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经典国学的背诵,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浅谈初中学生课外背诵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7/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8期   作者:杨雪云
[导读] 在部编教材全面普及的当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重视了课外阅读

        杨雪云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76号学校 邮编723100

        摘  要:在部编教材全面普及的当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重视了课外阅读,却对课外经典国学的背诵不够重视,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多积累,积跬步之功,才能致千里之外。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围绕教材和课堂,适当推荐相关经典古诗文,并激发学生背诵积极性,只有大量背诵,才能提高鉴赏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新课标;经典古诗文;初中语文;紧扣教材
        
        众所周知,“部编版”语文教材在2019年秋季学年覆盖了义务教育的所有年级,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加大了古诗文背诵和课外阅读的深度与广度。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教师、家长、学生都意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对于背诵课外国学经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依然认识度不够,尤其是初中的学生和家长。
一、初中生背诵课外经典古诗文的必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教材上仅推荐古诗文135篇,小学75篇,初中61篇。同时,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因此作为一线任课教师,我们有必要适时、适度地给学生增加一些与教材文本相关的经典国学的背诵内容。
        同时,近些年来因为考核古诗文的方式更多的是识记默写,所以,尽管教师授课时能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课堂上渗透进去,可学生重视度不够,课堂效率难以保障,学生背得快,忘得更快,而且错别字千奇百怪;更有甚者,默写中出现大量的谐音字,也就是说会背,但是完全不理解意思。所以,尽管这些年陕西中考的诗词鉴赏更偏向于教材上的诗词,可从考核结果的反馈中,不难发现,同前多年的课外诗词鉴赏相比,成绩相差无几。而且,尽管部编教材中精选的有古风、民歌、诸子散文、两汉论文、唐诗宋词元曲等;尽管学生背了很多屈原、陶渊明、李杜等文化名人的作品,可是诗词鉴赏能力并未有实质的提升,日常写作中也很少引经据典,更无法因此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了。
        另外,从和高中语文衔接的角度来说,高中语文修订教材较以往增加了传统文化这一块的篇目,对文言文的背诵篇目比以往有明显的增加。所以,从中小学时期,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读、多背,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才能很多地适应高中语文的学习。
二、课外国学经典背诵内容的拓展方法
        第一,以“作者”为本,拓展同一作者的经典篇目,让学生全面立体地了解作家作品。如东晋诗人陶渊明,教材中只选了《桃花源记》《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三》,实际教学中可将《桃花源诗》《五柳先生传》和组诗中的名篇列出来,对比赏析,感受陶渊明热爱田园、避世退隐的心路历程,并推荐学生背诵名句“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同时还可拓展陶渊明勉励后辈读书求学的妙法:“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也可拓展整首《杂诗》,让学生明白岁月不待人,唯有及时勉励。

如此,学生对陶渊明的了解才能更鲜活生动。
        部编教材中的热点作者还有很多,如曹操、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教学时可结合主题、风格、创作时期,适当选择经典篇目来讲解并要求学生背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名人传记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第二,以“意象”为本,拓展同一对象或主题的古诗文,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如学习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时,拓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因为囊括典故众多,在寓教于乐的授课中,学生的背诵积极性也高,同时对于辛弃疾作品的三大主题思想也能很好把握;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那么在教学之余,可联系教材上已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同时适当拓展关于“岳阳楼”的名篇,如杜甫和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再适时推荐关于“岳阳楼”的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诗惭杜叟,文愧范公,我来敢挥毫,空怀千古无双士;地坼楚吴,气吞云梦,此去难为景,曾上九州第一楼”。另外,还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相对集中地拓展同主题的相关经典古诗文。
        当然可以灵活调整拓展思路,如学习崔颢的《黄鹤楼》,除了和学生一起回顾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外,也可联系李白搁笔直呼:“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题上头。”后来接连仿作《鹦鹉洲》《登金陵凤凰台》两首诗,足见他对《黄鹤楼》一诗的喜爱,也能让学生意识到仿写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途径,进而激发学生背诵、阅读、写作的兴趣。
        第三,围绕社会生活热点信息,适时拓展。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也日益受到国民的重视,所以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来临之前,就可以给学生拓展相关的经典古诗文,分析古今传统习俗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可在“植树节”“世界读书日”“父、母亲节”等节日时拓展相关经典诗文,让学生诗意地享受生活、感恩父母;或是在当下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带领背背毛泽东等共产党人的诗词,回顾红色历史,表达对党、对祖国的热爱。
        总之,拓展必须建立在文本教材的基础之上从教材、课堂需要衍生出需要学生背诵的内容——古诗文、名言警句、对联等。选择内容时一定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点,只有学生抱着“乐知之”的学习态度,背诵才有价值和意义。拓展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学情,分必背、选背,让背诵切实融入日常学习中。同时,平时教学中也可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语文知识竞赛”“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经典咏流传”,来进一步夯实课内外背诵的实效性,让学生爱上国学经典,沉浸于古诗文的浪漫与现实,感受着文化名人悲喜沉浮的人生经历,从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其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谭 燕.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J].语文天地.2018(23).
         [2]褚昌盛,宋志伟.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J]. 安徽教育科研.?2020(10).
                 [3] 谈玉兰.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探究[J].天津教育.20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