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谭正戈
[导读] 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谭正戈
        广西百色市西林县那佐苗族乡中心小学   533505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在各个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引言
        在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为学生带来正确的心理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在教学中养成良好的健康心理。在实际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学生们的心理变化,为学生带来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老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发展能力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基础下,让学生接受专业全面的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让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
一、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在各学科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热爱祖国到关心他人、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有无私奉献的时代楷模,有不怕困难的英雄榜样,有表达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要运用适合的方法。小学生们的年纪较小,思想心理都还未成熟,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潜移默化。语文是一项重视思维的课程,在此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进行融合能实现理想的教学目的。在实际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进行阅读思考,让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思想,提升学生欣赏能力的同时也做到了心理思维的引导。第二,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学习中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存在一定差异性。所以老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重视学生们的差异存在,让心理健康教育能变得更有针对性,让不同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提升,也让心理健康教育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三,树立榜样作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在教学中老师可以以自己为榜样,为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观念,端正小学生的言行举止,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意义。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方法
        3.1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放松心理,能够向老师毫无保留地抒发自己的心理情感,主动向老师述说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使学习的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作用下达到最高的效率。小学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与科学文化素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中拥有丰富的文学作品,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可小看的教育意义。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着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揭示着人生道理、人生的真谛,赞扬生活中的真善美,揭露社会丑恶的一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鼓励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帮助学生探索人生中的道理,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切实培养学生拥有健全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2关注现实生活,重视心理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关注于教材内容进行教导,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更多关注,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例如,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利用提问、听写等手段来活跃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率,对于一些自信心较强,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说,自然无可厚非,但对于一些成绩较差、心态较弱的同学来说,这一过程就无比痛苦了,当教师点名时,许多学生会感觉“压力山大”。如果教师没有关注到这一点,长此以往,很容易引发学生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联系实际,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例如,在讲解《陶罐和铁罐》这一课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全面理解课文内容,让同学们明白任何事情都不应该一概而论,而是应该从每一个人的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实事求是。再联系生活实际,告诉大家每一个人都有优缺点,不应该因为缺点而自卑,更不应该因为优点而自傲。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
        3.3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当代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比较优越,沉迷网络游戏、电视节目的小学生越来越多,部分小学生把娱乐明星、知名主播等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刻苦学习的精神越来越少,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缺乏具体的学习目标。厌学在小学生中成为了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没有具体的奋斗目标,缺乏学习动机。小学阶段如果不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就会导致学习动力的缺乏,从而影响学习效果。语文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崇高理想信念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课文中人物的理想抱负,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4延伸课外阅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的很多社会新闻都有报道未成年人误入歧途的事情,这正是因为没有对未成年人进行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所导致的后果。除了对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之外,在课下的时候,家长也应该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或者家长可以在教师的推荐下去买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些课外读物,例如《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小猪唏哩呼噜》《笑猫日记等》一系列有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外读物。很多家长可能会认为课外读物能给孩子带来的好处并不多,但其实课外读物涵盖内容也十分丰富,课外读物不仅有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且还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通过一本本有趣的书籍,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把自己代入到这些人物形象中,并以此作为榜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课外读物的影响,间接性地引导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结束语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学习都有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积极探索教育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加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吉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21(01):32-33.
[2]丁海霞.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20(50):11-12.
[3]范艳娜,张丽.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2):41.
[4]李晓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0(33):55.
[5]陈玲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教师博览,2020,10(33):4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