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芬
石家庄市栾城区第五中学 051430
摘要: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模式都较为传统,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分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这方面并没有很重视,这也是老师传统教学方法的一个缺点。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帮助学生尽早地培养相关的历史核心素养,这样也更适合相关教育部门和新课标的要求,而且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在这个社会,人才并不是学习成绩好就能被定义的,而是整体素质要高,思维发展能力较强,这也就进一步要求老师要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各个素养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都具有各自的地位,体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出更真实的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
一、 高效的阅读技巧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像历史这门学科,书本上的历史知识都是比较基础的,而且固定性知识较多,像年代和历史人物以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介绍较多,但是学生单纯地掌握课本上的历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知识的拓展,了解到更多事件和人物背后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由此可见,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下要多阅读历史读物,也可以进行标注和记录,但是一定要让学生注意的是,让他们进行阅读并不是单纯地读故事,而是要高效率地展开阅读计划,是需要通过相关内容阅读去了解到一定历史知识的。很多初中生在阅读历史读物时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而是将阅读作为一项任务,是被迫式地阅读,学生的阅读记忆也只能停留很短的时间,这样是比较浪费时间的。除此之外,也有一部分初中生在阅读时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时,会直接选择跳过,这样也是不对的,当遇到自己不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时也应当静下心来去阅读,这样才能够了解更全面的历史知识。因为初中生即将面临中考,学习时间紧,任务重,他们在进行历史阅读时会采用速读的方法,这种阅读效果并不是很好,学生在阅读时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思考,而是将量作为自己阅读的收获,也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学生在使用速读阅读方法时,应当恰当地使用,在遇到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介绍时尽量避免这种方法的使用,这样不容易忽略细节知识点。学生也可以在速读之后再进行部分精读,对重点知识进行仔细揣摩,但同时也要和课本知识相结合,不要过度偏离课本,再选择历史阅读读物时要以课本为中心,在精读重要历史事件时也要学会做笔记,正如一句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二、 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即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经过调查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不能够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他们对零碎的知识点不能很好地进行总结,只是零碎性地掌握,但当遇到综合题考查时,他们就不能全面地写出答案,而且这种问题在很多学生身上都有体现,这也是阻碍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因素。让初中生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地因为考试要考历史,也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知识,而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对一件事情进行更好的理解思考,将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在平常能够得到施展,而且学生核心素养的体现之一就是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现有历史课程大多通过每个知识点展开,这种思路强调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能够使学生纵向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三、 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很多老师会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认为自己对这门课的掌握程度已经很好了,并且清楚地掌握考试的重点,而且老师在给学生进行授课时更多的是将学生该怎样提高成绩分数作为重中之重,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比较传统的,而且对学生的局限性较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影响较大。老师的职责本就是“教书”和“育人”,但部分老师只完成了教书这一项职责,而育人也是十分重要的。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思想发展的黄金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周边人的影响,老师应当给学生起到一个很好的领导作用,让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发展方向前进,这样老师能够更好地塑造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四、 营造良好的、生动的历史课程学习氛围,提升教学的感染力和代入感
很多初中生会觉得学习历史很无聊,总是去记一些知识点,而且知识点还比较琐碎,需要进行总结,学生学习历史的抵触心理会逐渐增加,教师应当及时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学习历史。之所以会让学生产生这种抵触心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老师的课堂较为无聊,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有趣的事情吸引,而且历史老师过于注重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历史分数,教师应该适当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一定要明白的是,当学生处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当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学生也会更乐意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且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历史的学习会更加充满兴趣,主动性也会变强,当学生的思想得到改变时,会更加愿意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心情也会更加愉悦。
一个老师是否受学生欢迎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有,第一是老师是否和蔼可亲,当学生提问问题时老师是以怎样的态度是给学生解答的。第二是这位老师的课堂是否足够生动有趣,学生在上这堂课时心情是否愉悦,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等。由此可见,老师一定要做好课前准备,尽可能地将自己的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自身的感染力,这样学生的代入感才会更强。那么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时,才能更主动、更深刻地进行相关讨论,当学生在激烈地进行讨论时,他们的思维也会得到发展,就会涌现出很多想法和观点,那么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能力就会逐步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老师也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学生会产生厌烦感。而且老师可以运用像多媒体这种教学辅助工具,在课下制作有趣的PPT,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和训练,掌握历史学科方法,具备历史学科相关能力。历史解释能力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其中渗透着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四个方面,是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一个较高要求。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厘清教学层次,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老师在讲相关历史事件时也可以多插入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给学生讲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学生会对这件历史事件更感兴趣,会主动进行探讨。
五、 结束语
现在这个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学习成绩好已经不是人才的唯一定义了,而且老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初中历史教学应当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对相关历史事件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老师在教书的同时也要做好育人工作,要做到以身作则,鼓励培养学生要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永强.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学版,2019(12):224.
[2]黄玉.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家长,2019(10):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