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超
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中心小学
2020年冬春之交,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犹如一股寒流席卷而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慌张和不同寻常。疫情面前,我们要自我保重。国难当头,我们更要挺身而出。作为教师,虽不能像白衣战士一样与疾病展开鏖战,但是老师们却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方式,坚守着为师的职责,坚守着教育的初心。??
课前预习作为学生的学习常规活动之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我觉得首先应该从课前预习抓起,因为它是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我觉得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一、预习是组织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
预习从形式上看也就是在没有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感受、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预习时学生能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阅读和学习活动,有选择地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如在预习“认识除法”时,不同的学生选择的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书中的意思,直接就用除法算式做题,而有些反应慢的学生刚开始肯定不能理解,导致做题的速度也就大不一样,但通过预习让学生都能认识除法。预习新知识时学生是作为活动的独立个体,自由地探索新内容。使学生学会边看书边思考,并把自学的困惑记录下来,以便于在课堂上解决。
二、预习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可以解决一些自己能弄明白的问题;对不懂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上课时就能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解,而且疑难处由于自己预习时思考过,再听老师讲解就容易明白。这样,学习内容更集中,目的性更强。微课,学生看完后,紧接着3-4个类似的小问题,帮助学生及时检测,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的问题。
三、学习任务单问题的编写是关键
1.低起点,小台阶。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要有层次,起点要低,台阶要小,学生一努力就能跨过去;提问题要有张力,要有拓展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还要有学生的思考在里面。这样学生容易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闯关设计,问题有梯度。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在学法指导中要有精当的提示,或配以一定量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学生从任务单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名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自信心。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重视教学例题,设问到位不可少。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想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四、如何指导学生做好数学课前预习?
中、高年级:立足自主探究、能力提升。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动手操作、思考探究的“前置性学习”任务。
?
(一)对概念性的知识,主要采用观看微课阅读教材方法。
设计说明:?
1.通过观看课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写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更能明确学习方向。?
2.“我们已经学过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那么两个数也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请根据学习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自己探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这是工具单中的提示语目的在于让学生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经验迁移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
3.三个任务的设计首先从找4和6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入手,在求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和公有的最小公倍数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体会到了找公倍数个最小公倍数的一般方法。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写出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最后让学生利用已有的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去自主探究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彰显学生的个性,并提示学生“你能用几种方法求最小公倍数?”让学生探究多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最后的问题探究让学生进一步的探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4.最后的问题设计目的在于拓展学生思维,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二)对图形类的知识,主要采用操作法?
“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前,通过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
1.先准备好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把“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标在6个面上,再动手沿着棱剪开,看一看展开后的形状。?
2.观察你展开的长(正)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什么叫长(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怎样计算长方体的每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设计说明:?
动手操作的关键就是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再加上对于微课和教材的自主学习学生很自觉的就将新的知识学到了手。
布鲁纳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动力,是促进学生乐学、好学的先决条件。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教师要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并在兴趣的引导下逐步理解,完成学习任务。
预习是课堂的延伸,提高的是课堂效率。微课和预习任务单在课前预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是课堂变成师生、生生间双向交流的场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通州区中小学‘线上教学’成果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