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英
福州市马尾江滨幼儿园
【摘要】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广泛地接触社会和自然,”让他们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而幼儿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渴望学习与模仿,乐于观察大自然。自然材料是幼儿生活中一直接触的,幼儿可以随地的在大自然中取用自己喜欢的物品作为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参与创作的欲望,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 自然材料 幼儿 美术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 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依托古镇资源开展幼儿园多样化美术活动的实证研究》课题实施中,我们尝试从多角度、全方位的引领幼儿逐步学会挖掘自然材料的魅力,提高幼儿对自然材料进行分类、欣赏、表现及创造的能力,在运用自然材料表征的同时感受家乡自然景物中美的存在。
一、挖掘自然材料,丰富美术活动的材料
不同的美术材料会激发孩子不同的创作灵感,尤其是自然材料,幼儿渴望学习和模仿,自然材料的气息必然会增强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同时提高幼儿在美术活动的积极性,更利于他们表现及创造美。
比如:在自由活动时,孩子们围在幼儿园草地旁叽叽喳喳地争论着“那朵花像个小星星,那个石头是一只青蛙,飞着的蝴蝶真美啊.....”大自然有着神奇的魔力,小朋友们如此喜爱,于是他们把这些“宝贝”带回班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充分利用,促进发展。我问“这些宝贝可以做什么用?”“可以把这些树叶变成小船”“可以把这个石头变成小汽车”“可以把石头变成娃娃的小床”。“那想不想有更多的宝贝”于是更多的自然材料就诞生了,他们把瓜子壳、花生壳变成了家乡的迥龙桥,把小石头变成了闽安的大炮台,把纸卷变成了河流。幼儿在收集自然材料的过程中,他们走到大自然中,去摸一摸、想一想、动一动,可以主动的挖掘自然材料的奥秘,增加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有了这些自然材料,让美术活动的材料更加丰富,不在拘泥于用画纸、画笔。
二、运用自然材料,拓宽美术活动的形式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常常以欣赏、手工、绘画等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及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到:“教育活动的组织应当灵活地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形式,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参与的机会,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运用多种的形式来进行教育活动。
(一)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小组活动,提高幼儿合作创造能力
大自然是充满神秘并且材料丰富的世界,它为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材料,这些材料更有利于幼儿进行小组活动,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按照自己的想象自三三两两结伴,大胆进行表现和创造,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主题和风格的作品。如:自然材料——瓦片,有的幼儿用粉笔在瓦片上画出古镇的楼台、亭子,当一片一片的瓦片连接在一起时,古色古香的闽安在孩子稚嫩的笔触下陡然显现,极具韵味;有的幼儿商量着把瓦片一片片垒砌在一起,把它们固定在木架上,展现出古镇流檐翘角、飞檐出没的建筑美。
(二)选择自然材料进行个别创作,满足幼儿个性审美需求
幼儿与材料的不断互动的过程就是他们获得成长的过程。自然材料的个别创作,能让每个幼儿通过观察、学习、操作,富有个性的展现幼儿个体的审美情趣。
比如:在制作蟛蜞篮时,有的小朋友选择用竹条编制,有的小朋友用草绳来边卷边编,更有的选择用稻草绳来编…。不同自然物的选择折射出孩子们不同的审美角度,展现出的是多元的审美情趣。
再如:在准备闽安八将舞活动时,小朋友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材料表现板凳上扎精美的塑料面纸、装饰花。有的用各色的垃圾袋及橡皮筋辅助扎成各色花来装饰;有的则选择各式各样的纱巾揉叠在一起制作成彩色的花。老师提供的丰富自然材料能让孩子们自主地选择、积极地展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很自然地表达出孩子眼中、心中对家乡风土人情美的感受。
三、筛选自然材料,支持各类美术活动的开展
自然材料丰富多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自然材料都收集起来,把它全部堆放在幼儿面前。作为老师我们要把幼儿的意愿作为材料选择的主要要素,认真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活动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我们要做一名分类员,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活动需求对所收集的自然材料进行分类,选择较方便的、有层次性的、无毒的材料,并引导幼儿将一种自然材料进行多种玩法,运用到多个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比如:玻璃瓶、瓦片、石头等物品适合中大班幼儿开展绘画类的美术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这一类物品上用勾线笔、粉笔或毛笔等进行作画;又如:玉米棒、胡萝卜、藕块等物品适合小班幼儿开展拓印活动;再如:纸袋、纸盘、布块类物品适合中大班幼儿开展剪贴活动;泥巴、面粉等物品适合大班幼儿开展陶艺活动。从自然材料合理分类出发教师思考适宜的美术活动类型,使得美术活动能创新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从中也能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能繁衍出许多的美术资源。
自然材料是最大自然给予给我们的宝贝,幼儿的想象更是天马行空,让幼儿与自然材料的互动过程,也是幼儿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在孩子们对古镇的一景一物都有一定感受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幼儿摒弃价格较贵的美术材料,引导幼儿对身边的自然物品加以关注,幼儿就能让自然材料“活起来”“动起来”。幼儿用这些自然材料创作出丰富多样的家乡风貌,展现一件件生动又活力的美术作品,应该来说是十分有价值。
家乡的古镇资源很丰富,生活中的自然资源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运用自然材料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的富有古镇韵味的美术教育活动,能启迪了幼儿的心智和情感,让孩子浸润在具有浓厚乡土特色的美术环境中,丰富多样的美术活动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盛志凌. 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班级美工区中的创意运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8,
[2] 朱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S].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S].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张文玉.《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Z].上海学前教育网,2005.
[5]沈玲晓.《浅谈自然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19年54期
作者简介:
姓名:项英 职务职称:幼儿教师 一级教师 学历:大学本科 邮编:350015
电子邮件:346668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