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秋艳
保定市徐水区留村中学 河北 保定 071000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融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以提升中学生综合素养为教学目标,增强中学生素质能力,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创建更加符合教学目标和时代需求的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素养;培养
1初中生语文素养培养现状
第一,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培养效果比较差。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信息知识不断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渴求不断提升,而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教学理念、教学工具、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基础较为落后,开始在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下逐渐显露出自身原有的弊端。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视对学生素养的培育,教学质量与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新课标的新要求,素养培育工作的开展举步维艰。第二,教学内容不够丰富,综合能力难以提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学内容往往仅仅局限于教材固定的知识,知识类型有限,知识范围较小,难以满足素质教学的实际要求,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同时,许多语文教师没有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能力较弱,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使教学内容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素质能力的提升。
2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2.1巧妙创设启发式问题情境,引发主体思维
以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枯燥单一的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很少有参与机会,师生之间更是缺乏有效的互动,很难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思维。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教师必须要转变这种教学局面,积极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利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解答,迸发出自由的火花,促使学生动起来,融入语文课堂学习之中,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教学《春酒》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中提出几个与之相关的小问题,如,琦君多次在心灵深处所要寻找的那一方家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文章中她利用了哪些回忆内容抒发自己对家园的思念之情呢?一杯春酒一种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用哪三杯寄托自己的深深情感呢?利用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寻找与之相对应的答案,并总结出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深入品味文中的人情美,充分感悟人情中和谐风俗美,使学生积极主动走进课堂学习中感受温馨美好的家园,以此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把握文中思想情感。
2.2适时切入,培养求异思维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特别是求异思维模式下语文教学更能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激情,释放出无尽的想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句话用来说明求异思维的魅力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狐狸吃葡萄饿瘦了才能吃到葡萄的话题,在求异思维模式下历久弥新,越来越有了新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有了好多种想象:狐狸吃到了美味的葡萄,看来觉知此事要躬行;为了美味的葡萄,饿其体肤又如何,它只想吃葡萄,于是不理睬别人的嘲笑,正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实践出真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给了那些站在洞外的观望者、议论的“聪明人”一个响亮结实无可反驳的耳光;放下架子向狐狸学习,学习它勇于实践自我成功的伟大创举等等。各抒己见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迸溅出了想象的火光,这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翅膀,是踏上语文核心素养征程的星光大道。
2.3加强阅读教学,提高语言能力
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今国家与社会对初中学生的基本要求,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则是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阅读环节作为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大项,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到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对他们是有益的,是非常关键的。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大量阅读,特别要加强课外阅读。教师通过向学生推荐一些符合初中学生阅读水平的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文学兴趣,锻炼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改善学生在写作时语言匮乏或无从下手等问题。以此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例如,教师在进行《竹林深处人家》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们去反复阅读课文内容,将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标注出来,并有效掌握它们在语段中的运用方法,而且还要对一些美句进行系统梳理。比如课文中,“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这一句,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己把这段话中以静表动的表达方式寻找出来,体会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且教师还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相应的口语表达进行有效的训练,督促学生去对课文和文章的大意进行描述,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地复述出课文中的核心内容,从而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具有实践性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语文材料,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规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这一大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习到传统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明确目的,每项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有明确的教育意义,如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等。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实践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单元知识体系、传统节假日等统筹安排内容,如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收集、鉴赏、积累诗歌。教师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开展阅读交流、演讲、经典诵读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在组织语文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并自主探索,以此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教师应当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的内容,并认真指导每个细节,同时,还要认真评价、总结每项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5通过跟生活实际的统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更多的是服务于生活,不符合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将变得单调和乏味。特别是在当前信息社会发展的形势下,语文教学需要跟生活实际更加接近,注重有效统一教学、家庭、生活、社会、科技等,启发学生在平时中应用文本的价值理念、知识、道德关怀、人文情怀等,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写景类、游记类文章的时候,可以实现文本知识的拓展或延伸,借助网络搜集关于文本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以使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大大提升。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动手查询资料。除此之外,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一些著名风景胜地游览,以使学生亲密接触美好的大自然世界,在舒适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放松身心,从而跟美景进行心灵上的互动,这都非常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和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素养是当代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跟紧社会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真正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宗旨,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进步,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中得到提升,从而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深度。
参考文献
[1]侯素卫.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学周刊,2020(03):30.
[2]曹晓丽,苟嵩峰.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小组合作实践[J].学周刊,2020(03):97.
[3]吕雪静.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