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李明强
[导读] 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下的教育目标,其对初中物理的教学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李明强   
        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第四中学  665000
                                  
        摘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下的教育目标,其对初中物理的教学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还能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本文主要分别从创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亲身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创新感受以及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创新思维方面,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策略


一、创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在对物理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会不自觉的积极进行思考和探索,这对提升教学质量和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教师要花尽心思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创新物理课堂情景的方法,这对引导学生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的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教学悬念,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高压线上的小鸟为何不会被电击?在下暴雨时为何总是先看到电再听到打雷?大铁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为何小铁块却不能漂浮?筷子插入水里为何看上去像是被折弯了?在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就热烈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谈论,课堂上的氛围也非常轻松、和谐,很显然这种方式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的用心思考,更为关键的是培养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精心的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比如在教学到电路连接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把准备好的器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合作设计电路,让学生介绍自己电路的连接形式和具有的优点,这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亲身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创新感受
        一部分物理教师习惯在课堂中使用计算推导和说明的方式,这样虽然有很大的说服力,但这种极其乏味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却会很大程度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其提出在课堂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人公位置,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遇障碍时的体会,强化学生课堂感受。有相当多的物理现象是不能清楚观察到的,而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是形象思维,因此在理解和消化物理知识方面会有很大的困难。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会灵活变通教学的手段,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切的感受物理现象,例如大气压本身会让学生产生很大的疑惑,如此大的压力,可自己却丝毫察觉不到,为了解决学生的困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吸附在玻璃上的吸盘。可以让一个学生拿着玻璃,并且在玻璃中央上吸附好吸盘,然后安排两个学生使出全身力气去拉吸盘,结果吸盘却纹丝不动。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解释,这是因为空气被排泄之后在大气压力下使得吸盘紧贴玻璃,若是处于完全的真空则会产生更强烈的压力。可能有的学生会提出问题,在生活中有些吸盘怎么经常会掉落,教师要认真的进行说明,首先是吸盘所吸附的表明有空隙,有很多空气会进入而导致气压相应减少,其次也可能是吸盘存在老化。可想而知,在课堂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物理实验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创新思维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主要采用的仍然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没有突出学生在课堂中主人公位置,而且还会使得学生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习惯,所以有必要去改善这种现状。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用心的提前进行教学设计,借助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对学生提出物理相关的问题,搭建起知识探究情境去指导学生的思维,在让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质疑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达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教学到《密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浮力探究实验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发其思维,让他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保持质疑。通过把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放入水中,学生会观察到木块漂浮而铁块下沉,教师可以提问,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学生可能会认为是质量的原因。然后教师可以用同等质量的木块和铁块再次进行实验,其实验现象依然是木块漂浮而铁块下沉,这时学生可能会对教师操作的科学性有了怀疑,接着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密度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质量=密度*体积,从而不仅让他们掌握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而且也一定程度上去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四、结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下的教育目标,其对初中物理的教学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充分的掌握物理知识,而且还能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首先教师要花尽心思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比如可以通过创新物理课堂情景的方法,这对引导学生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有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在课堂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人公位置,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遇障碍时的体会,强化学生课堂感受;然后借助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对学生提出物理相关的问题,搭建起知识探究情境去指导学生的思维,在让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质疑的基础上,一定程度上达到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琼.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新课程,2021,(17):162.
[2]陈家林.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28):153-154.
[3]来希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J].学周刊,2021,(12):65-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