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秀清
黑龙江省北安市赵光中心校 164021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走进了千家万户,同时也走进了课堂中。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方法,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的创新和更具有趣味性,信息技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信息技术走进课堂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极大的益处,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的融入进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人。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师生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助于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信息技术 融合
【正文】信息技术的深入普及也不断的推进了新课改的落实进程,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是新时代的新尝试用这种方式能够将教育资源进行充分的整合,让教育体系更加的完善。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重难点,让学生能够在新科技的角度下去学习,能够极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动态的或思维导图式的方式让学生去理解,去举一反三,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数学课堂。通过直白的知识点展示再结合老师相应的指导和对于重难点的强调,能够使学生更扎实的理解理论并懂得如何去实践。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相对枯燥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困难而没有动力继续学习下去,因此老师应该通过创新的教育技术来激发学生堆土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提高学生课堂的效率。
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三单元《分数除法》这一章中,教师可先创立几个感觉上简单却解决起来复杂的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上的兴趣,比如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与我“整数除法”或“小数除法”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相似之处,然后引导学生怎样将分数简化为整数除法,最终通过不断的探索得出结论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在方法上大体相似,都是将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更好的牢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记忆性。
二、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老师可以通过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力,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
能够让每个学生都主动的去探索更深层的知识。同时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有利于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让老师能够更专注的去教学和传授知识。教师通过活跃课堂氛围能够有效的使学生深入所创设的情景进行学习更能拉进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距离,更加有利于教学进展的开展。课堂氛围的改善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自行去实施学习,只有学生对于自己所学问题能够先去探究,才有可能更好的助力于教师的教学。
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六单元《百分数的应用》这一课中,教师通过根据本课所讲重点知识应该创设相关情景,比如中国在北京奥运会申奥成功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最终展示第二轮所得的票数,如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和伊斯坦布尔9票,通过这种统计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进行百分数的学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每个国家所得的票数设计成统计图,并且要求学生根据票数的统计应用百分数的知识来提出相关问题并解决问题。活跃课堂氛围不仅仅局限于通过情景创建来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师提问,手工实践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三、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让学生发现在日常生活中都能用的上数学,学生才有可能更大程度的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学习上将所讲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才有可能很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最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我们平常的生活之中,增强对于数学模式和思维的理解。
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二单元关于《圆柱与圆锥》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一些圆柱或者圆锥的图形引导学生更好的来认识,比如教师可以借助粉笔、水杯、笔筒和漏斗、铅笔头等等让学生更加能认识图形,能够通过三视图的角度来观察图形,并且可以通过生活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圆柱的高。比如,如果将一根竖直平方的大针管里面放入药水,观察它从高到低的变化,并且思考药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之间有什么紧密的联系。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多样的建筑,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教学应该是高效的,在领会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课外相关知识。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数学,应该从小打好关键,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策略,让学生从小养成探究问题的好习惯并且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合进课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让小学数学课堂中课堂变得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1]韩引丽.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1):103-104.
[2]姜宗贤.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策略[J].山西青年,2021(07):167-168.
[3]李转花.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J].学周刊,2021(1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