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建住房和旧房改造工作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8期   作者:刘化语
[导读] 农村住房质量涉及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高度重视
        刘化语
        威海市环翠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山东威海 264200
        摘要:农村住房质量涉及广大农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高度重视,落实质量责任,规范建设程序,加强施工管理和工作保障。本文从农村住房质量现状的调查情况着手,推及全国各地农村住房建设的普遍情况,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建设质量安全的相关对策建议。这些具有普适性和针对性的对策建议适用于全国各地的农村住房规划、审批、建造、验收等各个环节,若能推广施行,必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农村住房的建筑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新建住房和旧房改造工作。
        关键词:农村新建住房;旧房改造;思考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保护与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是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建设历史名城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各个地区出现了一些精品旧城改造案例,但是部分城市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上,脱离了原有的城市格局,对此,需要从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做到扬弃适度,重视旧城文化的延续,把握好更新范围,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对街区历史文脉、空间格局等进行深度分析,重视公众参与,找出适合城市发展的改造方式。
1注重住房与环境协调
        1.1注重与周边自然环境协调
        农村住房与城市住房区别之一是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传统农村住房在选址、布局、营建上,择水而居、依山就势,都充分反应了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农村住房选址与建造应充分尊重自然环境,有利于保护山水格局和生态环境。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格局的前提下,做好村庄和住房选址与布局,做到住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1.2延续原有村庄空间肌理
        村庄空间肌理是村庄在发生发展的长期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空间格局、街巷尺度、建筑布局、建筑形式、村庄整体风貌等,受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的双重影响,既体现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的特征,又蕴含着地域文化、乡村文化等发展特征。农村住房设计应考虑延续村庄空间肌理,在空间布局上要充分考虑原有地形特征,做到随形就势,充分尊重原有街巷尺度、建筑形式与风貌,着力保护村庄空间结构、山水环境、街巷格局[1]。
        1.3注重协调村庄建筑整体风貌
        塑造和谐统一的村庄建筑风貌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农村住房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新旧建筑的协调,注重村庄整体风貌和谐统一。注重保护历史建筑物、构筑物,设置相应的风貌控制区、协调区等要求。合理设计新住宅建筑形制,统一建筑立面、屋顶色彩等。合理控制农村建筑高度、尺度、层数等规模要素。
2农村新建住房和旧房改造工作优化措施
        2.1加强质量安全管理
        作为农村住房施工质量的主要责任人,施工方(建筑施工企业或农村建筑工匠)要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抓好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工作。住房建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图纸文件及国家、行业规范标准精心组织施工,并形成规范完整的施工技术资料档案。应采用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严禁因降低成本或赶工期而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施工中采取安全施工措施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2]。
        2.2建立质量监管机制
        各级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各方主体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对不按照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等设计施工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建房农户、设计方和施工方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监察部门对在农村住房建设管理中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部门单位及人员要严肃问责,依法依规给予处理。


        2.3引导农民从实际需求出发,避免盲目攀比
        有许多农村的住户并没有根据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实际的需求出发完成新建住房改造和建设的工作,导致许多农民之间存在互相攀比,一味追求大面积以及精装修的情况。远远超出了其自身的经济承受范围,导致其背负巨额的债务成,使得政府的福利政策反而成为了群众的生存压力。因此,在开展农村住房建设的过程当中,要充分调查居民的个人经济状况,按照其实际需求完成房屋建设,要通过多种措施、多种形式对农村的住房建设、规模、风格、材料、装修等等进行正确的引导,而避免出现上述的状况,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农村房屋建设的初衷[3]。
        2.4避免新房空置,抓好入住使用
        在开展农村房屋建设以及旧房改造的过程当中,许多居住地存在着房屋空置的现状。这是由于许多农户为了争取补助的资金。,一味的抢先进度完成的房屋建设,而导致拿到补助资金后,没有进行后续的房屋完善,使房屋无法完成居住的任务,从而出现长期空置的情况。因此,在进行农村房屋建设的过程当中,要明白“房子是用来居住的”这一理念。在进行建设时要抓好房屋的进度,做好验收工作的督促,然后才能够保证房屋真正达到建设的目标,完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目的,从而为国家对农村福利建设带来帮助和推动。
        2.5鼓励购买保障服务
        鉴于大部分农村住房的业主完全不具备相关知识,无法有效监督房屋建筑质量的现状,鼓励有条件的业主,在住房建设过程中委托具有房屋建筑工程监理或者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或设计人员对农村住房施工建设进行监理,对农村住房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进行全程监理。各地基层政府也可以采用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委托专业机构对农村住房施工质量和安全实施辅助监督管理。鼓励购买工程保险[4]。
        2.6促进节能改造发展的措施
        一是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农村住房节能改造试点工作已取得良好的示范引领效果,为加快建设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解决了基本住房安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清洁取暖等工作,进一步做好巩固提升,加快出台农村住房节能改造的相关政策和激励办法,加强农村住房节能改造,切实提高农民群众节能环保意识,让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节能改造带来的好处。二是不断完善技术体系。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农村住房节能设计标准,不断提升标准适用性、可操作性。同时编制农村住房节能改造技术标准和施工技术导则,制定外墙、屋面保温、节能门窗改造施工技术要点及相关图集,制订推行适宜农村节能改造技术和方案,为全面推行农村住房节能改造提供技术支撑。
        三是持续加强宣传指导。农村建筑工匠作为农村住房建设的主力军,要不断组织开展节能改造施工技术专业培训,不断弥补农村地区施工水平低,施工技术落后等不足。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各种媒介,借鉴试点工作总结出的一些成熟适用的经验做法,大力推广现代化建造体系和先进的节能改造技术,努力让农民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到节能改造不仅提高了居住舒适度,而且减少了冬季采暖支出,进一步增强节能改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5]。
结束语
        十多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住房建设要求也逐步提高,从最初的满足挡风遮雨的“有房住”,到注重建筑质量、外观和功能的“住得好”,再到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农村住房建设工作面临着新要求、新挑战和新机遇。
参考文献:
[1]王锡琴,向元芝.既有农房绿色改造的方法探究[J].技术应用,2019(2):64-68.
[2]敖鑫,邓琴琴,王艺霖,等.农村住房能耗和节能现状调研与分析[J].区域供热,2019(2):8-12.
[3]丑洋,郭琴.国内外住宅建设比较.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8.
[4]周兆艳.浅议国内外农村住宅现状分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16.
[5]白胤,汪俊,杨旭光,鲍先凯.农村住宅建筑绿色化改造对策.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