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风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7期(下)   作者:胡丽珠
[导读] 班风是一个班集体建设的基础

        胡丽珠
        梅州市五华县安流镇第三小学 广东 梅州 514435
        摘要:班风是一个班集体建设的基础,它体现着班级成员的思想认识和精神风貌。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该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和活跃的课堂氛围,而在这其中,良好的班风对于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小学生的思维发育还不够成熟,因此很难客观的去看待一项事物,这也就需要小学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班风的建设,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使得学生们在良好的氛围内进行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学;培养;良好班风
        班风也就是班级的风气,是班级自身特色和精神面貌的体现。良好的班风对于班级中的学生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能够激励和教育学生成长。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及各项活动顺利进行,而且能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促使学生健康成长。而小学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形成良好的班风,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小学教师应当从方方面面加强班集体的班风建设,从而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重视引导,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校中,班级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而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作为小学教师,需要善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对于学生常规的学习生活进行管理,可以形成良好的班风,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质量。首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从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件小事入手,包括引导学生正确的站姿和坐姿,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其次,班级定期开展班会,通过班会,可以对于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独立意识、珍惜时间意识、尊敬父母意识等,让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珍惜学习的时间,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等。虽然这都是一些小事,可是对于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让学生们在一个良好的班级体内学习和生活,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关爱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小学的学生相对来说社会阅历比较少,对于教师和老师会有一些依赖心理。在这个阶段,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但是由于小学生天生比较好动活泼,让他们喜欢上学习,从而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教师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当注重关爱自己的学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首先,教师应当与学生增强沟通和交流。在以往的教学和教育模式中,由于年龄差距,教师往往会站在一个比较强势的角度,对于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实际上,学生会对于这种教育方式产生恐惧和抵触,很难放开自己的内心,全身心的信任教师。

因此,教师需要把自己放在和学生一致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对于教师产生信任感,从而能更好的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其次,教师对于学生应当一视同仁,不因为成绩或者一些客观因素产生区别对待的情况。实际上,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都是很缺乏关爱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对他们多一些关爱,少一些责备,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从而积极的融入到班集体中。此外,教师也应当增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从而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教师需要认真制定工作计划,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予以关注,并不断的进行调整和总结,为培养良好的班风打下良好的基础。想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教师就一定要关爱自己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
        三、以身作则,培养良好的责任意识
        对于一个班级的教师来说,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需要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有时候往往会觉得力不从心,难免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对于良好班风的形成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把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学会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这样不仅能减轻教师的管理压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良好班级风气的形成。班级体是在全班学生共同组成的,也只有共同的集体目标,才能发扬集体精神,促进良好班级风气的形成。首先,可以把班级中的日常事务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进行轮流管理,这样班级中的每一件事都有专人去做,对于有优异表现的学生,可以适当的进行嘉奖,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为其他的学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标杆,教师的压力得以减轻,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其次,可以选拔一批好的班干部,带动良好班级风气的形成。同时,在有良好班干部带动的同时,也要让全部的学生都动起来,在班干部的带动和组织下,轮流对班级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在管理的过程中也规范自身的行为。此外,教师应当以学生为班级的主体,班级活动更多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作为班级的主人,多为班级的建设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提升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教师还可以依据学生的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以强帮弱,在互帮互助、互相监督的氛围下,学生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的调动,从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结束语:总而言之,一个班集体的班风是否良好,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意义重大且影响深远。只有形成良好的班风,学生才会更加热爱班级,重视班级荣誉,形成学生主动学习,师生关系和谐的良好氛围,从而在小学时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时,应当重视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关爱每一个学生,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并把班级的主动权更多的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开展学习,参与班级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班级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班风,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沈学波.培养中小学良好班风的研究与思考[J].新课程,2020(49):229.
        [2]鲁燕.小学班主任个性与班风形成的对策[J].教育界,2021(0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