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信息技术教育创设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8期   作者:雷利
[导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
        雷利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第一小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探索、优化教学方法,其中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引言
        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创造出一种适宜的、生动的教学氛围。这要求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借助多媒体设备、联系日常生活,挖掘文本情感等方式,促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深入掌握课文的知识和内容。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小学生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考的。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它可以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图画、声音,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为学生创设一个融视、听、说于一体的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的表达更加形象、逼真。教师要在充分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从而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知,提高教学有效性。
        以二年级语文《雷雨》一文为例,这是一篇介绍自然景象的课文,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考虑到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建立在图画、声音等感性事物的基础上,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图文并茂的情境,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雷雨的特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各种下雨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四字成语概括不同雨的特征,如蒙蒙细雨、倾盆大雨、狂风暴雨,从而让学生对雨有感性的认识。在对课文的分析和探究中,多媒体技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雷雨中”这一环节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电闪雷鸣、狂风肆虐的视频,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着雷雨的特点,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与文本相符的情境中,将教材内容表象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真切。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多媒体技术集声音、图片、视频、动画为一体广泛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直观、生动,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提高了学生课上的专注力,使学生轻松地学习,也给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天的雨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有着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她把秋天的田野染得格外美丽”,由此,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着秋雨的微凉、秋雨过后空气的清新、孩子们在秋雨里奔跑等种种场景,如此一来,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再以《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为例。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观看海底世界的植物和动物的种类,教师可以打开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带有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引领学生走进真实的海洋世界,让学生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进而激发出学生学习这一课的兴趣。可见,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在短暂的课上几十分钟的时间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会集中起来,整节课下来,师生会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三、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多种实践活动
        要优化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师就要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多种实践活动。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展示生活情境,加强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除了古诗词外,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近现代的文章,文章中有不同的描写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表演、编写课本剧、故事会等,把学生带入更具感染力的材料或语言的情境中。教师要避免以情境设置为目的的设置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考虑教学环节的配适度,进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目标和实施方针。教师也要加强语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文本中的情境事物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体验。
        如,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收集的水下世界的相关物体,如珊瑚、贝壳等,让学生看着这些物体,说出其的形状、颜色、气味等,给学生留下直观的印象,再让学生谈谈在海边玩耍的经历。
        在学习《伯牙鼓琴》一课时,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来说,很难了解作者的生活以及创作背景和内涵,所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讲述文章的内容,先整理文章内容所需的材料。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和音乐的形式,让学生进入文章描绘的情境中。在播放完相关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在听完音乐后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思考相应的问题,例如,“这首曲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等。学生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理清文章内涵,最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打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日常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创设策略有很多种,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摸索教学方法,渗透新课改理念,发挥教师协助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唤醒学生兴趣,引领学生进步。
        参考文献
        [1]徐旭升.巧借信息技术教育创设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新课程,2020(29):140.
        [2]马权.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中的运用[J].小学时代,2019(35):30+32.
        [3]刘余.创设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实际方法[J].名师在线,2018(25):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