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笑
重庆两江新区民心佳园小学校 重庆 401122
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每个班级都会有个别品行和成绩暂时落后的“后进生”,根据表现主要分为三类:学习差表现好;学习好纪律差;品行和学习都比较差。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的不良行为极易在班级造成不良影响。但这正是我们在教育中应该着重思考的难题,即将后进生的潜力发掘出来?扬长避短,只有转化后进生才能提升班级整体素质,形成良性循环,体现教育的本质。关于如何对待后进生,我有几点粗浅的思考:
一、找准落后原因,对症下药
其一,家庭原因主要由于家长本身素质不高,不注重子女家庭教育;其二,由于家长过渡溺爱,导致意志品质低下,难以承受各方面的压力,无法接受批评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其三,小学生还在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与社会不良儿童的交往也会沾染不良习惯;其四,经济变故或者家庭关系变动也会对部分心理调节不好的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从而对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来自家庭、社会、自身等多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是造成后进生的因素,所以,在进行后进生的教育时,应当深究其发展的原因从而采取不同的转化措施,才能达到有效地转化的目的。
二、落实任务,形成班级责任感
后进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较多,由于对他们缺乏信心,在班级事项中也经常被边缘化,班级责任通常被几个班干部大包大揽,导致班干部花费大量时间去管理,反而收效甚微。后进生无事可做便惹是生非。如果给后进生安排一点简单的事情做,既让他们可以减少惹是生非的时间,又让他们体会在班级的价值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正向转化。
我班级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一离开老师实现变想方法玩,一刺下课后把清洁厕所的水管大开着冲向同学,看别人衣服淋湿便哈哈大笑。在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形,批评收效胜微后,我只有强忍着恼怒,思考从过程中解决问题。于是,我安排他下课负责讲台粉笔的清理,以及擦黑板的工作,并安排专人监督,慢慢地,他养成了习惯,每次讲桌和黑板都干净了许多,他也少了捣蛋的时间,破坏力慢慢的在减少,责任感在增加,慢慢地往好的行为在转化。
三、适当冷处理
后进生由于经常受不同老师和同学的负面关注,导致他们具有抗拒性和斗争性。
你批评他,他会觉得是的专门针对他,课上课后与你对着干。你找他沟通,他还会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任凭你说什么都不说话,不给与任何回应,采取回避态度。甚至故意做一些让你生气的事情,看你如何处理,拿他无可奈何。像这样的学生,各科老师都向你反应情况,你如果教育他,他可能反而变本加厉。
我班上就有这样一个学生,由于五年级,孩子有一些叛逆与独立思想,课上经常和老师作对,扰乱课堂秩序,有几次,我改变了策略,狠狠批评了和他一起捣乱的同学,反而对他一句话也不说,这样一来,他反而有点搞不明白,静静观察老师,慢慢的收敛了许多。但冷落几次后也要适当的提醒教育结合才能真正教育好他。
四、合理教育,保护自尊心
后进生虽然平时行为习惯较差,但他们也有自尊心,如果在处理问题时,巧妙用办法,不要让他们当众下不来台,或许他改变的动力更大。记得有一次月底收生活费,班上一个同学说才带的钱不见了,我让全班找后都没有找到,如果是掉了应该就在周围,于是我猜想是不是有同学私自拿了,于是我对全班说:“我已经通过监控查到是谁拿的了,请这位同学在中午之前悄悄放到我的办公桌。”于是,中午我看到那个同学拿到了我办公桌,课后钱还给同学后,没再向全班说这件事情,私下对这名同学进行了教育,他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此没再犯类似的错误。
五、利用家访构建沟通桥梁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一起把孩子的教育优化的一道桥梁,教师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让后进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但不等同于告状,家访的同时也是了解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意见和改进今后工作的建议,如此以来得到家长工作的支持,同时也加深了与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法。
有一次班里有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每次的作业马虎,还有经常不完成的现象,去他家里家访后发现,原来家里孩子太多,父母长期在外地,少于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注,造成孩子生活独立性很强但学习习惯很差的现象,在与父母沟通后,也得到了家长的理解,让他们明白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表示以后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离家近的地方,多参与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父母改变后,孩子的状态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不及格到能稳定到七十几分。
由此可以看出,家访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家访才能对自己的学生有全方位的了解,对我们的学生只有深入分析,有效沟通,细心观察,才能从根本上找准原因,这样,才能积极有效地转化不同的后进生。
总之,后进生是班级管理中的最大难题,解决好了后劲生的转化问题,就能稳定整个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越有问题,越要多关注,作为班主任,应当在他们成长的路上指明方向,事实上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我们需要用教学的智慧找到转化的突破口,激活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和上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