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3月(中)   作者:张桂芳
[导读]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将更加明
         张桂芳
         安徽省阜阳市文峰中心小学,安徽 阜阳236000)
         摘要: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将更加明确教学目标,使小学生经过良好的德育素养教育,获得全面发展能力。所以讨论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德育素养教育对于促进教学工作改革,完成教学目标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德育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渗透策略
         前言:在小学进行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出发点是帮助小学生逐渐获得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能力,这意味着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充分结合数学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良好的数学解题能力,更能够在数学学科熏陶下获得良好的精神品格。
         一、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德育素养教育出现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较单一
         因受应试教育传统因素所影响,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教学形式上也因此受到极大的牵制,一味地将课堂上的理论灌输到授课中,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少实践观念,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态度变得消极,积极性也直线下降,最后导致德育在小学数学中起不到任何作用,无法提高教学效率。
         2、对德育教学不重视
         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到德育中,存在着一定的重要意义,但在目前的教学中,数学教师对德育的意识较低及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单一性注重数学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成果,小学生也因此对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参与性,导致德育无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正常开展。
         二、德育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通过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通过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逐渐具备走向成功必备的品质,这样也有助于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榜样。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物质丰富,因此学生可能感受不到在物质贫乏的环境中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但是通过陈景润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去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态,学生会思考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丰富、教育资源也丰富的时代,是否珍惜了这样的机会。通过这样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2、利用学习中的困难培养道德品质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深入探究。在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识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引导他们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找到理解知识的切入点,顺利完成学习。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能够具备向更难的数学知识挑战的信心和动力,使他们在学习中积极面对遇到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大胆探索解决困难,使他们的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遇到数学难题和较难理解的数学知识点时,不再有畏惧的心理,而是敢于面对挑战,通过与教师交流、与学生讨论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发展优良的道德品质。


         3、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德育资源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内容并不是单调枯燥的,而是会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多元化建设,以此吸引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在进行多元化建设时,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寻找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积极培养。
         ①利用数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例如,在小学数学北师大教材内都有扩展阅读资料“数学好玩”其中一些扩展内容涉及到对我国历史以来诸多优秀的数学成就进行了讲述,能够帮助小学生更进一步了解我国数学发展,也能够使其深刻体会中国劳动人民的优秀智慧。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这一栏目给予充分重视,深入挖掘栏目中的历史资源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这不仅会使小学生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更会提高他们对于国家文化的信心,增强爱国情怀,也能够使学生更为主动地配合数学学习,甚至能够使学生产生将发展数学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
         ②利用教学内容,强化德育素养教育观念。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结合了当前的时代发展环境和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利用这些教学内容可以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理论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德育素养教育理念,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品格,也能够对小学生的爱国情怀进行有效培养。
         4、发挥学科特点,培养优秀习惯
         ①、利用数学练习,培养学生辩证习惯。
         小学内进行数学教学可以利用数学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引导,使学生逐渐获得辩证主义观点的熏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在进行数学练习时,学生会逐渐理解理论知识的掌握往往需要通过实践来得以提高,理论观念的准确与否也需要通过实践来进行鉴定,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辩证思维引导,形成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在对小学数学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数学练习题能够对小学生的辩证思维进行德育培养,使学生能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事物都需要辩证地进行观察才能够获得科学结论,进而对小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培养。
         ②利用数学学习,培养学生团结习惯。
         在小学阶段进行数学学习,能使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获得团结协作意识,使其在未来参与其他学习和工作时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集体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品格。教师可以在实际教学中设置小学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共同配合解决难题,这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获得实践锻炼,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也能够增进小学生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更能够使小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在团结协助之下一个人的力量将得到快速提升,所有艰难困苦都能够在互相帮助下得到解决。为了进一步提高小组合作效果,教师也可以对学习任务进行分工,结合每名小学生性格特点进行任务安排,让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并且获得良好成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的渗透让数学更具人文性,学生在其中能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学通过科学的设计,能够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必须善于利用教材资源和教育机会,加强自身素养,不断钻研,不断发现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参考文献
         [1]马德泽.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2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