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2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8期(中)   作者:姜晓光
[导读]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住房建设数量不断增加,
        姜晓光
        身份证号:37152419860808****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住房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保障房建设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安全风险的不断加大,必须加强项目管理,强化施工质量,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论述了加强住宅建设项目管理和施工质量的措施。一方面,提高了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另一方面,优化住宅建设产业,提高我国住宅建设项目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1?建筑工程管理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
        1.1施工管理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施工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经验,无法制定和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导致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不清。在建设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疏漏管理、交叉管理等问题,导致施工管理效率低下。
        1.2施工管理制度不规范
        现阶段,由于建筑业市场尚未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个别建筑企业为了扩大订单量就会打出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进度的大旗。在实际施工管理工作中投入的管理资金数额较小,导致安全生产管理和施工质量管理不力,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许多不当行为,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安全和质量隐患,始终威胁着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施工企业的长远利益。
        1.3将安全生产放在管理工作末位
        个别施工企业的决策者一直注重质量和成本,管理者更注重施工进度,忽视安全生产管理和控制,导致施工现场缺乏健全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及全体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的缺失。
        2建筑工程管理对策分析
        2.1将生产安全管理放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控制首要位置
        管理者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向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高素质、综合能力突出的专门管理人员,明确安全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落实安全管理人员的职责,切实提高安全管理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首先,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对每个环节的施工细节进行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性。其次,要加强对建筑材料堆放和防护用品的管理和控制,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最后,在生活区、工作区和材料堆放区安装监控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屏幕显示屏实时完成对施工现场环境的全面管理和调度,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系数,保证施工项目的良好质量。
        2.2管理模式的创新
        建设工程的每个阶段都需要科学有序的管理。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施工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的成本、进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以施工技术管理的创新为基础。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各个行业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由于建筑工程所涉及的管理工作的超完整性,在施工技术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多个方面。因此,管理模式的创新必须与学习先进的管理体系相结合,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帮助施工企业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综上所述,在施工技术管理创新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调整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使其充分适应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效果,从而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促进施工技术达到理想效果。
        2.3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
        住宅建设项目进入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保证体系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施工期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要求施工企业全面深入地调查工程实际情况。当项目区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出现问题时,管理人员应对存在的风险进行预测,以便为施工做好充分准备,提高施工效率,控制施工进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4 加强施工过程控制
        为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施工企业可在大量劳务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时建立“样板引路”制度。要求各专业班组在大规模施工前制作样板,样板验收合格后组织劳务人员进行观摩和讲解,并在后续施工中按样板要求进行施工,增强工人的质量意识。
        2.5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对此,建筑工程行业还应实施信息化建设管理,确保建筑工程管理的高效率。加强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首先,项目管理人员要了解信息的过程和操作,学习信息技术、通信、传感器等相关信息网络,能够将其运用到项目管理的检测和监督过程中,及时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及时制定解决方案,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二是项目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技能。施工企业还应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将信息管理技术应用于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6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
        实施建设项目管理,必须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建筑业要取得发展和进步,也是与时俱进的,因此项目管理方法要跟上其发展的步伐。首先,对现有的管理方法进行评价,保留有效的管理制度。对无用或无效的规章制度进行创新,针对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创新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管理效果。另外,要不断提高管理者的创新观念,不断优化管理者的管理观念,使管理工作更有效率。在实际施工中,管理者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定,注重绿色建筑,保证施工质量,保护施工现场周围环境,降低破坏和污染程度。
        2.7完善相关管理机制
        全面建设好工程,必须加强管理能力,通过完善相关制度,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建立适应建筑市场规范发展实际需要的规章制度。建设单位必须全面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相关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的思想观念,通过实施新理念,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从管理上确保安全和效率。一是建立高标准的招聘门槛。通过建立素质和能力标准,提高招聘门槛,从而保证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要不断培养合适的人才,建立人才过程长效机制,增强相关人员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二是要建立一支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将管理职能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各基层单位,形成部门与人员的监督制约关系,全面保障各工序环节的安全和质量。按照相关安全管理责任制,设置安全员,深入施工各个环节,多角度调查处理安全问题,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将《安全质量》汇编成册,发放到各岗位,使员工了解岗位职责和安全规定,不断提高安全质量意识。
        结束语
        新的经济形势和行业形势使得建筑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管理创新必须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结合国内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建设项目管理方案。通过创新方案来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也为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综合效益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王锋. 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17(23):330.
        张涛. 工程建筑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解析[J]. 工业C, 2016(6):228-228.
        郭上冲. 工程建筑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解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000(034):1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