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面向素质教育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第8期   作者:庞华英
[导读] 本文就素质教育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庞华英
        湛江市遂溪县教师发展中心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素质教育被放在重要位置,把素质教育融入语文教育才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语文的教学其中也包含一些历史文化,通过对学生们讲解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更容易让学生树立素质意识,在日常语文教学中,也应该有效地改变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有趣,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目前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家长并不懂如何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所以要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就必须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本文就素质教育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探究。
        关键字: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引言:目前,语文教育的开设包括语文素养方面和基本知识方面,除了这些还应该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既要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又要结合学生们自身现状,这样的素质教育才容易被学生接受。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变化教学形式,要以促进学生们的素质发展为中心,可以根据课堂需求设计一些小游戏和活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们在玩乐中感受语文文化的魅力,从而无形中还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价值观,慢慢地个人素质就会有所提升。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教师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中心,在课堂中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小活动,从而展开教学的一种教育模式。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先进性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科学的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在现实生活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和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以发展素质教育为核心,同时结合教师所了解学生的情况,最后再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的玩乐中学到知识,这种情景模式能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也能意识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不再觉得学习语文很枯燥、乏味,在思维意识上也有一定的提高,让学生养成积极探索语文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合理地去探讨解决方案的课堂氛围,这样不仅活跃了气氛,还让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密切,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面向素质教育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探索
(一)融入式教学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该先用融入式教学的方法,让素质教育慢慢进入学生的生活中,这就要求老师要掌握学生的基础情况和自身特点,在设计课堂活动时,最好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下,学生们才会真正地加入到课堂活动中,才能让学生们真正放开思维,这时,教师要起到指导作用,把素质教育慢慢引入课堂活动,先让学生对其不陌生,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去感知语文知识的魅力,愿意自发地去了解、学习语文知识,这更利于学生掌握文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也为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田家四季歌》时,因为学生对语言的掌握能力不好,所以在自学时不能很好的把握住文章重要语言,而且文章的生词也阻碍了学生很好地阅读文章,这时,教师就可以用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对《田家四季歌》进行讲解。《田家四季歌》,从题目来看就能了解到文章被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在讲课时,先让学生自己通读一遍文章,然后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这篇文章已改编成谱子的歌曲进行播放,然后让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体验歌曲的情感[1]。

之后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再回答,有的学生说文章被分为四部分分别来描写四季情景,有的说每段的字数都一样,还有的说,每二三句后面都是押韵的等,学生们在这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中,可以深刻理解文章内涵,在这种体验式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体会语言具有的情感,促进了学生对这门语言的学习,也为学生学习其他语言打下基础。
        (二)合作式教学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要提高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用智慧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时,老师可以应用合作式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老师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并对每个小组设立一名小组长,帮助组内沟通和协助老师管理各组[2]。老师对每个小组都抛出文章中不同的问题,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内部交流、合作,把组内遇到的问题,由小组长统一汇报给老师进行解决,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竞争,谁先解出老师问题答案的小组,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一来,小组内部出现的摩擦,都可以由小组长和组员进行内部解决,这样提升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加强学生们的沟通,提高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讲《开国大典》时,教师让学生先了解一下文章大概,在小组合作时不至于对问题毫无头绪,老师先领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再给每个小组布置任务[3]。任务可以是说说文章的主题思想;划出描写场景的句子;找出描写群众反应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等,每个小组的任务都不同,讨论的重点也不同,这样就避免了小组之间的抄袭和投机取巧,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人作为代表回答问题。老师在合作式教学中充当引导者角色,引导学生思考正确观点并为学生解决合作时所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此过程中设立奖惩制度,这样学生有了“奋斗”目标,会提高学生寻找答案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明白合作的重要意义。
        (三)拓展式教学
        学生只依靠语文课堂和书本知识想要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不太现实的,老师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拓展式教学,让学生接触不同学习资源,了解不同的知识、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老师可以每两星期利用班会实践举办一次读书分享活动,让学生在两星期内利用闲暇时间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读物,自己选择读物阅读,并记录,再分享,为素质教学打下良好基础[4]。
        例如:在讲《孔子拜师》时,除了要让学生明白“吾日三省”的重要意义,也要让学生学习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品质,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外去了解儒家学说的任务,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分享。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论语》中,让学生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在讲《女蜗补天》时,老师可以讲一些其他符合学生心智的神话故事,这也是一种学习拓展,让学生对语文文学充满想象,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结束语:在素质教育的方式下,语文教师应该了解并尊重学生们的意愿,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利用学生们的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还应该结合课堂内容设计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课堂情景,并在课堂上反复提及课堂情景中所讲的内容,让学生利用情景再现记住知识不再困难,反复提及课堂内容,能加深、巩固对知识的记忆,从而能完全掌握住知识,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让课堂变得不再枯燥,同时还促进了学生们全面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花.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练习探究[J].新课程(下),2018(3):39.
[2]田君.探索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J].课外语文,2016(6):13.
[3]宋汪洋.谈小学语文教学论课程内容的优化[J].教育探索,2015,(3).28-30.
[4]石月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法”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4,(3).123-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