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8期   作者:张泽勇
[导读] 古人云:“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这对每一个学科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张泽勇
        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第二中学 655418
        摘要:古人云:“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这对每一个学科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死板教条,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机械地灌输给学生,使得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主动改良教学方式,寻找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投入课堂中去。至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则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从知识的灌输者转为教学的引导者、答疑者,给予学生充足的学习空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寓教于乐,切实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兴趣;初中数学;综合素养
引言
        在21世纪,针对时代快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探索教育模式的进一步改革。而数学作为一个培养人们综合素质的关键学科,数学教育也成了改革的重点。在教育过程中,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建立高效课堂,不仅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在注意力集中的前提下,更好地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能提升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参与性,并在积极互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索中逐步认识数学的本质,这对初中生数学知识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学习兴趣的提升,学生在学习思考过程中主动将不同板块之间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在面对各类知识点时能在自身加强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持下很快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本质,以此高效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因为考试是学生求学阶段的重要活动之一,考试成绩也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不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对数学题目各种解决策略进行积极探索,在自主探索中掌握各类题目的解决方法,使其解题正确率更高,进而有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具体策略
        (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渲染数学教学气氛
        随着新教改的深入进行,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强大的功能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时,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举例来说,数学教师在开展有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一单元时,可以将重点题目通过多媒体设备投放到屏幕上,再结合课本上的原理进行解答。

如果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分组讨论,学生通过交流后得出一个答案,教师将每个小组的答案汇总后,一起投放到屏幕上,进行评析讲解,并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自己解题步骤存在的问题,最后放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考。通过这种方式,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也不存在有学生开小差、走神的情况,每一位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以保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最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要条件是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思路,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就要求老师用问题不断地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思维。在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师喜欢运用固化的教育模式,在课堂开始时提问,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而不注重问题教学法能否在以后的课堂设计中得到运用,能否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的不同阶段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有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状态,更深入地参与课堂,提高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中,对于轴对称的教学,教师可以从图形的运动知识出发,引起学生对于图形内容的熟悉程度,通过不断进行提问,使得图形更改运动方向,变换最后的形状,从而在图形的运动中获得与轴对称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从已经掌握的知识中学会探索,有助于其增强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巩固原先的知识。
        (三)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
        绝大多数数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而且很多数与形的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关联在一起,运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元素对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进行描述与阐释。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教学难度,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还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学好数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促进其学习动机的生成。对此,教师一方面要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数学不仅仅是一些数学和符号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与线条的文化,它是对现实世界中各种数量关系、客观规律和空间形式的提炼与总结。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个新的数学知识点时,可以先向学生们介绍一下它的历史诞生背景,或者数学家们发现这一数学规律的艰辛历程等等,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生活场景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和使用方法,还可以提倡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的良好习惯。在日记当中,将生活当中那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细节或者一些细微的发现、个人感受全部记录下来。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对数学知识及其应用价值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知,这种效果甚至是课堂教学都无法比拟的。
结束语
        初中是学生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初中生的认知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都十分强,特别是他们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就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为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使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赵宜.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甘肃教育,2017(4).
[2]梁继红.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东西南北(教育),2017(11).
[3]穆秀明.试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