堆积,附着在地表或物体表面,就需定时开窗透气,保持空气流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可在基于层流罩下展开工作,可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要每天清洁口腔诊疗区、清洗区等,定时展开空气净化处理,评估诊疗环境,如若诊疗环境污染风险较高,要及时的展开清洁、消毒处理,夜间可采用紫外空气消毒的方式,定期落实对诊疗环境空气微生物沉降试验,以进一步改善诊疗环境,确保满足相关要求,从根本上消除感染风险[3]。
(4)规范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流程
   在展开口腔器械消毒灭菌工作时,需严格遵先浸泡消毒,再进行器械清洗的操作原则,在清洗完成后就需将器械擦干塑封,之后在展开消毒灭菌。同时,针对接触患者伤口、血液的器械,如车头、手术刀等,使用完后就需及时的进行灭菌处理,而常用的托盘、充填器等器械,使用完后则要展开消毒,对于消毒灭菌合格后的物品,要对其状态进行标记,并日期、有效期等内容注明,以确保诊疗中所用器械各指标均处于合格状态。
(5)合理选择消毒灭菌方法
   消毒灭菌工作中,需在基于器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合理的选择消毒灭菌方法,如剪、手术刀等器械受材料本身问题的影响,不宜使用高温灭菌的方法,可选择消毒液浸泡的方式,时间不低于30分钟。同时,镊子、弯盘等器械,在应用后,可应用含氯溶液予以浸泡处理,时间为30分钟,之后再使用流动水进行冲洗,分类包装后,置于灭菌锅展开蒸汽灭菌处理,以确保消毒效果[4]。
3、结语
   综上,口腔器械如若消毒灭菌不合格,就会直接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注重导致医疗质量及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对口腔器械消毒灭菌问题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管理对策,能够进一步避免器械消毒灭菌不合格情况的发生,改善器械消毒灭菌工作质量,从而为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韩冰,黄凝,李玥,等.口腔器械消毒人员消毒技能岗前培训效果及模式探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4(1):93-94.
[2]李玉玲,陆琳,禹静,等.口腔器械强化预处理的清洗流程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6(10):2387-2389.
[3]顾清华,张继英,徐虹.消毒供应中心对口腔诊疗器械采用追溯系统集中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6(22):5246-5248.
[4]赵月.口腔器械消毒灭菌集中管理效果及体会[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9,4(3):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