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幸福课堂的心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0期   作者: 刘俊山
[导读] 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
        刘俊山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初级中学
        
        原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第一,要有欢乐、幸福及对世界的乐观感受。教育学方面真正的人道主义精神就在于珍惜孩子有权享受的欢乐和幸福。”教育是一种是为未来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幸福。
        一、幸福是主观感受的动态发展
        什么是幸福?首先,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由于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心理学上的幸福是指人类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到实现时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由需要(包括动机、欲望、兴趣)、认知、情感等心理因素与外部诱因的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心理状态。其次,幸福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幸福作为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不是评价生活中某一偶然因素引起的暂时的愉快和满足,而是对生活的一定阶段或者全部生活作出的总的评价。
        二、传统课堂教学对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受力的忽视
        在知性论思维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所遵循的哲学思维乃是“外求”和“外灌”的一种知识性传输式,只注重用客观的外在标准要求学生,而忽视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感受,只重结果不管过程。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自己的生活过程,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课堂教学不仅具有传播知识,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的功能,它更有指导人们日常生活,增强人们生活幸福感的多方面的功能,特别是具有引导受教育者享用生活的功能。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打造现代幸福课堂教学模式,是当代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三、幸福课堂的基本特征
        幸福课堂是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打造的高效活力课堂,它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以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前提
        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是打造幸福课堂的基础。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合理选择组织教学内容以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现的过程。它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败和师生的幸福感。
        但是,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为学生设计,而非供教师孤芳自赏的,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应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只有建立在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对教材深入挖掘、对学情深入把握基础上的设计才是最有价值的。在常教常新的教学中,教师会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学生也会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教与学互相配合,师与生相得益彰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幸福的课堂。
        (二)以生命教育理念为核心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也是教师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是师生生命不可重复的体验,课堂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流淌着最精彩的生命激情。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快乐。我们打造幸福课堂,就是要为孩子开辟一片充满阳光、生机勃勃、催人奋进,让师生都快乐幸福的天地。
        幸福课堂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育人的智慧,在尊重、发展、激励、愉悦中培育学生的美好心智,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三)以体验学习为重要过程和有效方式
        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

这里的“体验”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即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体验教育要求少年学生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学生的幸福感不是来自于外界的训导,更多来自于他与外部世界建立起来的亲切、友善的关系,是他作为个体存在的生命和这世界达成的和谐统一。
        四、打造幸福课堂的心理策略
        (一)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必须有四个转变
        1.教学的本质:从认知到建构。在打造幸福课堂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教学应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师生重要的生命经历,课堂是师生生命经历的重要场所。教师只有勤于思考,才能跟上教学的脚步;只有勇于付出,才能领悟教学的真谛;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体验到教学带来的成就感。教师应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促使学生主观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幸福课堂是师生向往的学习知识、激荡情感、体验生活、滋养情趣的场所。
        2.教学的目标:从单一到多维。幸福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幸福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不完全在于使学生掌握了某种知识,形成了某种技能,发展了某种智力,而在于使学生相信,他能学会什么,他能感悟到什么。这就是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健全的人格和乐观幸福的生活态度。
        3.教学的资源:幸福课堂首先意味着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包括环境、教师、学生、教学方式方法、教材及辅助书籍等,当然,还包括宝贵的时间。此外,幸福课堂的教学资源还包括从狭窄到丰富。幸福课堂倡导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学习。通过社会这本博大精深的书,让学生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感。
        4.教学的方式:从传授到互动。幸福课堂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最本质的。幸福教育的学习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幸福课堂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
        ?(二)打造幸福课堂必须遵循的心理原则
        1.“爱意浓浓”
        幸福课堂充满着“爱”:教师满腔热情地爱每一个学生,爱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学校,真诚地爱各科教师,在这样的“爱”的氛围中每一个师生都拥有一份快乐幸福的心境。
        2.“情趣盎然”
        幸福课堂充满情趣:师生在这充满情“趣情”的活动交流中处处散发出快乐的火花。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以激动人心的情感魅力在学生领巾创设的角色中,把学生的情感“煽动”起来,使他们投入忘我的境界中,使学生始终保持自觉能动的积极状态,内心充满幸福感。
        3.“诗意绵绵”
        幸福课堂体充满诗意:幸福课堂应该富有诗意,只有那种充满了“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只有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中忽然发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课堂;也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悟出了独特的感受的课堂才是诗意的课堂。在诗情画意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才能享受到诗意的快乐,从而体验到幸福的真谛!
        4.“创意不断”
        幸福课堂是体验创意的课堂:课堂内,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当学生们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选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集体内探究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问,从而感受到个人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幸福课堂是一个让师生在放飞心灵中体验创造性活动的快乐的课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