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写话到习作教学的衔接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作者:毕长虹
[导读] 新《课标》把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写作教学目标分别定位为写话教学和习作教学
        毕长虹
        南京市江宁区禄口中心小学
        摘要 新《课标》把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的写作教学目标分别定位为写话教学和习作教学,在具体目标的划分上,两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教师往往忽视这两个阶段的紧密联系,造成不少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后在习作上“水土不服”,习作能力跟不上,习作热情减退。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习作困难,有效提高写作教学效果,本文就小学语文低年段写话与中年段习作的衔接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部编教材 写话 习作 衔接 意义 支点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根据新《程标》对小学阶段目标的划分,写作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段为写话教学,第二、三学段为习作教学。这三个阶段既独立又统一,逐步递进,螺旋上升,旨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和写作兴趣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写话和中年级习作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频出,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如何使低年级学生在写作能力上平稳过渡到中年级的问题值得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深思。
        一、从写话到习作衔接的教学意义
        众所周知,一、二年级语文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大量识字以及培养口头语言表达上,
课堂中,教师们虽然有序组织了学生的口语交际,但对写话的训练有所忽略。而进入三年级后,学生正式接触到了作文课,并且开始有成篇表述的习作要求。
        1.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规律
        从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到中年级习作之间开展一定的衔接,首先能够使得语文教学体系更符合儿童语言发展规律。从低年级写话到中年级习作都是针对学生的语言应用、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循序渐进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无论是低年级写话还是中年级习作,都能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做好低年级写话与中年级习作之间的衔接工作,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体系,使学生的思维体系具有连贯性。
        3.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正如上文提到开展良好的衔接工作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助益。针对语言表达能力开展良好的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本身的阅读技巧,语言表达技巧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提升。
        4.有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师在进行整个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良好的衔接工作使写作教学的整体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使习作不再令人望而生畏,甚至还颇有乐趣。学生能从习作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才会更加乐于表达。
        二、从写话到习作衔接的教学策略
        习作训练的出现,意味着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换,从语言的片断向完整文章的靠近,无论是思维的跨度,还是心理的承受,师生都感觉有一定难度,有一种断层的困难。低段与中段之间缺少了一个环节,少了一个平稳交融的链接。如何让低段与中段的习作学习有效衔接是值得研究的一大问题。
        1.培养兴趣,从怕写到乐写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为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它与对事物的好感分不开,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当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教师要想保证写话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进行良好的衔接,低、中年段平稳过渡,那么首先就一定要激发和保护学生对写话和习作兴趣。拥有良好的内驱力,学生才会更加主动地克服写话和习作过渡阶段的学习困难。


        2.立足课堂,从会说到会写
        学生的语言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借助课文句子的表达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模仿中表达,在表达中积累和创造。笔者在教学《荷叶圆圆》这类课文时,利用段落结构相似的特点,挖掘语言训练点,及时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由于有课文内容作铺垫,学生说起来并不觉得很难,他们发言积极,各抒己见。之后让学生写下来,巩固了学习的成果,符合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的规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小鱼儿”和“小青蛙”这两段,我们发现这两段的写法相同,都是先写小伙伴怎么说,再说小伙伴怎么做。现在我们也来学着作者当小诗人,大胆想象荷叶的小伙伴还有谁,会怎么说,怎么做,哪个小诗人来说说?
        生1:荷花说:“荷叶是我的绿色的裙子。”
        生2:夏天说:“荷叶是我的公告栏。”
        生3:地球说:“荷花是我的吸尘器。”
        师:刚才你们都听了其他小伙伴怎么说的,接下来你们还可以继续说说怎么做吗?看看谁能说得更完整。
        生4:美丽的花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蝴蝶煽动着翅膀,在荷叶上翩翩起舞。
        生5: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遮阳伞。”小蝌蚪在荷叶下自由自在地嬉戏游玩,多开心啊!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6:小蜗牛说:“荷叶是我的跑步机。”小蜗牛在荷叶上快乐地爬来爬去,正努力地锻炼身体呢!
        师:哇,你们真是一个个小诗人!
        师:你的想象力可真独特!现在,就请你们把自己刚才说的写下来,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3.问题导向,从无序到有序
        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过渡衔接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写话与习作之间的差异,按照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实现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思维活动与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入手,在写话与习作训练的时候,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维发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应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发展阶段规划语文教学,有序地展开训练,实现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协调发展,提升学生的写作意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在写话教学开始前,就普及书面语言的写作要求,一开始就开展规范和准确的标准,引导学生优化口头语言,学会用文字去叙述自己的感受,从刚开始的“表达无序”,到逐渐实现“有序表达”,以达到写作教育的目的。
        4.科学指导,从不会到擅长
        科学的指导和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且能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所以在指导和评价过程中可以进行多样化全方位评价。可以根据年段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进而培养出学生能够自评、互评、互改和自改的能力,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保证学生能够在客观评价的同时能把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发挥出来。
        三、结束语
        总之,若要很好地让小学生实现写话与习作的自然过渡,应从学生思想意识以及思维入手,注重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形成写作兴趣,以提升学生中年级习作的主观性。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与周边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见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实现思维活动与语言表达的密切联系,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沈婷《小学低年级写话与中年级习作衔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2]刘贵峰《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策略探析》,《学周刊》2020年第4期.
        [3]赵红丽《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与中年级作文的衔接策略研究》,《好家长》,2018第7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