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飞
东海县沭新渠灌区管理所 江苏省连云港市 222300
摘要:水利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先后发放通知,对新时代农村水利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等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加快推进新时代农村水利工程灌区改造,建设完善的工程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是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和实现水利工程灌区高质量发展最坚实的保障。本文与新时代农村水利工程灌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深入的分析探究,研究新时代农村水利工程灌区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对其改造方案,对于农村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农村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灌区改造
引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我国基础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作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基础工程,在农田灌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和工业用水量日益增长,我国农业水资源紧缺形式越来越严重,而传统水利灌溉由于工程老化、技术落后、管理不善等原因,在灌溉过程中会由于蒸发渗漏等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 实行农村现代水利工程灌区改造、全面推行节水灌溉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1.新时代水利工程灌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1.1水利工程灌区投入长期匮乏,难以满足灌排工程改造需要
水利工程灌区工程经过长年运行,机电设备大多属淘汰产品、效率低下,土建结构老化、损毁严重。由于投入长期严重不足,目前尚有部分一级泵站、大部分二级泵站、骨干灌排渠道、灌排沟渠毁坏严重没有改造,存在运行安全隐患,水利工程灌区总体效益降低,已成为水利工程灌区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农村稳定发展的短板。
1.2水利工程灌区信息化覆盖程度较低,不能满足管理需求
水利工程灌区信息化建设起步于 1997 年,经20 多年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业务管理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水利工程灌区信息化总体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监测信息种类不全,通信网络不完善、覆盖程度较低等问题,且水利工程灌区未建立统一的信息中心、信息数据难以共享等,不能满足水利工程灌区实时监测、精准计量、统一调度和资源共享的管理需求。
1.3水利工程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偏低
水生态环境状况堪忧,水利工程灌区属水资源紧缺地区,水资源需求缺口较大。但当前水利工程灌区内农业灌溉仍以粗放式漫灌为主,用水效率和效益偏低,水资源紧缺与灌溉用水浪费并存。再加上水利工程灌区内农业化肥、农药大量使用,水源污染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污水、废弃物也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灌区水环境质量。
1.4水利工程灌区管理机制体制不顺,水价综合改革迫在眉睫
由于历史原因至今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单位,目前采用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水利工程管理局主要管理并承担水利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法人职责,其余闸站和渠系工程按行政区域归属管理。总局与各县(区)管理机构非隶属关系,只有业务指导关系。
2.新时代农村水利工程灌区改造的必要性
2.1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保障
我国现有 1 万亩以上大中型水利工程灌区 7800 多处,灌溉面积 5.2 亿万亩(占全国灌溉面积 52.6%),其中30 万亩以上大型水利工程灌区 459 处,灌溉面积 2.8 亿亩。大中型水利工程灌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益性基础设施,通过对新时代农村水利工程灌区高效节水灌溉模式的推广、先进信息化设施的应用等改造,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2.2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水利工程灌区的核心任务是农田灌溉的排水服务,水利工程灌区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相连。新时代农村水利工程灌区建设是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当前水利工程灌区的重要任务。
2.3水利工程灌区功能发生重大变化
水利工程灌区供水结构由单纯为农业服务转变为农业、工业、生态及城乡生活的供水结构,兼顾生态和城乡水源地任务 ;同时水利工程灌区农业用水需求由以需定供转变为以供定需。在水利工程灌区水资源日益紧缺、功能发生重大变化状况下,寻求最优水资源配置方案,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提高水资源综合效益势在必行。
2.4实现高效节水、人水和谐水生态体系的迫切任务
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传统的漫灌模式,再加上田间配套不完善,水量浪费严重已不适应水利工程灌区发展需要 ;同时农药、化肥的过量施用,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灌区水质安全和生态健康。实现水利工程灌区高效节水、提高溉溉水利用率,构建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体系,实现水利工程灌区绿色发展的任务十分迫切。
3.新时代农村水利工程灌区改造的总体思路
新时代农村水利工程灌区改造应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建设“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用水高效、生态良好”的、智慧化水利工程灌区。
3.1夯实水利工程灌区灌排基础设施
用现代科技和管理理念引领水利工程灌区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灌排基础设施等,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改造,解决水利工程灌区农业用水粗放和结构性缺水问题,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3.2加快水利工程灌区除险加固及升级改造
加快水利工程灌区水源工程除险加固、骨干工程升级改造等,优化总体布局,配套完善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同步配套改造田间工程、道路等附属设施,为水利工程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田间整洁美观、农业机械化操作方便奠定基础。
3.3加速水利工程灌区信息化、智慧化系统建设
围绕水利工程灌区管理和发展需求,利用新的信息技术,加速推进水利工程灌区运行管理信息化、智慧化系统建设,构建水利工程灌区河渠沟水系、工程设施体系、工程运行体系三位一体的网络平台,建设水利工程灌区大数据,构建业务支撑、决策支持、公共服务系统,引领水利工程灌区发展。
3.4加强水利工程灌区水环境整治及水生态保护
加强水利工程灌区水环境系统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以维护水利工程灌区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基点,通过对水利工程灌区水系和河湖沟塘系统整治、农村废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排污口清理整治、沟渠生态衬砌等措施,推进水利工程灌区水资源的全面节约、高效利用、综合治理,推动水利工程灌区走上绿色发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3.5深化水利工程灌区体制和综合水价改革
通过深化水利工程灌区体制和水价综合改革,创新管理理念,推进水利工程灌区管养分离。探索组建管理总局管理水利工程灌区总干渠及总干渠上的枢纽工程、骨干泵站和涵闸等,各县(区)成立管理分局管理辖区内干渠及干渠上的泵站、涵闸工程,成立用水户协会管理田间工程的管理模式。采取总局、分局水费由政府财政支付,田间工程水费由用水户协会自行收取模式,不断推进水利工程灌区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
结语
新时代农村水利工程灌区要充分把握续建配套与改造契机,大力解决水利工程灌区工程与管理的短板,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的运行管理理念创建“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用水高效、生态良好”、信息化、智慧化水利工程灌区,最终实现水利工程灌区高效节水、生态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绍强. 做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 率[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5(12):23-26.
[2] 刘景华, 王秀娟, 孙德强, 等.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技术研究[J]. 水利规 划与设计, 2007(2).
[3] 刘丽欣. 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 智能城市,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