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媛
鄢陵县大马镇初级中学 河南省许昌市 461200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育开始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与此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响应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号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推动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文章基于当前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渗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希望可以为语文德育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语文;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各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在发生改变,由之前的应试教育向现代化素质教育转变。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对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点培养有利于进入社会之后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想要提升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需要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全面配合。为了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到语文教学中需要任课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扎实语文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在初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教育新理念,得到了各学校的积极响应。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渗透德育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首先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以及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意识到当前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会珍惜和感恩。除此之外,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只有在初中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断完善学生的心理建设,培养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才能够为今后走入社会在工作岗位中发光发热,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学生在团体环境中的努力实践还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互帮互助的责任感。
二、初中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初中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知不到位
初中德育工作教学现状中存在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德育教育重视度不够,甚至完全忽略的情况,导致上行下效,初中生对于德育内容也不上心。部分中学的教学理念还比较守旧,对于初中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教育意识较为薄弱,没有把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初中生的实际教学中去。其次,少数初中教师并没有与时俱进更新其教学观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德育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
在当前初中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导者。除此之外个别初中语文教师虽然意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开展中过于关注德育教育的渗透,而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导致工作质量难以提升。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过于理想化
德育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另一问题是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过于理想化,忽视了班级当前的学习进度以及学生能够接受的具体程度。想要有效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环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在后续的教学环节开展之中进行进一步落实。然后,就当前的德育教育现状而言,部分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完全脱离了教学实际。只注重于目标好不好看而忽视了目标可不可行。
过于理想化的教学目标必然在实施中存在着诸多障碍,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针对性设置可完成的德育目标
为了积极响应当前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德育教育的渗透纳入到语文教学目标中来,以更好地推动初中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性的设置可完成的德育目标切不可过高或过低,应当充分考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可实施性。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应当和学生打成一片,深度了解班级学生的价值观便于在教学后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师讲解《过零丁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教育的教学模式,深度解读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了解到文天祥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
(二)深度挖掘课文内在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一脉相传,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对于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来说,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德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初中语文课堂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在教材内容中积极寻找德育教育点,对学生展开深度德育渗透教育,同时整个教育过程也会显得十分流畅,不会出现生硬的灌输感。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基本是名人著作传输的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能够对中学生的三观产生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例如在《论语十则》的教学中:“三人行,必有我师”培养学生的谦虚,“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培养学生的待人礼节以及青大的包容心。在深度挖掘教材德育渗透点的过程中不仅扎实了语文功底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是非观。
(三)利用课外阅读环节进行德育渗透
最后,教师想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对德育教育的渗透,还应当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环节。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仍然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探索欲望更好地扎实学生的语文功底,提升教学效果。在课外阅读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兴趣爱好,为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完美结合,打造出积极向上的德育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之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更好地提升德育教学效果。例如通过积极组织课外阅读演讲比赛形式,激发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举办以课外阅读分享为主题的班会积极鼓励学生与人分享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分享意识,能够更好地推动初中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课堂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场所,需要语文教师的全面配合。首先根据班级教学现状制定出可行的德育教学目标,继而深度挖掘课文内在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最后充分利用课外阅读环节做好德育渗透工作,更好地推动初中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虎海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初中语文德育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40):43-44.
[2]胡楗.德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实践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21(05):2-3.
[3]梅正魁.中学语文教学的德育和礼仪教育途径[J].凯里学院学报,2021,39(02):107-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