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妙
汕尾市海丰县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教育属于教育的启蒙范畴,这一阶段对小学生的管理不仅是为了使其在知识上有所积累与收获,而且是为了让其在心灵发育与成熟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推动与促进,使得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培养出热情、自信、自强等受益一生的美好品格。健康拼搏的思想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能为学生日后的发展进行良好的铺垫。因此,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适当运用可为学校管理提供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育人工作;激励策略;有效实施
引言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刻。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优秀人才,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那么,小学阶段就像一棵树木的扎根时期,只有根基扎好了,才能一步步生长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小学生是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但纵观当前小学育人的现状,关于激励的策略,还存在着各种不足的地方,急切需要改善。
一、小学育人工作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传统、单一
在小学教育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局限,几乎都是教师在说,学生在听,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办法真正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
(二)奖励方式形式化
现在几乎所有的学校都会设有奖励政策。比如,考试成绩前三名会有奖励,作业完成质量好会有奖励,平时帮助学生也会有奖励。但是很多时候,这些奖励并没有真正打动学生的心,并没有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
(三)激励策略缺乏公平性考虑
由于对激励策略重视度不足,当前许多学校对于激励策略并没有进行深刻的研究,在实施激励策略时,只是依照以往对优秀生的评判态度给予语言或物质上的鼓励,使得个别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学校长期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对待,而成绩不突出的学生的闪光点则得不到关注与重视。长此以往,学生与教师都会对这一高度稳定的策略感到漠然。这一不公平的激励制度使得激励策略的运用只对部分学生有效,而从整体的教育管理角度来看,这样草率的实施路径并不能对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起到有效的促进与提升作用。
二、激励策略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路径
(一)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
在当今社会教育中,各学校都强调应让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订适当的激励策略。学生的成绩往往与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有很大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对不同性格的学生,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例如:对成绩比较差,性格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鼓励、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其对学习的兴趣;对性格比较外向,容易骄傲的学生,即需不断地提醒,避免他们出现自大心理,变得骄傲粗心,影响学习成绩。
(二)增设整体性激励环节
每一个杰出个体的背后都凝聚着一个团队的付出,即便个人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整体环境的影响。因而,比起对个人的赞赏,对团体的激励更能让每一个人的付出得到相应的肯定,从而使团体内部更加团结,也能使个人荣誉与团体利益间的矛盾得到很好的缓解。
当前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教师普遍忽略了团队的价值,使得班级、团队内部成为相互竞争的对象,这一结果并不利于良好学风的构建,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恶化个人与团队间的矛盾。因此,学校管理者在设置激励策略时,要多增设以班级团体为奖励对象的评选活动,这样有助于团结班集体,并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奉献思想的提升有所帮助。同时,教师作为班级的管理者,也是班集体的一员,如果学校仅对作为教育管理对象的学生进行激励而不对参与班级建设、付出诸多辛苦的教师适当给予物质或名誉的表扬以作激励,久而久之,教师就会产生倦怠情绪,从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变得机械麻木。缺乏积极性的教师团队无法将激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就会影响学生对学校激励机制的解读。
(三)以合理评价激励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其心志尚未成熟,期待教师及家长的认可及鼓励。合理的评价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不仅能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教师的教学效率,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仅应当注重在日常教学及课后作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应当设计以教材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例如,音乐教师可组织文艺表演、数学教师可组织数学竞赛等。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记下学生在活动中展现出来的优势,并在活动的总结环节有针对性、具体、多元化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与激励,以此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对于活动中部分学生的劣势或缺点,教师应当先对其长处表示认可和鼓励,继而委婉地进行批评与教育,注意语言,以此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合理公平地评价学生,同时保护学生自信心与自尊心,是教师应当不断学习与思考的重点,也是激励机制中的重点。
(四)通过榜样的力量来促进激励学生
通过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生成长阶段中,通常都具备非常强的模仿能力,他们在面对比较优秀的人物时,通常都会潜移默化地进行模仿与学习。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行为与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针对这种现象,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为学生起到示范以及带头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会将老师看作是自己的榜样,班主任通过展现自己的优良作风以及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感到非常多的正能量,从而起到非常重要的激励与影响作用。同时,针对于榜样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来说,班主任也应该对榜样人物进行合理选择,可以选择一些历史名人或者是英雄人物,通过对这些人物典范进行讲解,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这样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不但可以体会到任务典范中所体现出的伟大精神,同时内心也会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学生可以从中领略到榜样的精神与行为,从而会对自身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动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自己学习目标实现而不懈努力。
在小学生日常生活当中,班主任应该选出班级中平时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然后对于这些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行为产生鼓励,同时也能对周边学生产生一定的激发作用,在之后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可以向榜样学习,从而使班级之间能形成共同促进的成长氛围,进而更加快速地发展与进步。在这一过程中,对于班主任而言,一定要对一些细节方面引起重视,比如,避免优秀学生因为成为榜样而产生一些骄傲自满的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在面对在学习中所产生的竞争压力时,应该从多个方面对自己行为进行改善,通过榜样所产生的激励作用,从而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
结束语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虽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但只要教师不断寻求激励的策略并有效地实施,相信孩子无论是思想,还是学习都会在教师的激励中得到很大的进步,从而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月雨.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智力,2020(16):188-189.
[2]邱燕.小学班主任育人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的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9(04):98.
[3]于海洋.小学育人工作中实施激励策略的研究[J].中华少年,2019(08):51.
[4]李莹.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8(0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